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珍+匡云霞+王家林
摘 要 群文进入课堂是对传统的、单篇的课文教学的冲击,是对单纯地分析内容的阅读教学的挑战,给凝固的、僵化的阅读课堂吹进来一缕清风。通过提炼、开发、建构开放的、可议论的议题,运用恰当的模式,有序地展现群文,巧妙设计问题,积极渗透策略,为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新的教学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閱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 议题开发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105-02
一、群文阅读的议题开发
(一)以“观点”为线索提炼议题。同样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人学习差,有的人学习好,有的人平庸一生,有的人成就非凡。在讲述《神童的秘诀》时就提炼出“成功的秘诀”这一议题,并组合《一块奇怪的石头》《走马灯的奥秘》《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等文章,引导学生感悟归纳人生的成功者从小就具有的共同特质:勤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好学善问等。
(二)以“同一内容”为线索开发议题。在教学《桂林的山水》时,找了另两篇同名文章,一篇是美文网上的文章,一篇是优秀学生的习作。三篇文章都是写桂林山水的,既有经典,也有时文,更有学生的作文,反复研读,开发出“江山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这一议题,引领学生既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感,又能感受不同人眼中桂林山水的特征,尤其是训练怎样在作文中写好景物。
(三)以作者为线索构建议题。一些名家的作品被教材多次选用,很容易把一个作者的作品串起来,构建一个议题。我在四年级讲李白的《望天门山》时,联系他的其他诗作,构建“走近李白”这一议题,把之前学的《古朗月行》《早发白帝城》《静夜思》和以后要学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等诗都糅合在一起,让学生感悟体会诗人的风格。
二、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有机组合群文,有序展开文章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无序地全部呈现,最好有一定的结构,才能取得群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应。我们可以根据文章主题和特点,合理选择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地呈现文章。
以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教学中,先读一组文章,再读另一组文章。如群文阅读《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本节课由课内文章《重阳节的传说》入手,让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有初步认识;再指导学生读课外阅读《端午节的传说》《中秋节的传说》,在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趣味和氛围的基础上,发现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的“仁、义、礼、智、信”也是备受古人推崇的道德,也正是现代人要学习的,所以这种传统节日流传至今。这种教学结构,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学生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横向联合群文,巧妙设计问题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教师教学的手段。群文阅读教学需要单篇文章阅读作基础,但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阅读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立足群文阅读的比较性问题设计。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比较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内容比较、形式比较、相同点比较、不同点比较、粗略比较、精细比较等。如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在学生读完《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等四篇童话故事后,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四篇童话故事在情节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能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故事情节反复性的特点,比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
(三)综合剖析群文,积极渗透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不必拘泥于单篇文章阅读时的字词理解,应侧重在大量阅读中提取信息,综合思考,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整合信息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等阅读能力。如群文阅读《人与动物》,群文是《金色的脚印》《狡猾的狐狸》《狐假虎威》三篇文章。从课内文章《金色的脚印》入手,学生体会的是日本作家笔下描写的是善良的、知恩图报的狐狸形象,紧接着,又展示第二组资料,在西方国国家思想文化中也潜藏着狐狸的影子,在西方谚语中,一只聪明、睿智的狐狸形象呈现给学生。结合中国寓言《狐假虎威》,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并得出结论中国人厌恶狐狸的态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是一件值得做又很难做好的事。群文阅读把阅读教学由“单篇”引向“群文”,形式的变化带来教育理念的巨大变革,引领语文教育由思想封闭走向思想解放,由个体学习走向集体建构,由知识灌输走向寻求共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阅读兴趣和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语文教学通讯,2014,(09).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