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所大学都有自己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目標,而具体到各个专业则又有自己相应的专业培养目标,那么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否要以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要与之相契合,如何契合,本文就以上问题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 契合度 专业培养目标
一、贵州财经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日语专业的专业目标
贵州财经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以锻铸“儒魂商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以富民兴黔为己任,艰苦奋斗,适应性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应用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
日语的专业培养目标:在全球化背景下培育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具有健康的人格心智、优秀的道德情操、踏实的理论功底,并富于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胜任日本企业或中日合资企业、外贸等部门的日语翻译、管理等工作。学校涉外翻译、文秘、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日语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表现
(一)人才培养模式
日语专业的特色是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突出训练学生的实践性,也即是在某一特定商务、经济、管理等环境下熟练运用日语语言的能力,这也就是要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校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日语专业的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主要围绕三方面进行设计:一是专业能力、二是应用能力、三是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包括语言知识、专业知识、文化知识等理论知识方面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商务、经济、管理等知识并在这一环境下运用日语语言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人文素质、人格心智素质、日语语言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等,并具有较强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自主学习、沟通和信息处理、数学分析、管理思维等五个基本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通识课、学科共同课、专业课、集中教学实践教学、儒魂商才综合素质训练等模块,开设商务日语、经济学原理、商务谈判、国际贸易、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等课程,为跨学科设置奠定了基础,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深入的研究跨学科的内容,不断拓宽相关知识。即是培养学生的“儒魂”,也是训练学生的“商才”,所以说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与学校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具备高级日语能力,理解商务、经济、管理等背景下的文化、思维方式,并作为一个社会人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各种综合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高素养+多技能+多证书”。其中高素养指具有儒家的思想和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良好的人文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与"儒魂”相契合。多技能、多证书指具有除了日语语言之外,具有商务、经济、管理等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具备能够在一定层度上反映这些技能的证书。这与“商才”相契合。
(四)教学资源
本专业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的选用与编写、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项目库(案例库)的建立等等,这几个部分都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度,注重商务、经济、管理类知识与语言知识的一体化。教学资源使学生懂得传统文化、专业文化等理论知识,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知行合一的能力。所以说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与学校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五)教学手段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强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二是课程实验实践环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三是高峰体验环节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以上三个方面都要在教学中加强“教、学、做”一体化训练,引入“任务驱动”,加强“产”“企”在课程与实践、高峰体验教学环节的融合作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等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手段都比较强调知识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师资队伍
从日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日语专业的任课单位覆盖率几乎全校的所有学院,包括经济学院、会计血管、公共管理学院、数统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工部等院系,涉及到多名跨学科教师。这些教师教授不同学科、培养学生不同的素质与能力,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与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这既能实现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能实现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点来说,两者是相契合的。
三、结语
财经类大学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综合大学、其他专业性大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它与大学科背景下的学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高度契合,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日语人材,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为社会、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杰.立足贵州,锻铸真正的“儒魂商才”——关于贵州财经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当代贵州,2009,(06).
[2]陈俊森.试论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J].日语教育与日本学,2012,(01).
[3]李明秋.跨学科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与选择——基于大连海洋大学英-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4]魏玉娟.高校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与课程模块[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5]王天利,田育耕,曾苏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作者简介:袁先婷,副教授,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主任,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