互联网+时代网约车现状分析

2017-04-15 03:50:01王一冰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网约车网约出租车

王一冰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互联网+时代网约车现状分析

王一冰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行,中国进入“互联网+”的新时代,一批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模式不断涌现。以互联网和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结合为例,当下互联网出行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同时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问题。出租车和网约车之间矛盾不断,其竞争也趋于白热化。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建立一种兼顾传统与现代的监管模式,是对当下时代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网约车;市场经济运行;监管

一、问题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出租车出现并迅速发展,逐渐演变成为城市中最重要的客运交通工具之一。近两年,手机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打车软件作为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为乘客提供了便捷的打车信息,架构起乘客与司机即时沟通的桥梁,大大提高了打车出行效率。网约车是指乘客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提供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预约车辆实现点到点运输服务的出行方式。网约车出现在中国,给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经营模式带来了种种冲击。随着滴滴出行、优步、神州专车等打车软件的不断兴起,曾经垄断市场的出租车行业面临威胁。网约车为何兴起?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又受到了怎么样的挑战?

二、案例简介——网约车在中国

网约车无疑是过去两年多来最吸引眼球也引起争议最多的现象之一,滴滴出行目前连接1000万辆车,注册用户2.5亿人,在200个城市开展业务,覆盖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企业级、试驾等多条业务线,并开启国际化之路。Uber(优步)在广州、成都、杭州、北京等地用户数量增长迅速。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交通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情况。已酝酿两年之久的出租汽车改革及网约车新政方案终于出炉。网络约车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满足条件的私家车可按一定程序转化为网约车,从事专车运营。

随后几个月内,各地纷纷出台网约车地方实施细则。据交通运输部消息,截至2016年12月30日,全国共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杭州、宁波、大连、成都、厦门、福州、广州、合肥、深圳、青岛等42个城市正式发布了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另外还有140余个城市已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各地出台的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不同地区对驾驶员户籍、运营车辆牌照、车辆购置价格、轴距、排量、车长等方面都有所要求,其中最为普遍的是要求运营车辆为本地牌照。而综合来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细则趋向严格。

三、案例分析——网约车合法化,新老业态冲突加剧

网约车风起云涌,与互联网技术发展密不可分,但追本溯源,主要还是受到市场经济基本运行规律的调整与影响。

(一)传统出租车无法满足出行需要。长期以来,传统出租车行业饱受诟病,中国目前的出租车行业管理实行的是特许经营权制度,辅之以数量管控和价格管控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出租车的需求不断增加,出租车行业出现供需矛盾,这一矛盾在一线城市越发突出。供需矛盾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出租车难打、服务态度差、乱开价载客以及拒载现象多发,直接降低消费者的出行体验,造成消费者对出租车行业的不满。另外,目前出租车的定价并非是由市场决定,而是完全由政府决定的。出租车司机要缴纳昂贵的“份子钱”,每一次出租车的调价和燃油附加费的调整,都使得出租车的高成本最终大部分都转嫁到了消费者身上。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和非市场竞争造成了价格虚高。正是由于传统的出租车运营模式所提供的出行服务始终无法有效地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与落后的出租车供给模式存在矛盾,才使得“互联网+出行”的运营模式兴起。

(二)网约车的规模化满足乘客出行需要,提供优质出行方式。第一,近20年来,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公共交通无法及时配套发展,新建城镇和城乡结合部缺乏便利快捷的出行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成为超大城市的同时,城乡结合区域长期为交通问题困扰,以北京为例,十年间,北京常住人口增长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人,成为世界上的超大城市,但是出租车数量几乎没有增长。网约车出现既填补出租车不能覆盖的地段,也填补了出租车不能覆盖的部分时段,有效地增加了出行市场的车辆供给。

第二,网约车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起司机和乘客的双方评价机制,乘客可以对车辆状况、司机驾驶情况进行评价。而传统出租车拒载、绕路、态度差等遭人诟病的问题,在网约车上发生的几率大大降低。特别是价格高于出租车的部分网约出租车,更是通过一些细致周到的服务,为乘客提供了出租车无法达到的服务标准。网约车为司机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司机收入。网约车兴起符合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

第三,网约车是共享经济的代表,是对车辆和道路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网约车激活了沉淀的存量资源,实际上符合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解。据统计,出租车的单车利用率是私家车的4-5倍,道路空间资源利用率也高若干。从效率效能角度分析,攒钱买了私家车却让它资源闲置,这种投入产出并不经济。从环境角度,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私车拥有量,碳排放下降,空间资源利用率上升,带来正外部性效应。

四、案例结论

互联网约车是互联网精神刺激下,技术创新的胜利。技术创新本身可以打破传统行业的框架,威胁传统从业者的利益。例如,工业革命机械化设备出现后,工人因失去工作而毁坏设备,但工业革命依旧继续直到互联网革命到来。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对出租车行业同样适用,各地出租车司机的停工罢运,对新兴方式的抗争无疑是螳臂当车,互联网与出租车行业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成为权力部门寻租的工具。行业的发展不是靠政府放松管制就能够达成的,关键要建立市场与政府合作的治理体系,鼓励出租车与网约车共同发展。互联网约车兴起,打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模式,推动出租车行业市场化的改革。互联网打车和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带来的是司机利益和市场利益的重新分配,有利于提高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服务水平,促进其积极性,并调高司机的规范意识和服务意识。

[1]侯登华.网约车规制路径比较研究——兼评交通运输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96-103.

[2]侯登华.共享经济下网络平台的法律地位——以网约车为研究对象[J].政法论坛,2017,(01):157-164.

[3]贺天宇,戴志.我国网约车监管制度比较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7,(02):47-48.

[4]张效羽.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行政与法,2016,(10):87-93.

[5]刘名敏,王晓蕾.网约车对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影响的建模与分析[J].物流科技,2016,(10):79-82.

[6]李蕾.网约车中的违约及法律规制[J].法制博览,2016,(27):18-19.

王一冰(1994-),女,山东烟台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网约车网约出租车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5:02
共享经济税收征管挑战及对策——以网约车为例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山西青年(2020年3期)2020-12-08 04:58:57
乘坐出租车
对网约车地方立法若干法律问题的几点探讨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02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18
凭什么
政策制定复杂过“网约车”
国外是如何管理网约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