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敏
摘 要 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而“简便计算”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而且能使学到的定义、定理、定律、性质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教学 简便 计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102-01
走过了18年的教学生涯,冷静思考,不难发现,在每一次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中,发现很多同学对简便计算遗忘严重,错误率极高,让人触目惊心。反思在简便运算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简便计算错误可谓是千奇百怪:有的盲无目的,只要貌似就用方法去套用,丧失了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有的简算意识淡泊,不知道灵活应用;有的定律混淆,张冠李戴,认识不深刻。如何有效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的简算能力?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学生联系生活,自主建构运算定律
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应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激发学生对“简算”的自发需求。如教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可以出现这样的生活背景: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54元,每条裤子46元。我们班79人,一共需要多少元?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分别算出上衣和裤子各需要的钱,再合起来算出一共需要的钱,算式是549+469;还有的学生可能会先算出一套校服的价钱,然后再乘79,算式是(54+46)9。然后组织学生对两种解答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学生除了得出两种算法有相同的结论,都可适用外,更重要的是还会惊喜地发现当上衣和裤子的单价正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时,把它们先合起来再乘显得简便,从而得到了一种优化的解题方案。
二、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1.精选精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因素,练习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例如:44.4.125.8和66―1.01等等,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思维更趋敏捷,智力得到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在认识到知识应用范围广阔性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求知欲。同时练习难易要有梯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反馈、归类,对于普遍错误深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不仅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还要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机会,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2.常抓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掌握某种具体的简算方法并不困难,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于不能细心读题、审题,准确抓住题目特征,继而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因此,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做、四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要看清内容:题里有哪几个数,它们之间存在哪几种运算关系;二要想一想,能不能简算?怎样简算?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三做在明确目的方法后动笔细心计算;四查做好后认真检查,可以预防错误,还可以使计算方法更合理。简算练习中的检查,虽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全部的教学活动之中,简便计算的教学当然也不能例外。
三、优化情境,联系实际
好的情境不仅能提供较好的数学学习内容,还能引起相关经验的回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算法优化的体验,从而生成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教学简便运算“125-98”时,可创设“购物付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理解算理。
妈妈的钱包里有一张100元大钞和21元零钱,她想买一条98元的围巾,她会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妈妈钱包里还有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回答:妈妈会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妈妈最后的钱是21+2=23元。如果将这样付款的过程写成算式,那就是121-98=121-100+2=23。
在這个过程中,抽象的算理经过情境这个载体立刻变得生动、丰满,学生很容易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接着,教师出示131-104、151+99、141+104等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寻找解题的规律和方法,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把“多加了要减去,少加了再加上;多减了要加上,少减了再减去。”这些枯燥无味的运算规律生活化、形象化。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