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明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094-02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于师生双方关系问题,新课标说得很明确: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这样说起来,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教师的作用则是组织和引导学生,使其得以很好地学习和发展。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则都必须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庄河市进修学校小教部组织的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了一节略读课文的教学观摩课。从准备这堂课到上这堂课的活动过程中,我和我班学生都对上述观点有深刻体会,现在,我就谈谈自己这方面的心得。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在决定上本课之后,我将课文反复地读,体会这首小诗的意境和所表达出的对秋天美好景象的特殊感情。我想,这种对秋的特殊感受人人皆有,别看孩子们小,但也不例外,他们热爱秋天的感情都是来自于实践的,来自于对秋天的观感和体验中的。我作为老师,不应该把他们固定在课堂上,就课本学课本,这样就会束缚他们的手脚,不利于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于是我就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学生预习,抛出了两个问题:1.仔细观察:秋天有哪些美丽的景色?2.认真倾听:秋天有哪些美妙的声音?任务一布置下去,同学们马上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他们有的以小组为单位,有的与好朋友在一起,也有的自由组合,还有的请家长一同活动,马上投入这次“看秋景,听秋声”的活动中去。每天都有一些同学到我这里问一些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以书面形式呈现他们的收获。听着他们千奇百怪的问题,看着他们生动的书面汇报,我感到特别高兴与欣慰。因为我从这里深切感受到什么叫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什么叫课程资源开发,什么叫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他们的汇报中,把秋景秋声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是那么的纯朴自然,生动有趣。“真正的功夫在诗外”,这话不假,这堂课已成功了一半,我心里想。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在本次观摩课的课堂教学中,我首先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反复读课文,通过自由读、默读、美读、集体读、个人读、互相交流读的感受等一系列读的活动,再将自己从课外获得的秋天的美感体验融合到课堂学习之中,就会使学生读起诗来情绪昂扬,谈起秋的景象和声音来意趣风发。这主要得益于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读书和思考,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秋”。如在理解诗歌的第一小节“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在朗读上,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读得高兴一些,语调快一些。理由是黄叶从小到大都长在树枝上,很受拘束,秋天到了,它终于可以离开树枝获得自由了,所以心情特别好。但是有的同学认为不然,黄叶在树上虽然受拘束,但总还是有生命的,而一旦落下来,它的生命就结束了,不是腐烂,就是被烧掉。所以它离开大树是极不情愿的,因此读时语调要显得伤心一些,语速要慢一些。同样,诗的第二小节“听听,秋的聲音,蟋蟀振动翅膀,‘瞿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学生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
以上对诗中词语和诗意的理解分歧是过去课堂中不曾有过的,它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是很有作用的。作为教师,这时应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我当时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上诗的意境出发,这样引导学生:大家的主动探究精神和超常的理解能力都是特别难能可贵的,一首诗写出来,一篇文章发表出来,作者当然会有他的原意,可别人怎么理解,可能就会有所不同了。这和读者个人的身份地位、处境顺逆、心情好差等都有关系,不能强迫大家只有一种理解。每个人的独特体验与理解都是可贵的,老师应该尊重。因为秋的景象是自然的,秋的声音也是自然的,所谓美好,有什么美好的意义和意境等,其实都是人强加的,是从人的感受出发的。既然从感受出发,那么写诗人的感受只是其中一种罢了,而读诗人的感受则可能因读者情绪不同而有多种了。
另外,只要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就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如在教学诗歌第五小节“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时,就有学生主动站起来说:“老师,我最爱吃水果了,所以我知道秋天水果最多,因此,我还想补充一句,秋的声音在每一个成熟的水果里。”多么好听的声音!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可贵的创造性!老师的教学其实就是在导趣,只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他们心底的学习潜力是无穷的。
总之一节好的语文课,绝不能关起门来上,而应该发动学生掌握丰富鲜活的课外语文素材,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补充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以及语文知识等。也就是说,语文这棵大树,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根深叶茂。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