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
【摘要】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教育的一个热点。把民间艺术与幼儿美术相融合,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欣赏民间艺术的精髓;结合园本主题活动,体验民间艺术的快乐;结合民间特色绘本,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挖掘社区家长资源,提高民间艺术的表现。开展一系列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儿了解本土民间文化,交流、表达情感,让他们从中获得愉悦,体验快乐,提高审美能力和美术表现力。
【关键词】民间艺术 幼儿美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68-02
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的一颗奇珍异果,是劳动人民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的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乡土人情。莆田素以“文献名邦”著称,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积淀丰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著名全国的“莆仙戏”,传统特色的 “莆仙游灯”,最有特色的传统节庆小吃“莆田红团”……如何立足本地,充分挖掘、利用莆田特有的本土资源,把民间艺术与幼儿美术相结合,让幼儿走近民间艺术,感受民间艺术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梳理并形成了民间艺术与幼儿美术活动融合的最佳策略如下:
策略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欣赏民间艺术的精髓
1.依托节庆民俗活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莆田素以“文献名邦”著称,积淀了丰富的岁时节日风俗,为了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本土民俗节日的传统文化,我们和幼儿共同走进家乡节日文化。如:具有民俗特色的“莆仙游灯”,一盏接一盏,仿佛是一条火红的蟒蛇,在山间小道上盘旋游动,极大吸引了孩子。为了感受家乡游灯的特色美,我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请家长带孩子一起走进热闹的灯节,最大限度地体验和感受浓浓意蕴的“莆仙游灯”文化。引发幼儿多通道的参与:赏花灯、画花灯、闹花灯、做花灯、游花灯……发现花灯的造型美、色彩美、图案美,体验家乡独特的民俗风情。
2.利用本土饮食文化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着“民以食为天”的佳话,莆田特色小吃也不例外,我们引领幼儿共同走进莆仙饮食文化。如:兴化米粉、江口卤面、石室岩煎粿等风味饮食名声远扬,莆田红团特有的造型、色彩、纹样,红火美观。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了解“红团”来历 、探索“红团”图案、体验“红团”制作、品尝“红团”美味,让幼儿走近红团、感受红团、欣赏红团,在尝试“红团”的制作过程中,孩子们还学会了包、团、揉、搓、捏等各种美术技能。
3.围绕本土特色资源开展美术欣赏活动
莆田是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莆仙戏是“我国南戏的活化石”,它历史悠久,极具家乡特色。戏中有趣的场景、精彩的动作和悦耳的音乐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特意借来莆仙戏服装、道具,和孩子一起欣赏莆仙戏曲《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等,模仿戏中角色动作,请莆仙戏艺术团的演员给孩子们现场上妆、表演等……在与莆仙戏亲密接触全过程中幼儿感受到莆仙戏的韵律美、节奏美、动作美和服饰美。
策略二:结合园本主题活动,体验民间艺术的快乐
民间艺术是所有艺术的母本艺术,是最具生命活力的艺术。将民间艺术与幼儿美术相融合,让幼儿置身于民间艺术浓浓的氛围中,切身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1.创设富有审美艺术的主题环境
在环境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民间艺术的特色能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主题活动《吉祥猴年》中,我们通过主题预告,发放问卷,请家长和孩子一同走进猴年。欣赏、观察猴年的年画,与猴子有关的传统手工艺,并以照片、实物的形式展示,布置成主题墙,让优秀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引导幼儿回忆再现民间艺术美,初步感受我国民间艺术博大精深。
2.开展具有园本特色的主题活动
喜闻乐见的,富有民间气息的民间艺术,能让幼儿体验审美愉悦。感性经验往往能够让活动更深入,更直观。如《十二生肖——虎》主题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虎面肚兜寓意深远,孩子们爱不释手。通过观察,发现这些虎头图案以王字为中心,相互对称,造型奇特,艺术表现力和想像力非常丰富,幼儿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他们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各具表情的虎头,用艳丽的色彩来装扮制作虎头鞋……活动中,不仅凸显了本土民间艺术的特色,而且体验到劳动者纯真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策略三:结合网络绘本资源,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
对于民间艺术的学习,我们强调真实的学习环境,但仅仅停留在日常的民间艺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具有民间特色的作品,我们还结合网络绘本资源,通过阅读、欣赏等形式展现给幼儿,让幼儿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和丰富多样。如:我国陶艺自古以来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为了丰富幼儿知识面与生活经验,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泥火传情——少儿陶艺表现及作品赏析》《幼儿园民间泥塑艺术》等绘本,从中挑选了一些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的内容,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尝试,运用捏、压、连接、团、刮、抹、按等掌握陶艺制作的技能,感受民间艺术的独特美。
策略四:挖掘社区家长资源,提高民间艺术的表现
《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多次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我们领会到:“民间艺术的根就在民间,家长与社区资源是民间艺术的根源”这个道理的内涵。所以我们更注重挖掘民间艺人的资源,邀请了家长艺人的介入,如包红团的能手是东东的奶奶,刺绣的艺人是王依凌的奶奶,雕刻的艺人是晓岚的爷爷……家长的双重身份,使得社区艺人的资源让幼儿园教育得到共享。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美术教育,是与幼儿园课程密切相关的,它是渗透在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将美术活动与民间艺术相融合,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把美术教育提升到文化教育的层面,有效地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幼儿接触不同地域、社区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对培养多元化的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莹,《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应用》:《魅力中国》2009年第12期
[3]李松梅,《幼儿园民间艺术主题教育的实践研究》
[4]周培琪等,《幼儿园民间艺术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