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00)
贸易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
疏爽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从中国于2010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同时,世界经济因为中国的加入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随着经济贸易的不断加深,全球化趋势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在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诸多阻碍其全球化的因素,本文将从全球化带来的新形势、阻碍原因和机遇挑战方面进行分析。
新形势;贸易自由化进程;机遇与挑战
2017年7月8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德国汉堡G20峰会上共同发布的声明中,阐述了全球化带来的收益和挑战,并提出促进全球化向更具包容性的模式发展的合作建议。声明指出,将继续保持市场开放,并强调对等和互惠的贸易和投资框架以及非歧视原则的重要性;同时表示,要继续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采取不公平的贸易措施,承认合法贸易救助措施的作用。
(一)全球贸易的复苏为促进全球化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017年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整体状况比2016年有明显好转:2016年,全球贸易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增速为1.3%;2017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和贸易整体进入温和复苏态势,全球大部分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和贸易均呈现向好的发展状态。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17年1—6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比2016年同期增长19.6%,大宗商品价格增长、全球经济复苏等,有力地推动了贸易的回暖:根据韩国产业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上半年,韩国的出口情况良好,呈现连续8个月增长的态势;欧元区方面,5月,国际贸易顺差同比下降8.5%,失业率创8年来新低;美国5月份出口增加,贸易逆差较4月收窄2.3%,与中国的逆差也有所下降;加拿大经济连续六个月保持增长。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今年全球的贸易将增长2.4%,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5%的预测值基本一致。全球贸易的复苏为促进全球化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贸易投资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增加全球化的收益,有可能提高全球化开放中利益受损群体获得的补偿。
(二)区域经贸合作持续推进引领全球化的制度建设。虽然美国退出TPP给全球化带来一定的挑战,但2016年以来各国在区域贸易协定方面的谈判持续推进,并取得了一些较为重要的成果。这表明,从制度上各国促进贸易自由化的脚步并未停止。在双边贸易协定方面,欧盟继续积极推进FTA的进程。加拿大对自由贸易协定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正探讨中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美国方面近期开始重启NAFTA谈判,把缩小贸易逆差作为其首要任务,试图避开墨西哥大选,因此有望于明年年初完成谈判。
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大型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有所延缓,但RCEP和TPP谈判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参与RCEP谈判的16方正努力推动尽早达成协议;美国以外的其他11个TPP成员国也继续就TPP协定的发展进行磋商,希望在2017年11月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前达成原则性协议。在具体的TPP文本修改方案上,各国利益诉求有所差异,日、澳、新希望最小限度修改TPP条款,以维持协议的稳定;马来西亚和越南希望在外资限制、关税水平方面重谈条件,通过让步而继续进入美国市场。
2017年7月,中俄签署《关于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的联合声明》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声明》,双方将致力于促进“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和双边贸易的平稳发展。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得到各国的广泛认同。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GDP之和为12.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6.0%;对外贸易总额为71885.5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1.7%。2017年在中国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了270多项具体成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当前,逆全球化潮流导致全球化发展进入了调整过程,但全球化前行的主要方向并未改变。虽然部分国家仍出现出口和投资下滑,但整体上,全球贸易形势向好,全球化得到巩固和加强,逆全球化有所遏止。不过,当前全球范围内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对各经济体而言都是严峻挑战。全球每年贸易保护措施和贸易纠纷数量的增长,都在提示逆全球化的存在,并且劲头依然强劲。
作为全球化的对立面,逆全球化既是对现有世界格局和体制的挑战,也给重塑规则和标准带来了新机遇。逆全球化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现行的一些规则制度存在问题,包括其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并没有得到合理分配,利益更多的是在发达国家间同级流动,而不会向下级转移;欠发达的地区和人民享受不到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使得全球化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扩大。逆全球化作为一种先行信号,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内含的对规则调整和重塑的客观要求,是将世界引入新的合作框架的一股强劲动力,也为新一轮的发展和增长带来了新机遇。逆全球化是全球化发展动态调整过程中的推动力,通过从“全球化”到“再全球化”的调整,来实现“新全球化”。
全球化的趋势还受到政治、文化、种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跨境人口流动、移民问题、民族主义,都是逆全球化泛起的缘由。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曾表示,硬脱欧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英国的全球化,是为当前困境寻求一条新的解决出路。全球化反对者反对的并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伴随着全球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遭遇瓶颈期,降温过程中的经济低迷弱化了全球化持续扩张的动力。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妥善应对和处理伴生问题,发展的红利才能充分被世界分享,才能实现真正的“全球化”。
虽然当前逆全球化浪潮没有预测般汹涌,但是作为一种去全球化和再全球化的手段和工具,会给整体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化虽然不会停止发展,但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逆全球化的影响而做出调整。未来,全球化的调整和完善,将有助于在全球价值链中进一步明确世界分工,重塑贸易格局。
第一,未来各国将继续通过双边贸易协定等方式推进贸易自由化。在过去5年,在WTO规则下,在多边贸易谈判苦苦没有进展的同时,各国纷纷另辟蹊径,寻求新的出路。双边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成为经济体间开放和合作的新选择。虽然部分区域一体化承载了超越自身能力的功能,会出现一定的调整,如英国脱欧和美国退出TPP,都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但未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仍需仰仗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第二,贸易摩擦等贸易保护主义等将继续对全球化发展带来扰动。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是逆全球化背后的重要推手。这一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当前经济处于复苏期与转型期,由于没有明朗确定的前景做支撑,各经济体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会对本国国内的一些幼稚产业和核心部门进行保护,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措施是不可避免的手段和方式。作为去全球化的典型风向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近两年急剧增加。但这只能是国家自保的暂缓之举,而不应是自我修正的根本之道。
第三,数字贸易等新贸易形式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全球经济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科技会让贸易变得更加便利。数字化改变是创新、包容和可持续增长的全球性驱动力,有助于减少贸易不平等和实现2030年议程的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合适、透明和可预见的框架,高效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发展中国家对数字贸易的充分参与,都是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这有助于塑造全球化的新发展。
疏爽(1994.09-),女,汉族,安徽宣城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4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