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杉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儿童肾积水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卢 杉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目的:探讨儿童肾积水对尿路感染的影响,总结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9月间于我院就诊的96例肾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他们的尿培养、尿常规和泌尿系统彩超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治疗结果。结果:重度肾积水患儿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为20.0%,显著高于轻度肾积水患儿尿路感染阳性率2.8%,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输尿管扩张肾积水患儿尿路感染率为18.5%,显著高于无输尿管扩张患儿尿路感染率5.6%,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尿路感染患儿中有7例培养出细菌,且同同期本院普通尿路感染细菌谱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儿童肾积水病情越重以及合并有输尿管扩张病症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风险更高,且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同其他普通尿路感染病病原菌谱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治疗儿童肾积水的时候,需要结合患儿肾积水实际情况来做好尿路感染的防治工作。
儿童;肾积水;尿路感染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所收治的96例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统计分析了儿童肾积水和尿路感染之间的联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6年9月间于我院就诊的96例肾积水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和分析了这些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男性患儿74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范围3~38月,平均年龄(13.2±4.3)月。所有患儿经泌尿系统B超临床检查,确诊为单侧肾积水或者双侧肾积水,且合并有输尿管扩张的患儿,有7例肾积水患儿出现了尿路感染问题。
1.2 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本次实验所选的96例肾积水患儿的尿培养、尿常规和泌尿系统彩超等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治疗结果。
1.3 评判标准
针对本次肾积水患儿的尿路感染,确诊标准主要需要满足如下两个条件,即:(1)在尿常规检查的过程中,观察和统计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中白细胞数目不少于5个/HP;(2)在尿培养检查的过程中,观察和统计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大于105/mL。根据泌尿系彩超检查结果,按照Grignon分级标准来将本次所选的患儿划分成轻度肾积水组和重度肾积水组两组,前者为Grignon分级中的1~3级,肾盂扩张尺寸不可超过1.5cm,存在或者不存在肾盏轻度扩张情况;后者则为Grignon分级中的4~5级,肾盂扩张尺寸大于1.5cm,且存在肾盏中度扩张情况,肾实质变薄[2]。
1.4 统计学方法
针对本次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来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校验,以%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肾积水影响因素与尿路感染相关性分析
患儿的年龄、性别、单侧肾积水或双侧肾积水等一般资料和尿路感染发生率之间不具有显著影响。而输尿管扩张/不扩张、肾积水病情的严重情况等和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之间具有显著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 肾积水UTI尿培养与普通UTI尿培养情况统计
重度肾积水患儿尿路感染的阳性率为20.0%,显著高于轻度肾积水患儿尿路感染阳性率2.8%,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输尿管扩张肾积水患儿尿路感染率为18.5%,显著高于无输尿管扩张患儿尿路感染率5.6%,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尿路感染患儿中有7例培养出细菌,且同同期本院普通尿路感染细菌谱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培养出单独病原菌的有6例,培养出一种以上病原菌的有1例;培养出5例大肠埃希菌病原菌,相应的阳性率为71.4%;2例肠球菌,相应阳性率为28.6%;1例肺炎克雷伯菌,相应阳性率为14.3%。肾积水尿路感染患儿和本院所选98例普通病理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9,P>0.05),同时肾积水患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同普通尿路感染病原菌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且尤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详见表2。
表1:肾积水影响因素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统计分析(例)
表2:肾积水尿路感染与同期普通尿路感染尿培养结果
尿路感染则为儿童肾积水的主要并发症,且当前有关正常儿童或者肾积水患儿对尿路感染是否产生影响还没有定论。在正常儿童低于6岁的范围内,男性儿童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8%,女童为6.6%,平均年发病率为0.9%~1.4%。当前我国相关方面学者已经指出尿路感染是儿童肾积水的一种重要并发症,相应的发生率低于5%,且病情比较严重,甚至会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国外有关方面的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达30.7%,且尤以患儿出生后的6个月时间内首次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最高[4]。在本次实验所选的96例肾积水患儿中,有7例患儿出现了尿路感染,发病率达7.3%,稍微高于正常儿童尿路感染发病率,且各年龄段患儿的尿路感染发病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这表明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和年龄因素不相关。另外,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可知,肾积水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有尿路梗阻情况等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相对更高,且重度肾积水患儿的成因主要为病理性肾积水,但是均会因尿路梗阻而降低患儿尿路的自洁功能,致使肾脏系统因残存过多尿液而为细菌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良好平台,甚至也存在部分重度肾积水患儿会因肾功能不全引发尿路感染问题。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可知,重度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显著高于轻度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肾积水患儿的病情情况和尿路感染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且相应的Grignon分级处于4~5级的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更高。另外,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可知,合并有输尿管扩张的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也优于未合并有输尿管扩张组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表明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女性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是女性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概率的2.5倍,相应的双侧肾积水患儿也比单侧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概率高。
另外,儿童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包括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且在本次实验研究中培养出5例大肠埃希菌病原菌,相应的阳性率为71.4%;2例肠球菌,相应阳性率为28.6%;1例肺炎克雷伯菌,相应阳性率为14.3%,这表明肾积水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尤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致病菌同普通尿路感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总之,儿童肾积水病情越重以及合并有输尿管扩张病症患儿出现尿路感染的风险更高,且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同其他普通尿路感染病病原菌谱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治疗儿童肾积水的时候,需要结合患儿肾积水实际情况来做好尿路感染的防治工作。
[1]李爱武.儿童肾积水的诊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5,18(10):1615-1616.
[2]章捷,王爱和等.儿童肾积水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5,21(12):7-8.
[3]侍玲.儿童泌尿系统多发性结石、双肾积水伴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17(22):271-272.
[4]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肾积水、反复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9(04):39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