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明胜
【摘要】当下“互动式”教学模式已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展开,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终极教育目标。本文谨就此问题谈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改 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142-02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是在平等、宽松、交流以及合作的环境下,教师通过多种激励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来,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状态。互动式教学在实践中会起到常规教学所难以企及的良好效果,值得参研和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实践。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和价值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结构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1]。
实践证明,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正因为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的特点,于是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所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是互动式教学的魅力所在!价值所在!
二、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程序和内容
1.教师的激活——启动阶段
首先教师作为实施互动式教学的主体,他在进行教学初期,就要考虑到教学全部过程的设计、目的和要求,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可以说教师对学生的激活这是互动的前提。
2. 引导学生自发交流提问探索——联动阶段
这是实施互动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铺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时要注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对探索过程的不同见解、疑难问题,要积极支持和诱导,在讨论交流中要调动起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能各抒已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这样既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
3. 教师答疑点拨、适实强化拓展——能动阶段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以及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个性或共性问题进行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进行答疑释惑,进而引导学生对相似问题累积知识方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如何发挥好学生以及小组的积极性和智力整合决定了互动的效果。这是引导学生由“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渐进的过程,也是极大地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步骤。
4. 展开变式探讨、自我体验归纳——创新阶段
这个阶段是发挥学习小组互动效果和创新水平的环节。需要教师组织好学习小组开展多种方式的探讨交流和知识的归纳总结。教师应精选例题和习题,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答新情境下的问题,做到利用已有的积累和经验勇于对新问题举一反三,开拓性展开创新,形成更加完备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互动式教学的实现方法
1.建立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模式
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主动和老师,其他学生以及学习小组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模式。它的好处是能打破学生“单一作战”的弊端,由被动学习变成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眼界放宽,博学多长,知识面和交际沟通能力得以加强。
2.建构“情境互动”、“责任互动”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火花
所谓“情境互动”是指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便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所谓“责任互动”是指每个参与互动的学生和老师都承担着一定的“角色”,共同围绕教学任务这个“剧本”,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地互动完成教学任务。“情境互动”、“责任互动”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的思路更发散、更多元,为学生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新型思维打下基础。
3.积极推广小组学习模式[2]
互动式教学法不单纯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是紧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尝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课程演进情况,设置问题,让小组内部、组与组之间展开有益的有针对性的交流和探讨。老师不要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发挥小组个体的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已知探索未知,举一反三,在高度开放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参与和求知的能力。當然这也不只是限于课堂上,课下的很多时间也可以充分利用。
在小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发问题情境,启动交往活动;小组学习时,教师深入一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或巡视于各小组之间,仔细观察,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从而提高小组学习的交流功能;小组学习结束后,教师展示结果, 组织评讲, 及时反馈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 有独立自觉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参与面,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
四、结语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观上,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质疑解疑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它既主张在主动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进一步开放;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崔伦.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23.
[2] 孙泽文.课堂互动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