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娜 张 洁
(装甲兵学院1) 安徽蚌埠 233000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学院2) 安徽蚌埠 233000)
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初探
潘丽娜 张 洁
(装甲兵学院1)安徽蚌埠 233000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学院2)安徽蚌埠 233000)
结合微课的概念与特点,论述目前高校微课建设在思想观念方面、技术制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认清微课内含与建设目的、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水平、建立完善微课制作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对策,促进微课教学资源科学化、常态化建设发展。
微课 教学模式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使用推广,成为网络课程的一部分,是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的有力补充。微课因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等特点深受教育界认可,成为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宠,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概念认识不清、重形式轻内容、制作缺乏专业性系统性等问题。
微课最早由美国学者萨尔曼·可汗提出,后由胡铁生老师率先引入国内,2013年以来微课建设以及相关问题研究在教育界发展迅猛。关于微课的定义,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有11种之多,其中国内微课创始人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作者颇为认同。胡铁生老师将微课定义为:“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根据胡铁生老师对微课的定义,可见微课不同于传统的网络课程,它呈现的不是完整的一节课教学内容,而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内容呈现,篇幅小但重点突出,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微课的特点。
“短”指微课视频时间短,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因为微课是集中反映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全展示,所以视频时间简短,这也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短时学习。
“小”指微课视频存储量小,由于视频时间短所以一个微课视频存储量一般在几兆至十几兆左右,既方便学习者在线学习,无需等待过长的缓冲时间,又方便学习者将视频下载存储至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进行离线学习。
“精”指微课内容精要。在一堂课教学中有多个知识点,而微课反映的只是其中某个知识点,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或难点进行阐释。作为课堂教学有力补充的微课,其呈现的内容必定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所以微课内容的精要性不言而喻。
“悍”指微课的教学效果强悍显著。由于微课仅展示说明一个知识点,所以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把这一个知识点说清讲透即达到教学目的。所以相对于课堂教学中多个知识点的讲述或几个重难点的罗列,微课教学目标单一、主旨明确,就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效果而言更为显著。
2013年以来,微课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在各高校得到大力发展,在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扩充成人继续教育网络学习平台资源等方面贡献显著。但是作为新生事物,一些高校对微课的概念作用认识不清,流于表面形式,疲于应付各类比赛,使微课实际教学作用得不到真正发挥。
一些高校引进微课是从全国高校微课比赛开始的,在此之前,不少教师对微课概念不甚了解,甚至闻所未闻。接到各级各类比赛任务的教师,忙于学习视频制作技术,对微课概念认识不清。部分教师将微课做成课程浓缩版,把一堂课教学内容压缩在十分钟之内,虽然时间上、存储量上符合微课“短小”的特点,但是忽视了微课专题性、针对性的“精悍”特点。部分教师将一堂课视频切割成若干片段,选取精彩满意的片段作为微课视频,忽略微课集中一点、直击要害的宗旨。
由各类微课比赛引发的微课建设热潮,使得微课制作者重视视频制作技术,轻视教学设计工作,即便明知教学设计是微课教学目的达成的关键环节,但因微课视频直观性、新颖性的需要,仍把主要精力放在技术表现上,力争制作出教学课件精美、视频效果丰富、清晰度高,外表吸睛的微课。正因为国内微课建设起源于各类微课比赛,所以目前微课教学内容的对象性不强,实际教学使用率不高。为比赛制作的微课,重技术比拼轻教学设计,形式大于内容,影响微课教学的实际运用与发展。
微课是声画结合的影像呈现,其视觉听觉效果直接作用于接受者的感官,进而影响微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制作微课对拍摄质量和后期合成技术要求很高,拍摄时需要有微课录制环境,比如专业的录制演播室、先进的录制手段与设备、高质量的后期剪辑合成技术等。目前部分高校由于财力、人力等因素的制约,在微课录制环境方面尚未达到专业化要求,缺乏标准化录播室以及自动录播系统,这些都影响微课的制作效果。
微课的制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选定课题到进行教学设计再到录制视频、后期制作,一环紧扣一环,不是单凭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团队协作。目前一些高校由于电教中心人员、设备的缺乏,在教师进行微课制作的时候无法保证一对一服务,多是靠教师自己或者教研室帮助完成微课制作。由于受微课制作技术的限制,很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难以将自己教学设计精良的微课内容以高水平的微课影像呈现出来,造成微课表现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将微课的制作完全托付给技术人员,又会因沟通理解的偏差或者对课程知识了解的缺乏,影响微课表现效果。所以微课的制作需要授课教师与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新兴教学模式微课传入国内后,微课建设发展在各高校方兴未艾,但是建设中也存在着对微课概念、目的认识不清,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缺乏专业系统性制作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思想、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对策。
教师不能把微课片面的理解为课程微缩版,只在时间上达到微课短小的特点。要认清微课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内容呈现,说明的是课程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所以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注重教学设计,想方设法地阐释清楚这个知识点,而不是面面俱到或者简单地压缩课程时间。
微课是辅助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微课建设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微课虽然由各类比赛兴起,但是比赛的宗旨仍是为教学服务,教师不能本末倒置,一味地追求比赛结果,为比赛而比赛,忽视教学对象的学习情况与需求,制作华而不实的比赛型微课,忽略了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效果。微课的建设要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大力推进微课使用率,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网络教学的亮点。
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学辅助手段多种多样、日新月异,教师一根粉笔立讲堂的局面早已时过境迁。现在能够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育技术技能,能够制作视频效果优良的微课正成为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水平提升的着重点。
微课的建设是一个多种技术融合的复杂工程,它需要制作者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等多种信息化技术。这一系列技术的学习与提升离不开教师不断提高信息化教育技术水平。高校应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提供多渠道学习平台,可以提供课上课下结合的教育技术培训。“课上”指开班教学,开办各种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班,为教师提供系统专业的培训。“课下”指在培训班之余,向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教育技术的网络学习资源,使教师不断提升信息化教育技术水平。
清晰度高、视频效果丰富、教学内容精美的微课能激发学习者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注重教学内容与设计的同时,微课制作技术不容小觑。面对复杂且技术要求高的微课制作过程,不少教师望而生畏,不是退避三舍就是疲于应付,在一些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少有制作精良的微课作品。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微课制作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教师解决微课制作技术方面的后顾之忧。可以依托教育技术中心等机构建立微课制作中心,该中心应有专业的录播室、先进的录制设备和后期编辑制作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从申请微课制作开始到中期摄制再到后期剪辑制作,全程在微课制作中心的一站式服务下完成。当教师提交微课制作申请和教学设计方案并通过审核后,就由微课制作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完成微课制作,全程不间断跟踪服务,时时与教师交流沟通,力争完美呈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思路。有技术部门的一站式服务后,教师可以专心于微课教学设计、提升教学内容质量,使微课既外表华美又内涵丰富。
考虑到微课制作中心在人力、物力、时间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高校还可以开发微课在线制作、发布平台。将各类视音频录制软件、编辑软件整合于在线制作、发布平台,使教师能随时随地制作微课。待制作完成后,通过网络审核即可发布于平台上,这样可以促使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朝着常态化方向发展。
作为新型教学资源的微课,其开发与应用能促进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的更新,能促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对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微课资源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对策,高校微课建设必将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1]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杨小锋.新建本科院校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5):38-40.
[3]陈思、赵艳莉.浅析国内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7(5):154.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 Cla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N Li-na1)ZHANG Jie2)
(Armored Academy of PLA1)Bengbu Anhui 233000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Bengbu Anhui 233000 China)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clas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ideological concept and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blems of the micro class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n it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recognize the content and purpose of the micro class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level,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micro class production one-stop service platform, which aim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normaliz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the micro class.
micro class teaching mode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
1673-1816(2017)03-0094-04
2016-06-18
潘丽娜(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