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良?喻迪
作为贵州省唯一的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凯里市从供给侧发力,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改革发展之路。今年上半年,凯里市GDP增速达15.7%,排名全省31个经济强县第一位,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省第一。1月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
聚焦制度创新:重构制度,与危机赛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在于制度创新,成败在于能否重构制度,与危机赛跑。
2015年11月,中央做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随后,凯里市迅速推出“1+X”改革工作体系,从制度创新入手,通过构建现代生产、金融、财税等体制机制,放开投资准入,设立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8支基金,推动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吸引民间资本,激发市场活力。
制度产生供给,产生发展的动力并促进生产的发展,这条改革路径在凯里取得很好的效果,该市先后实施PPP项目48个,吸引民间资本280亿元。
聚焦有效供给:“内创外引”,培育新动能。改善供给结构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在于加快资源从供给老化行业的退出速度,另一方面在于加快培育新供给、打造新动能。
“增加有效供给,我们要重点做好两件事情,一是立足外部引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造增量;二是立足内部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挖存量。”正如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张淼所要求的那样,凯里市立足“内创外引”,建好各类产业园区,并将其打造成为有效供给的示范区。
为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大数据产业,该市先后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物联网研发孵化园、互联网众创产业园等大数据产业园,并借助杭州市对口帮扶机遇,推动凯里·杭州经济开发区协作园建设。
在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方面,深入推进“5个6+3”工程和“6个100万”工程,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农文旅高度融合,目前已建成农业示范园区21个,非粮农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达95.5%。
如今,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凯里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今年前三季度,该市7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现产值69.52亿元,同比增长18.12%。
聚焦优质供给:链条延伸,“老树发新枝”。凯里市围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全面实施“百企改造”“百企提升”行动计划,依托传统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补链”“造链”“强链”,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向产业链两端延展、向高技术环节延伸,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位于凯里经济开发区的黄帝车辆净化器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环保产品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重结晶碳化硅颗粒过滤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其产品能够有效降低公交车、卡车和重型柴油车的废气排放,过滤效率达99%。为推动该企业做大做强,凯里市对其实施异地技改。技改后满负荷生产时,该公司年产值将达到70亿元。
此外,凯里市还依托全世通精密机械、其亚铝业等重点企业,强化要素配套,延伸产业链,着力打造炉山铝工业基地;支持凯荣玻璃深加工项目建设,打造西南地区高档在线镀膜玻璃生产基地。
创新水平决定供给能力。凯里市致力于推动辖区内凯里、炉碧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联动发展,努力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今年以来,全市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备案33家,累计达104家。以黄帝车辆净化器、中科汉天下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对企业的贡献率已经达到50%。
除了夯实工业领域的优质供给外,服务业领域的供给所激发的成效更为显著,最典型的代表是凯里市公交系统。通过推行“市+县”合作,资本证券化运作,凯里市公交系统打破县域行政区域条块分割,运营范围覆盖到黔东南州“1市14县”,公司总资产增长15倍、年主营收入增长68倍。
“我们重点是要推进服务业集聚融合,推动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研发设计、商贸会展等产业延伸,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助推经济提质增效。”凯里市委副书记、市长罗杰如是说。
商贸物流则是重点改革的领域之一。随着经纬国际汽车城、银田物流园等十余个商贸物流园及综合体的建成,凯里逐步发展成为贵州东部区域性经济活动焦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州比重达38.9%,而这一比重还在持续增加。
旅游业方面,为破解旅游项目招商引资难题,凯里探索在国有平台公司组建旅游分公司,对下司古镇、香炉山等景区进行系统开发。目前已建成重点旅游景区4个,在建重点景区及旅游示范项目20个。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25%、58.93%,实现“井喷式”增长。
此外,着力推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務业向高端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00.98亿元,拉动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
聚焦无效供给: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千方百计增加有效供给的同时,凯里也在多管齐下消除无效供给。
去产能方面,2015年以来,全市先后关停了18家高载能企业,并通过国有资产公司处置了一批“僵尸企业”。
房产去库存方面,将房产去库存与易地扶贫搬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等工作有机结合。“十三五”期间,计划将安置州内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5647户、实施棚户区改造2万户。同时,出台外来人员购房优惠政策,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实施范围,推动去库存。一年来,该市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53.7%。
在普通房产去库存的同时,凯里市瞄准市场空白,打造高端地产项目,其中,凯里碧桂园项目开盘当天销售额高达4.5亿元。
去杠杆方面,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有效方式开展融资,今年上半年获批融资140.39亿元,同比增长624.41%。同时,用好政府置换债券转贷资金,消化存量债务,优化债务期限和利率结构。
此外,建立政银企合作新机制,推动企业“债转股”,帮助企业降低负债压力。今年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下降3.64个百分点。
聚焦降成本:多予少取,放水养鱼。凯里市结合实际,坚持多予少取、放水养鱼,帮助企业降成本,搞活民营经济。
以获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为契机,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全面推行“营改增”,截至今年10月,凯里“营改增”累计为企业减税1827万元。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通过发行7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解决了24户企业因信用评级低、抵押物不足而造成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市的诚达信用担保公司累计为544户小微企业提供了4.76亿元融资贷款担保。
此外,着力推动27家企业与发电厂签订电力直供协议,累计节约电力成本6000万元。
聚焦“补短板”:找准关键点,靶向施良策。在“补短板”方面,凯里也探索出不少的经验。
创新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凯里市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计划。
在州内首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通过落实带薪培训、就业安置等措施,带动1.8万农民实现培训即就业,7000名农民脱贫。
探索公益项目捆绑建设机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将城市公园、广场等无现金流的项目与停车场、写字楼等可产生现金流的项目作为整体进行包装,实现非经营基础项目直接融资建设,先后建成公园广场34个。建立项目易地扩建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采取原址土地置换、代建项目划转等融资代建方式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补齐社会治理设施短板。
在公共服务短板补齐方面,探索财政奖补社会资本办学办医机制。新建、改扩建学校190所,以奖励社会办学方式创办各类民办学校123所;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新增凯里三甲综合医院等5家医疗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552名、卫技人员896名。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凯里的发展步伐铿锵,发展活力迸发。(作者单位:凯里市委改革办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