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

2017-04-15 14:53马丽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班主任

【摘要】班主任对中职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班主任和学生家长需共同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健康发展。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指导过程中班主任还需对心理学知识合理运用,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及身体素质的同时,还需注重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并對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使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心理学 班主任 管理 教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28-02

中等职业院校主要教学宗旨为培养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性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部分学生步入中专院校的主要因素为中考失利,中专院校为其提供了进一步学习掌握技能的机会,与此同时随着中专院校的不断兴起,也为国家输送了更多有职业性技能的专业性人才[1]。但中专学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院校内学生的年龄层次差异较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对于社会的认知程度也随之不同,因此对于中职班主任而言,管理工作难度也有所增加。中职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包括,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平,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2]。

一、中职学生的主要特点及心理状况

1.成长的特殊阶段面临的心理问题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中职阶段的三年是其成长阶段中比较重要的时期,学生除了需掌握专业知识外,其心理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此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学生有可能产生教师对自己不关注、不再乎的想法,使学生产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的想法[3]。如果教师发现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但在教育指导过程中,方法不恰当,甚至出现偏激情绪,此成长阶段的学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出现抵触情绪,对教师及家长的教育指导满不在乎,使学业受到了极大影响,同时学生由于厌学极易误入歧途,使学生的学习生涯毁于一旦。据调查发现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缺乏耐心,与孩子沟通过少,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并指导,或全面否定孩子的所作所为,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加重,甚至出现性格扭曲,对学生成长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4]。

2.课业繁重、压力增加易发生不良情绪

相比中考而言,中专考试的难度相对简单,但其对以后生活及工作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部分学生由于中考失利选择到中职院校就读,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学生常会出现失落、悲观等情绪,加之学生家长认为其成绩不好,从而埋怨学生,给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学生的家长或亲戚对中专的教学情况、技能培训情况、发展情况了解不多,误认为在中职院校学习没有前途,使学生对前途产生担忧情绪。有些学生不断逃课、逃学,整日待在家,甚至接触社会闲散人员,学习了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加上学生平日学习时间甚少,造成考试时成绩后退,致使其加重了放弃学习的念头。随着与班级内学生的差距不断变大,以及学生与教师及同学沟通不断减少,性格有可能出现一些缺陷。这对学生的性格塑造,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学业成绩的下降对学生前途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3.性格处于形成时期,易出现偏激情绪

在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此阶段的学生性格正处于形成的时期,处事方法也处于学习阶段,其自制能力一般不佳,做事易出现冲动,不计后果等情况,经常发生打架、斗殴。教师在对其教育的过程中,稍有指责就有可能造成学生抵触,甚至出现学生与教师出现冲突等情况,部分学生甚至选择辍学,影响了正常教学的秩序,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家长在学生犯错误时,由于情绪比较激动,极易发生打骂孩子的现象,学生一时冲动有可能出现离家出走等极端情况,严重威胁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中职学生相对内心不成熟,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偏激情绪,此时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并给予适当的干预,学生有可能误入歧途,发展下去有犯罪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前途。

二、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

1.与家长沟通共同指导学生

中职学生一般处于青少年成长中的叛逆阶段,除了班主任的教育以外,家长与班主任的配合也十分重要,在学生学习期间发现学生有压力大等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是由于学校生活因素还是家庭生活因素造成的压力,并制定合理的针对性的指导方案,让家长密切配合班主任,给予学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家长对学生的认同及肯定相比教师的认同,其作用更加明显,家长可在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给予适当言语鼓励,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自卑情绪,使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更加强烈,对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自信。班主任在教学中需了解班级内学生的生活状态,并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必要时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父母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如家长对学生期望过高,可告诉家长,学习需循序渐进,只有培养好学习兴趣,学生愿意主动学习,才能使学业不断进步。家长及教师均需注意,避免在学生犯错误时,以嘲讽的语气呵斥孩子,以免使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害。在开班会时,班主任可为每位同学朗读家长寄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关爱,了解父母的苦心,并以优异的课业成绩回报父母。

2.培养学生班级荣誉感及归属感

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管理的核心,除了需要组建团结一致的学生团体,对荣誉感和归属感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在集体内感受到了关怀,才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此班主任需不断培养学生班级荣誉感及归属感。例如在班主任刚刚接触一个班级时,可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由学生自己选出一人作为组长,每组制定学习目标,定期总结各小组目标完成情况,并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小组,同时选出班级内进步较大的学生并加以奖励。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班级间可进行足球、篮球等友谊联赛,提升班级荣誉感。

3.合理运用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上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需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询学习相关资料,告知学生不要用网络打游戏或沉溺于网络中,可适当增加讲解身边由于沉溺网络引发犯罪的相关案例讲解,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网络的双刃性,从而自觉减少网络游戏时间,增加合理利用网络学习时间。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学过程中,班主任的心理指导作用对学生健康发展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同时,注重于学生家长的沟通,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心理状态,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增加班级归属感,与同学和谐相处,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秦雪莲.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33):208.

[2]董江华.心理学在中职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4):183.

作者简介:马丽莉(1971年8月26日)女,白族,云南 普洱人,助理讲师,本科,主要从事工作 教育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学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班主任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