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4-15 00:57朱金秀陈慧萍盛惠兴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河海大学导师校企

朱金秀, 陈慧萍, 鄢 然, 江 冰, 盛惠兴

(河海大学 物联网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22)

0 引言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是教育部 “十二五” 期间本科教学工程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旨在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1]。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2012年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自立项建设以来,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改革等与专业相关的重要环节上都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构建完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1 构建能力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通信工程培养方案(2016版)的修订工作以国家和行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在充分调研与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的专业培养规范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并结合我校的学科发展和科研特色,明确专业定位与毕业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我校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针对毕业要求,优化通识课程、平台课程、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等课程设置,并开设了双语课程、新生研讨课程和专业研讨课程;此外,还紧密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设置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结合我校的学科特色,设置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系列选修课程。

在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上,要求教学内容以理论为基础,突出理论、实践和应用的紧密结合,并在大纲中明确课程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明确课程的先修课程和需要先修课程提供的知识单元,以及该课程的后续课程和为后续课程提供的知识单元。

1.2 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主线构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课程群工程实践、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企业实践等教育内容[3]。这一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鲜明特点之一是校企深度合作,例如:由常州移动公司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将目前社会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列为本专业企业工程实践的培养内容,具体提出了“移动GSM与铁路GSM-R干扰抑制解决方案”、“通过便携式基站仿真器进行室分方案精确规划研究”、“同频多极化橄榄形波束美化天线提升高层小区覆盖能力研究”等项研究课题。每项课题由四至六名学生组团,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完成;在完成这些研究课题的同时还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基本概念、分析设计、测试与维护系统等理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由校内导师主讲完成;而行业规范、准则、项目管理等部分教学内容,则由企业导师结合企业科技改造和学校科研攻关项目等实践教程由校企双方导师共同合作完成。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2.1 校企协同,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本专业开展了多元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4]。

(1)系统全面的合作模式:培养方案基本上是和一家企业全面系统地实施完成,例如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生进驻该企业完成企业工程实践。

(2)模块化的合作模式:将校企合作的内容模块化,例如河海大学-常州移动物联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常州移动与我校合作共建数字化校园,企业设在校区的基站及WLAN设备对学生开放,移动通信实践教学模块由企业导师指导,原理模块由校内教师讲解。

(3)基于项目的合作模式: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在设计研究方案的同时制定学生培训计划,通过科研项目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例如河海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产学研”基地 ,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研发和实践平台。

2.2 科教融合,探索创新人才团队培养模式

本专业采用团队培养模式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探索[5]。这一团队培养模式包括科教协同的团队建设理念、整体协同的团队集结模式、分层协同的团队管理制度、多元协同的团队发展平台、双向协同的团队互动机制五方面。组织聘请一批学术功底扎实、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指导学生实践创新活动的学术导师,组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个性化、阶梯型培养团队,齐心合作完成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个性发展,探索“英才计划”培养模式

本专业自2010级开始实施个性化学术英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英才计划”),秉持“因材施教、模块化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专业教育同质化倾向,将多样化人才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英才计划”的具体内容是:选拔优秀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制订个性培养菜单,优化培养过程,助推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以及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术英才。

3 搭建校内外联动实践教学平台

近年来,本专业除加强校内实践能力综合训练,建设校内专业实训实验基地及开放实验室等工程训练平台建设,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进行课堂实训之外,还特别重视校内外联动实践教学水平台的建设。

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了河海大学-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相建了河海大学-常州移动物联网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本专业依托学校这两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行业紧密结合,创建校企深度合作的专业工程实践体系,分别建立了“校企联合课程教学团队”和“校企联合项目型团队”,校企双导师联合指导的实践内容根据通信工程专业的企业阶段培养方案,通过设置企业文化、企业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三个企业实践培养环节,使学生通过与企业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参与企业工程项目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6]。校企联合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促进了学校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解决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改善了师生创新科研条件,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的深度融通,使得100%的在校生可以从事科技活动,进行创新项目训练。

同时,校企还联合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例如常州移动通信公司向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开放了该公司设在校园内的移动基站和WLAN设备,供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开展综合实践使用。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与学校共建河海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通过承接国内外大型体育竞赛赛事中的体育竞赛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实施,承担学生培训、项目开发与实施等任务,近年来为本专业培养本科生达200多名。

4 结语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通过创建“注重能力、多元培养、个性发展”为核心的专业改革试点,将四年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学习系统安排优化,科学处理好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等方面的关系,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科技与教育协同育人,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结合,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卓越创新人才。

自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升学率达40%以上;2011-2013级通信工程专业389名学生中,有208人(595人次)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59人(103人次)获得过学校优秀本科生荣誉称号。在2013-2015年三年的学科竞赛中,有29人(54人次)获得过18项省部级以上奖项。本专业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进入著名的大中型企业就职,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基本功扎实,上手快,成长早,发展好,能很快地融入到团队中。

[l] 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 “十二五” 期间实施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的意见(教高 [2011]6号 )[R] . 2011. 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109/xxgk_125202.html.

[2] 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 011]226)[R].2011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sjhj/201201/129382.html.

[3] 朱金秀, 金纪东, 周妍, 朱昌平. 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研究与探索[J]. 上海:实验室研究与探, 2011, 30(4):105-107.

[4] 段蓉, 江冰, 朱金秀, 朱昌平. 基于“卓越计划”的本.科生“五位一体”工程实践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 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11):31-34.

[5] 朱昌平. 团队模式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索[J]. 湖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3):33-37[6] 朱金秀, 陈慧萍, 徐宁, 秦进东, 钟侠, 齐夏兵.“卓越计划”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探索[J].四川: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01:174-178.

猜你喜欢
河海大学导师校企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V eraW an g
导师榜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