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能铮+谢静
一、引言
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发生了改变,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加强,学校更加重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以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市场与资源垄断将被彻底打破,怎样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职教育在学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应做出及时的反应。思想文化的多元传播增加了学生工作的难度,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面临挑战。
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形势,学生管理工作又出现很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学生思想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新难题。各高职院校要努力寻求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手段等,将学生由被管理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将大学生行为规范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素养,外化成自觉的行动;建立“教育、管理、服务、关爱”等一体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
二、学生管理工作相关概念
1.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
在美国,学生管理工作即是学生事务管理,而学生事务管理主要是对学生非学术性活动、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等。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学生活动、生活辅助活动、教学辅助活动、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的管理等四个方面。由于学生活动十分广泛,除协调、管理学生社团、学生活动之外,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也承担一些活动的组织工作,比如社交活动、文体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教学辅助活动主要包含招生、登记注册、专业指导、就业指导等。生活辅助活动主要是为学生的食宿、奖贷金发放、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服务的。
在我国,早期的学生管理是一个教学管理上的术语,主要指的是对学籍进行管理,包括入学、登记注册、成绩考核、纪律考勤、毕业证书发放等工作。随着学生事务范围的扩大,学生管理工作逐渐脱离教学管理人员,逐步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一个约定俗成的专业术语。1990年国家教委以“学生管理”作为关键词,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工作具有动态性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含义,它是一个工作领域的统称,是对学生进行非学术性教育、管理、服务等活动的总和。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指导、服务等工作,促使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让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其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学籍管理、奖惩管理、日常管理、毕业生管理、心理健康管理等。
2.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
目前,高职院学生管理工作大多数还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学校、学生之间形成依赖的主从关系,学校是主动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学生则成为被动的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多数学生管理工作者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还是抓住 “管住学生不出事”的原则不放,通过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强调一个步调、一个声音,追求一种风格、一种色彩。虽然这种管理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有序管理,保证校园、教学的正常秩序,但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严重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才,现代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应该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要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开展工作。两千多年前的齐国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孟子的“民为贵”,也反映了“人本”的思想内容。“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发展人,让人积极愉悦地进行工作,并实现更大的发展。引申到教育中则是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发展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要让他们生活得好,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学校、社会的稳定。因此,各高职院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诸多挑战。
1.没有真正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
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成功的经验,但在新形势下存在显而易见的弊端。就目前来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基本摆脱了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但仍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滞留在重管理、轻服务的境界中,通常注重管理者的决定性作用,将学生视为被管理的对象,认为学生只是辅助作用,学生只要服从管理者就足够了,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管好”学生、“管住”学生的层面,以确保维持学校稳定,并促进学校的发展,而不是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通常将学生当成管理的客体,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采用传统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管理工作效果较差。
在新形式、新时代的浪潮中,学生管理工作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更新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将“管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将自己的身份看作是学生的服务者、引导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滞后于形势发展
多年来,学校为维护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根据原国家教委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工作确实大有帮助,但也存在“合情不合理”“合理不合法”的规定,使管理工作经常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起诉学校的案件时有发生,大多以学校败诉告终。这些案例反映出当前学生权利意识逐渐增强,与学校滞后的依法治校管理理念產生了矛盾,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3.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使学生管理难度增大
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学生质量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交费上学,使得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压力增加;来自生活、学习、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势必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障碍;高考没有了年龄限制,弹性学制的实施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4.网络的负面作用对学生影响很大
网络是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学习、获得新讯息开辟了新途径,为其交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有害信息在网络上肆意传播,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致使其精神空虚、行为失常,甚至有的误入歧途。互联网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也面临艰巨的任务。
5.学生管理工作师资队伍人员严重不足
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就是管理工作者短缺和质量不高。师生比逐渐加大,学生管理工作者任务繁重,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者还比较年轻,缺乏实践管理经验,又缺乏专业的培训与进修,自身的专业水平存在一些缺陷。这就导致管理工作浮浅化、表象化,流于形式,管理力度不够,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对策
1.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树立育人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师生都成为育人的主体,把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目的,将人的发展确立为事业发展的全新理念。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也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彰显人文关怀,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2.创新学生管理工作体制
目前,大部分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采用院、系二级管理体制,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一些院校也进行了改革。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体制,都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新的体制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大趋势,符合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教育管理体制提出的新要求,更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使学生管理工作形成教育、管理、服务、关爱等一体的整体格局。
3.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手段
(1)推进民主化进程,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作为培养的主体,必须通过自我管理,才能使自己的社交能力、处事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提高,为迈入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要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学校的服务管理是基础,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必要的条件与空间,进行必要的引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并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外化为自觉行动。这种引导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实现服务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结合,这种结合也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2)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下,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因此,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将“管理”转变为“服务”,将“命令”转变成“引导”;在坚持制度管理的原则下,融入一些情感因素及自身人格的影响力,转变“强迫、命令”为“引导”以组织学生管理工作;本着“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把对学生管理和为学生服务结合起来,将管理融合到服务之中;将学生事务管理和学生各种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与人合作与相处。创造尊重人、了解人、信任人、富有人情味的方式、方法,在学生中树立可信、可亲、可敬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真正体现“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總而言之,要高度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学习状况、心理健康状况、成长情况等,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3)依法治校,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学生管理工作法制化,依法治校、依法教育和管理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因此,建立科学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并且以此为依据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手段。第一,积极引导网络文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有选择地吸收、借鉴网络信息,抵制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快捷、方便、互动的特点,加强学生工作网站的建设,丰富网站信息,增强其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提高网络教育的点击率、吸引力。通过网络咨询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倾听学生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究,在现实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师生在网络上进行平等、无约束的交流沟通,真正实现师生互动,使师生的交流方式更为个性化,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5)实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要本着“精干、高效、专家化”的目标,不但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全面的知识,还应该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还要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灵活地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以学生为本,以服务和引导学生为宗旨。另外,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聘请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导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引路人。
五、结语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路、模式、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探究与实践,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全体力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以教育、服务、管理、关爱等为一体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同时,要充分学习国内外各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不断改革、创新我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聚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以生为本”的视角[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2]童静菊.生本理念下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