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卉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特点与作用
我国计算机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特点是比其他学科的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但是在教学中要有一定的硬件进行支持,而相关的教师也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作用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操作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立即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势
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在入学前对计算机的使用只限于初步的应用,而与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的教学目标相差甚远,尽管在计算机教学的普及下,我国各地的中小学也已经开始加入计算机课程,但是仍没有显著的效果,究其原因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学方法不当,大多数的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对有兴趣的课程就学,没兴趣的课就不学,长此以往,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备少,学生人数多,致使学生在上机时无法得到有效的练习。
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的改革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为中心,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成为认知的主体。
四、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1.改变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潮流,高职院校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堂上融入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获得知识,并且可以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学习问题,重点的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三点:一是利用媒体完善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能够熟练掌握基础操作;二是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还要对學生的兴趣、就业前景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三是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
2.完善改革的操作方式
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完善改革的操作方式共有三种:一是实现任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注意问题的引入方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是实现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计算机课堂上融入一些图画、声音等,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五官,以此使学生在视听中形成强烈的探究欲;三是积极交流或探讨,实现协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共同探讨中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并形成一种创造性学习思维与批判性学习思维,教师可以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正确的指导,以此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随着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对计算机基础课堂进行改革已经是必然趋势。在现阶段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还要学习计算机教学的新观念,进行全面的推广,进而促进我国的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
[1]孙 彬.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26):133- 134.
[2]姚丽敏.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6).
[3]代志强,罗元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的应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3(3):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