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丰
目前,高职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学生的就业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主要发展内容。尽管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开展指导工作过程中却面临较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为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乐观时,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主体就业指导体系,以便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职人才。
一、校企合作在促進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意义
1.可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将校企合作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就业指导意见,能够获取更多的社会就业信息,确保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且可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方法,在学校内部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可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需要在学校内部加强实训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1]。
2.可明确高职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目标
校企合作模式可为高职院校提供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目标,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的用人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确保校企之间信息沟通的畅通性和有效性,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就业信息,给学生就业以指导性的作用。高职院校通过长期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更加明确企业的用人需求,给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指导性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目标。
3.可改变高职学生落后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期望
高职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更加深入地了解岗位职责。学生能够准确地自我定位,正确地认识自己,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避免在实践工作中出现工作积极性不高等情况,从而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重视程度不强
一些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将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而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有一些高职院校意识到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有绝大多数学校认为就业指导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课程,高校师生的就业态度不端正,缺乏参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热情,给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施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并且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就业指导能力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
2.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复杂性特点,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存在业务水平不高现象,专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人员数量较少,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并且有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在采用传统的指导思想,指导观念过于陈旧,与当前企业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方法都较为欠缺,实践性不强,不能给学生提供科学和正确的就业指导,给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
3.就业指导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方法都过于单一,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主要以开办就业专题讲座和就业指导课为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而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就业指导效果较差;学生也不能获取专业的就业指导信息,掌握的主要是知识层面的技巧和实践环节,不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考评,导致实践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较为欠缺。
4.就业指导内容局限性较大
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对象主要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并且就业指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双选会”期间,就业指导的内容局限性较大,仅涉及就业形势和就业技巧方面,没有以全局来考虑,导致就业指导内容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4]。
5.就业指导实践性较为欠缺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生在学习就业指导知识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中的内容;由于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高职院校的理论课程教学主要是由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完成的,辅导员的就业知识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指导内容与企业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存在就业职业定位不清楚,不能正确判断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等情况。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1.重视就业指导工作
要想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将校企合作作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培训体系。
高校在培养专业的就业教师队伍的同时,也需要积极主动地聘请企业中的高级管理者来校为学生开设讲座,分享创业经验和工作体会,强化学生对就业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通过现身说法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就业兴趣,使学生更加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5]。
2.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可确保就业培训体系的完整性,能够给学生的就业提供专业化的指导。
首先,需要对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分析,要求就业指导教师需要具备中级以上职业指导师资格,就业指导教师也可以是来自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兼职教师。
其次,从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可知,学校需要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邀请一些职业岗位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来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加充分了解职业岗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
最后,可以邀请企业人员与学校建立职业测验和咨询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从职业目标和职业取向方面提供指导。邀请企业人员参与到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工作环节中来,与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起做好学生的实践教育工作,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邀请专家提供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需要将校企合作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需要确保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不仅需要包括院校内部最基本的课程体系,还需要包括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将就业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中来;企业专业人员需要对课程安排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用人情况,对课程体系进行整改和重新修订,确保重新修订的课程体系能够与当前社会的用人需求相适应,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4.完善就业指导内容
促进就业指导内容的完善,是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想确保就业指导内容的完善,就业指导教师就需要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第一,高职院校需要聘请行业中优秀的企业家为新生制订专业化的职业规划,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第二,高职院校需要邀请企业项目经理来校为学生分析目前岗位的发展情况和就业趋势,向学生作系统性介绍,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更快地树立就业目标。
5.开展创业实践教育
创业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向学生传授专业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创业环境,为学生的人生定位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方向。
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最高形式,要求高职院校加以重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教育工作中来。同时,也需要社会的介入,要求深入贯彻校企合作模式,在理论指导下,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践教育,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搭建虚拟的实训平台,充分展现出专业特色,能够给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用创业带动就业,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确保高职院校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学校需要从企业的角度对学生的就業情况进行分析,需要制定出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就业指导课程,以便能够给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提高学生的职业期望值,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困难现状,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 静.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就业指导体系探索[J].中国商论,2016(20):177-178.
[2]管 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研究[J].理论导报,2013(6):58-59.
[3]金根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8):28-29.
[4]周 琳.校企合作的高职就业指导体系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5):100-106.
[5]党永军.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J].河南科技,2014(16):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