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达+邹振栋+刘海静+许世骅+陈丽丽+房美妍+郝闻达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精神指导下,不断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创意识的培养对于在校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会起到尤为突出的作用。而大学各类教师作为教育学生、服务学生与管理学生的综合主体,在大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与保障作用,有效提高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科创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的主动性与成功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力求通过相关措施的建设达到积极参与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高校教师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积极性 激励措施
一、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次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的研究调查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方式,根据对所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高校教师并不会主动寻求大学生进行或是参与到相关科技创新活动或项目的研究当中,更有部分教师对于参与大学生的科创活动表现出了一定的排斥情结,仅有少部分的受访对象表现出了一定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经过对当前高校校内的科技创新氛围的调研我们也发现,科技创新环境的不足也是束缚高校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受访对象中只有极少数人员对当前高校的科创氛围氛围表示出了非常满意的肯定,而有半数受访对象的满意程度在基本不满及以下,较低的满意度,不完善的环境与氛围已然成为阻碍高校教师提升相关积极性的重要外部要素;针对如何才能够提升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的问题上,各受访对象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多数教师对于参与大学生相关的科创研究活动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他们认为自身的能力,学校外部硬件的支持以及相关奖励措施等要素的配套存在对于提升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科创活动的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建设会对提高参与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教师参与积极性的相关建议与对策
针对上述的主要问题与实际的调研结果,特对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的激励措施进行了如下几点的探索:
(一)加强高校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机制
高校教师尤其是专任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是影响其参与学生科技創新活动积极性首要因素,只要对自身的能力有较强的把握度才能够有信心参与、指导学生的科创活动。因此各高校在针对教师能力的培养与考核上要有一系列的强制性制度要求,从人才引进的标准、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阶段性要求到相关环节的具体的考核方式、程序等均需要有明确的章程安排与制度保障,通过这种强制性的、硬性的机制要求达到客观的引导与支持的作用,让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能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养,从而获取充足的信心与主动感,更有激情的投入到学生的科创活动中。
(二)提升学校在学生科创领域的资金与物质支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更不可能凭空出现,我们需要相关资金与硬件设备的支持。各高校应依托自身专业教学的建设进行相关实验室、相关设备以及个性化科创场所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规划而进行,将改善科创活动的外部环境作为高校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并将这种资金与物质的支持形成一定的机制性要求,让科创领域的物质支持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为大学生科创活动的发展与成功提供外部的充足保障。
(三)完善高校教师在科创活动中的表彰及奖励制度
许多高校针对教师的科创获奖都出台了不同种类的表彰、奖励制度,无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从精神层面都有着不同的实施办法,但从奖励的效果来看并不是很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参与工作量的无法明确量化,成功的大学生科创作品往往是多位教师共同参与的结果,模糊的工作量量化方式将直接导致表彰奖励的有失公允,从而影响参与教师再参与的积极性;其次,获奖门槛过高,众多教师不愿意参与到大学生科创活动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多数情况下做的是“无利的买卖”,如果所指导的科创作品无法获得一定的科研奖项,那么参与期间的时间、精力等往往会白白付出,起不到积极促进的重要作用;三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联合效果不明显,不具有奖励的针对性,缺乏对获奖教师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因此,需要加强对表彰奖励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出台相关的工作量细化办法,明确各参与者科研活动的贡献率;降低表彰奖励门槛,变成绩奖励为过程奖励,以对工作的付出量为奖励的中心围绕点,同时加强配套的监督工作,保障各参与教师有付出就有收获;推进个性化奖励方式的实施,依据实际需要情况与贡献率的大小进行表彰奖励,满足不同人员的不同化需求,充分发挥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联合作用,有效提升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四)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教育机制
高校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与科研,更承担着积极育人的工作,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也肩负着服务学生、服务大众的责任,因此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工作都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各高校要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政的教育,引进人才更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通过定期的培训、讲座、考评等形式转变教师的主观理念,并将此类活动制度化,成为一项经常性的组织工作,以此来强化高校教师自身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使其广泛参与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来,真正践行传道受业解惑的为师之则。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检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检验高校教师教育能力的一种潜在标杆,高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会不断加深科技创新活动的广度与深度,这既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一种帮助,更是促进学校整体水平提高的一项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完善相关激励措施的建设才会有效提高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科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学生能力与学校发展水平双提升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亚林,白金,张慧.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教师参与积极性的奖励激励机制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3,(04).
[2]刘淑艳,陈光.浅谈专业教师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3,(18).
[3]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4.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