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家长焦虑

2017-04-15 14:13
婚育与健康 2017年3期
关键词:不安全感心理学家长

中国孩子累,中国家长也累。他们为了孩子的前程,花钱报班、上课陪学,操碎了心。可即便如此,仍然难以疏解内心的焦虑。这种焦虑甚至不会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改变,无论名列前茅,还是成绩欠佳,家长都一样的愁。

从心理学分析,家长无法消减的焦虑,以及因此引发的上述行为,主要源于三种心理状态。首先是向上的社会比较。父母迫切希望通过与优秀孩子的比较,为自家孩子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如果用作比较尺度的参照标准不切实际,不仅正面功效会失效,还会影响到幸福感、情绪及认知。

其次是不安全感。去年国内的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国人对于工作的不安全感,比世界平均值高出20%。家长担心孩子将来面临激烈的竞争无可厚非,但在孩子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强调这种不安全感,只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阴影,甚至会让他们把这个理念传递给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酝酿发酵成“中国特色的生存危机感”。

最后是从众心理。父母在对孩子缺乏准确认知时,很容易盲目从众。同时,他们也担心做出与大多数人不同的决定会面临压力。所以,即便有家长对自家孩子有全面的了解,也可能迫于外界压力而服从大多数,从而减少因自己選择失败带来的愧疚感。这一点在中国家长竞相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上,体现得极为明显。他们有些是不知孩子擅长什么、适合什么,有些就算知道,也因为害怕被“别人的孩子”落下而选择从众。

中国家长内心的焦虑,已经通过言行感染到孩子,并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因此,急需从根源上消除这种不良心态。借鉴积极心理学中的“欣赏式探询”模式,通过一个“4D”的流程来实现,或许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发现自我优势(Discovery)。家长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独有的气质特点和潜在优势有一个清晰认知,并承认和接受它。

树立长远梦想(Dream)。“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质,量身定制出成长发展规划,对症下药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定阶段目标(Design)。家长需要将长远目标分设为可实现的短期计划,要鼓励孩子跟过去的自己对比,而不是跟同龄人作横向的比较。

积极持续实现(Destiny)。保持乐观,采取积极行动,家长可以把注意力从孩子的不足转移到已经取得的成就上,欣赏他们付出的努力,这种正面反馈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自主学习动力。

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但教育并非改造,希望通过环境打造,让孩子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并不合适。与其在焦虑中投入过多的无效努力,倒不如试着把焦虑的心放下,尽可能用欣赏的眼光提供鼓励和支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轨迹要走,把一些选择权留给他们未尝不好。

猜你喜欢
不安全感心理学家长
“没有用”的心理学
家长错了
欧洲社会为什么弥散着“不安全感”
跟踪导练(二)5
家长请吃药Ⅱ
爱伦·坡《泄密的心》中的疯狂与理智
犯错误找家长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消费者不安全感作用下怀旧倾向与消费意愿研究
中国直面“不安全感”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