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553”举措?决战脱贫攻坚

2017-04-15 10:36谭海
当代贵州 2016年49期
关键词:发力督查贫困村

谭海

2016年,赤水市紧紧围绕“1+10”扶贫配套政策的落地落实,紧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精准发力,确保实现乌蒙山片区贫困县“摘帽”,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近年来,赤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省委“33668”和遵义市“35669”攻坚计划,按照“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基本方法,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关键性问题。“十二五”期间,赤水市实现了全部乡镇“减贫摘帽”,3.17万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6年,赤水市紧紧围绕“1+10”扶贫配套政策的落地落实,紧盯“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精准发力,确保实现乌蒙山片区贫困县“摘帽”,5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减少贫困人口1.07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至3%以下,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0000元以上。

落实“五个”责任

切实增强扶贫合力

全面落实党委主体、政府主抓责任。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示范挂帮1个乡镇、帮扶3户贫困户,45名县级领导对51个贫困村实行包保责任制,带头进村入户问诊把脉、研究部署和督促检查脱贫攻坚工作,形成高位推动、强势攻坚的脱贫攻坚氛围;整合农牧、发改等部门职能,成立市扶贫办(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各乡镇(街道)按照“135”(1处办公场地、3名工作人员、5万元工作经费)模式,选好配强工作班子,基层脱贫攻坚基础不断夯实。

全面落实干部主帮责任。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作用,由51个挂帮部门和2876名市乡干部参与,实现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工作全覆盖,实行不脱贫不脱钩。同时,选派301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47名第一书记,组建60支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下派74名国家干部任村党组织书记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工作,着力构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全面落实乡镇主推责任。创新出台干部定责、组织定位、群众定效“三定”工作机制,突出抓队伍、抓帮扶、抓示范,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做到必须清楚贫困现状、产业布局、项目调配、人员调度、责任落实“五必清”;支部书记做到必须精确贫困底数、精通惠农政策、精细实施项目、精诚带领队伍、精干攻坚本领“五必精”;驻村干部做到必须到组到户开展真蹲实访、政策宣传、项目争取、技术指导、结对帮扶“五必到”,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面落实社会主扶责任。深入推进以贵州宏立城基金会结对帮扶为代表的“千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综合运用商贸、就业、智力、捐赠等多种扶贫方式,把企业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地区生态、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积极对接上海市普陀区,进一步完善联络协调机制,重点推动双方在产业对接、文化旅游、干部互派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着力提升对口帮扶质量和水平。

强化“五个”帮扶

切实增强脱贫能力

聚焦基础设施扶贫精准发力。2016年累计投入16.5亿元大力实施“2666”交通脱贫攻坚工程、“六个小康建设”行动计划和人居环境改造,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特别是贫困村延伸,农村发展基础日臻完善。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共建共管”的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农村群众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风貌焕然一新,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切实解决了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聚焦产业扶贫精准发力。充分发挥金钗石斛、乌骨鸡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农业“十百千”工程(即十万亩金钗石斛、百万亩丰产竹林、千万羽乌骨鸡),着力打造金钗石斛、竹、乌骨鸡三个现代高效农业园区。2016年,全市共整合产业扶贫资金2.5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64个,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产业扶贫全覆盖,预计年均经济效益超过5200万元,利益联结贫困户人均可实现增收1000元以上。

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精准发力。坚持“挪穷窝”、“换穷业”和“守生态”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的原则,突出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重点,整合城乡增减挂钩、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引导搬迁群众向“城区、园区、景区”搬迁。2016年,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2个,并采取公益性岗位安置、园区建设用工、企业定向招工等方式,确保每户搬迁户至少有1人就业;通过实施跨乡镇安置“双向包保”和全面落实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措施,确保年初既定的2602户10587人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房住、有产业、有收入,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聚焦旅游扶贫精准发力。大力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引导发动贫困户紧紧依托景区、园区,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乡村旅舍等旅游配套产业,带动贫困群众由旅游产业的旁观者、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和受益人,共享全域旅游“井喷式”发展带来的红利。目前,全市共建有张家湾、白马溪等乡村旅游点15个,红岩洞天、黔北四季花香等农业观光园12个,发展乡村客栈144家,农家乐300多家,带动5000多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900元以上。

聚焦电商扶贫精准发力。充分发挥电商对接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带动就业的优势,积极探索基地+工厂+电商扶贫新模式,成功打造“云上赤水”电商平台,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贵农网等省内外知名电商企业,设立68个村级服务点,覆盖51个贫困村,切实打通了“网货下乡”和“农货出山”的双向通道。2016年以来,全市农村电商网上交易额突破5亿元。

建立“三个”机制

切实提升扶贫效率

建立扶贫政策整合机制。紧紧围绕省委“1+10”文件精神,推行“1+X”(一项重点工作或项目确定一个牵头单位,若干个部门配合)制度,整合专项扶贫、以工代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危旧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农村科教文卫等政策资源,捆绑使用扶贫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16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18.5亿元,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和产业扶贫任务。

建立扶贫项目整合机制。大力培育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并按照“1:2:7”利益联结机制(产业扶贫项目建成产生收益后由贫困户按股分红。其中,项目收益的10%用于经营管理工作经费,20%用于扶持和壮大村集体经济,70%用于返还入股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对2016年实施的财政专项扶贫、对口帮扶、社会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由51个专业合作社按照“五统一分”模式经营管理,确保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建立督查問责机制。出台《赤水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督查工作办法》和《赤水市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问责办法》,将脱贫攻坚成效与干部考核结合起来;以电视问政、督查问效、作风问责“三问”活动和专项督查为抓手,进一步规范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共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督查11次,下发督查通报5期,收集各类脱贫攻坚问题59个,协调解决39个、正在办理20个,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已定,思路已明,赤水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机遇意识、攻坚意识、精准意识、实干意识,全力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确保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为争当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领头雁”而不懈努力!(作者系赤水市委副书记、市长 责任编辑/邓万里)

猜你喜欢
发力督查贫困村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政策发力,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聊城大督查体制改革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衢江区:推行乡镇人大重点督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