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履靖与明代和陶诗文

2017-04-14 12:26:00李剑锋石红英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陶诗陶渊明饮酒

李剑锋,石红英

(1.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水利信息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周履靖与明代和陶诗文

李剑锋1,石红英2

(1.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水利信息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明代和陶、效陶诗文至少有一百六十八家,留存至今超过二十首(篇)拟陶、和陶、效陶作品的作家至少有二十六家。这些和陶诗,如果按照抒情言志自我成分之多少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多我派和少我派,前者以表达自我感慨和胸怀为主,艺术成就较高。周履靖有《五柳赓歌》四卷,遍和陶诗及部分辞赋散文。其和陶诗多亦步亦趋之作,但气韵、意脉和语言畅达如水,表现出高度的模拟技巧;也偶有自我性情为主的作品。与陶渊明诗文相比,二者气象有狭隘和恢弘之别,艺术有滑熟和新颖之异。周履靖和陶在明代中后期山人隐士中具有典型意义,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第一,与明代晚期士人感于政治的腐败,转而内敛自守、自娱自适的社会思潮密不可分;第二,出于山人安顿隐逸生活的需要;第三,与复古思潮的影响分不开。周履靖和陶诗的得失值得深思。

周履靖;陶渊明;和陶诗;明代

明代和陶诗文在数量上远远超越前代。早在南朝,陶诗就成为模拟的对象,今见有鲍照、江淹两家;到唐五代,可见到崔颢、白居易、韦应物、刘驾、曹邺、司马扎等七家;及至宋代,拟陶、和陶、集陶诗文作家可考者至少有七十三家①据统计,仅《全宋诗》有49位和陶诗人,523首和陶诗,参见丁素敏:《宋代和陶诗研究》,辽宁大学2008年硕士毕业论文。,其中苏轼一百多首和陶诗影响甚巨,开后世追和之风,后世和陶之作遂源源不绝,蔚成大观,成为陶渊明接受史上不可忽视的文化财富;金元时期有赵秉文、郝经、方回、刘因、吴澄、戴良等三十家;明代从梵琦开始,到张岱止,就笔者视野所及,拟陶、和陶、集陶、律陶作家至少有一百六十八家。

一、明代和陶诗文两派

明代至今留存超过二十首(篇)拟陶、和陶、效陶作品的作家至少有二十六家,今罗列如下:童冀有前、后《和陶诗》,二十六首;李贤有《和陶诗》二卷,一百二十二首;周坦率《和陶诗集》四卷,一百二十三首;桑悦有《和渊明诗七首有序》等,二十一首;刘储秀有《咏史效陶》等,三十首;杨起元有《拟陶征君饮酒二十首》;祝允明有《和陶饮酒诗》,二十首;陈良谟有《和陶小稿》一卷,六十首;黄省曾有《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黎民表有《和陶征君饮酒》,二十首;谢承祐有《复初山人和陶集》五卷,一百三十一首;方问孝有《五言古诗陶体》一卷,二十七首;周履靖有《五柳赓歌》四卷,一百二十九首;张瑞图有《和陶有引》等,五十三首;王思任有《律陶》,三十四首;唐时升有《和陶诗》,五十四首;沈朝焕有《和陶诗》一卷,二十首;何白有《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有序)》;沈德符有《友访集陶为律》等,三十三首;吴梦旸有《和陶饮酒二十首》等,二十四首;魏学洢有《和陶饮酒》,二十首;张岱有《和陶集》等,四十首;顾梦游《和陶饮酒诗》,二十首;王永积《和陶饮酒二十首》;陶汝鼐有《律陶》,四十首;黄淳耀有《和陶诗》,一百零三首。

明代的和陶诗,如果按照抒情言志自我成分之多少来划分,上述作家大致可以分两派,一为多我派,一为少我派。多我派的作家有童冀、周坦率、桑悦、刘储秀、杨起元、祝允明、黄省曾、陈良谟、谢承祐、沈朝焕、吴梦旸、张岱、王永积、黄淳耀等;少我派的作家有李贤、黎民表、周履靖、唐时升、魏学洢、顾梦游等。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因为一个作家往往兼属两派,只是“我”之色彩或深或浅、作品数量有多有少而已。总体而言,多我派的艺术成就要高于少我派。因为多我派在保持与陶诗相似性的情况下,更多地抒发了自我个性化的情志,书写了个人的遭遇和感慨,在精神上提供了较多的新质。如童冀、陈良谟、祝允明、沈朝焕等人的身世感慨,张岱、黄淳耀等人的末世悲愤。但多我派的诗作并非就是成功的作品,其中多有不成功者,如杨起元、谢承祐诗作内容多悟道言理,与陈白沙和陶诗相比未能做到理趣交融,故多流于说教;又如沈朝焕等人作品锻炼不精,多有稚拙生硬篇什。下面以陈良谟、沈朝焕、黄淳耀等人诗作为例,简要论析之。

陈良谟《和陶小稿》录其和陶作品六十篇,其中诗歌十四题五十九首,另有和《归去来兮辞》一篇。其和陶诗自序云:“余年迫桑榆,百念销歇,简编铅椠,都成长物。又性不饮酒,索居山中,无以自遣。偶展渊明诗读之,欣然会心,反覆讽咏,恍若揖其人于柴桑、栗里之间,而与之坐清风于窗下也。于是信手拈出,依韵而和之。旬日间,遂得若干首焉。……余直取其胸次流出,不为雕镂绮绘语,而又非近体排比拘束之严,可以置思易就,因得宣志适情,以永日焉耳矣。初无学之之心,固不知孰为陶,孰为我也。亦不知吾之诗平淡与否?如必一一而求其似焉,则是优孟扺掌效孙叔敖,政可作一笑柄耳,非吾意矣。”①陈良谟:《和陶小稿》,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陈氏天目山房刻本。以下引陈良谟诗皆出此刻本,不另注。从追和的形式来看是“依韵而和之”,但作者目的在于“宣志适情”,故不求与陶诗形神相似,而是“取其胸次流出,不为雕镂绮绘语”,直抒胸臆,剪裁和韵,更多自我风貌。如《和饮酒二十首》除三首外,居然无一首涉及饮酒内容。据其自序,《和陶小稿》成书于嘉靖四十四年乙丑(1565)夏天,他当时已经是八十四岁的老翁。难能可贵的是,和诗竟然不见衰惫之气。其中最有艺术价值的是那些抒发现实感喟的作品,如:

嘤嘤黄鸟,傍人低飞。巧音如簧,杨柳是依。霜降柳悴,戢翼他归。曾不回翔,弃之若遗。(《和归鸟》四章之二)

阅历田家事,吟咏夷中诗。剜肉用医疮,此苦谁问之?徘徊墟曲间,恻怆兴悲思。陟屺望所恃,斯人来何时?皇泽洽九土,胡为独遗兹?需人偏易久,古语良不欺。(《和移居二首》之二)

少年不解事,长笑马少游。堂堂七尺躯,所志隘九州。猛欲挽落日,渴思障颓流。渐觉不如意,归来卧林丘。孔子大圣人,何以不用周?始知身外物,非可智力求。(《和拟古九首》之八)

陶渊明在《归鸟》中慕鸟以言退,陈良谟却贬鸟以嘲世;陶渊明的《移居》是尽兴于春日邻曲交游,陈良谟却为田家之苦悲愤不平。《和拟古九首》之八与陶原诗都有碰壁退归的意思,但陶是叹知音“难再得”,世风不古,而陈则愤言壮志不伸。陈良谟和诗虽然难免拗折生硬,艺术上稚拙欠自然,但毕竟有沉郁之情,傲然之气,不像一般和陶诗那样缺少生趣。

沈朝焕《别陶和饮酒诗二十首》居然无一首依陶原韵而作,其所谓“和”仅仅是关联饮酒而已,然能抒发其感慨不平之气。如“一笑等形骸,何异裈中虱”“世态尽傀儡,壮语不如戏”“鸡鸣徒有怀,无路可惊救”“蛮触了未罢,声息夸嶒嵘”等句②沈朝焕:《沈伯含集》附录《和陶诗》一卷,明万历刻本。,皆露愤懑,带性负气,有生意。

黄淳耀和陶诗一百多首作于崇祯十四年(1641)冬以后,其和陶诗较为旷达,但也偶有愤慨之情的流露,如《和饮酒二十首》之二十咏陶云:“我爱陶夫子,逸气含清真。遗民耦柴桑,墨语如饮醇。有时荷锄归,悦喜良苗新。薄醉便忘天,急觞欲椎秦。”①黄淳耀:《陶庵全集》卷一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以下引黄淳耀诗同此出处,不另注。虽是借陶说事,但毕竟隐有苦衷。他能从陶渊明身上得到精神支撑,如《和乞食》云:“事事逊渊明,独如彼寡才。才拙性复刚,我穷真自贻。”甚至以为陶公“亦学佛家”,故在学陶时,兼有禅趣和苏东坡的影响,如其《和连雨独饮》云:“乘流且安行,遇坎当徐还。庶几风波中,养此草木年。”即从以禅和陶的苏轼和陶诗“乘流且复逝,抵曲吾当回”化来。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三评云:“明季黄陶庵先生,道德忠节,一代传人。……《和陶诗》数十首,虽与陶不似,而胎源实在两晋。”[1]

要之,和陶的多我派其情志或者偏于沉郁愤慨,或者略显旷达平淡,但基本能够避免亦步亦趋地追模陶诗,以表达自我感慨和胸怀为主。虽然因为拘束于陶诗原韵,牵连于陶诗原意,难免剪裁不当、意脉不畅、语言不奇等缺陷,但基本能够保持自我生气,不至于湮没于原作,沦为原作的传声筒。

与多我派相比,少我派的和陶诗总体成就不高,他们的作品或者亦步亦趋追摹原作意趣,如李贤和诗;或者整体借陶悟理,坚定归隐之志,但立意本陶、用语平常,乏奇妙之处,如黎民表和诗。但也偶有上乘之作,这些较成功的作品,有的自然畅达地传达了陶诗原有的隽永意蕴,如顾梦游《和陶饮酒》诗云:“吾生初何为,入世乃纷之。一饮忘百虑,宁异羲皇时。焉用悲既往,为欢方在兹。来日非我事,纵心复奚疑。可与达者言,觞来聊共持。”②顾梦游:《顾与治诗》卷一,清初书林毛恒所刻本。该诗意趣虽然与陶无异,但艺术形式出现了一定陌生化;诗歌大半以一连串的疑问、反问句言说类陶志趣,结句归于放达饮酒,节奏明快,畅达自然,自有风度。少我派的和陶诗有时也较多掺杂了自我的生活,流露了自我的真情,如周履靖的某些和陶诗。

二、周履靖和陶诗文

周履靖(1542—1632)③周履靖生卒年,此从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第二卷《周履靖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张军德《周履靖的生卒及其他》(载《戏曲研究》第28期,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以周生卒年为1549年至1640年;王廷信《周履靖述略》(载《中华戏曲》1996年第2期)指出张氏少往前推算一年,张说似难成立;刘凤《螺冠子传》引周氏《怨歌》自述云:“辛苦续断弦,逾四方育息。”若“逾四”按四十一岁算,据作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的《五柳赓歌》卷三《和责子》诗,是年其长子十二岁,当生于1582年,若按张说,却生于1589年。且若按张说,1593年周氏才四十六岁,周氏不当在《五柳赓歌》卷一《和归园田居六首》之一、《和饮酒二十首》之十五中云:“倏忽五十年”“徜徉天地间,五十可抵百”。,字逸之,号梅墟、梅坞居士、螺冠子等,嘉禾(今浙江嘉兴)槜李人,后隐于槜李城南五里馀南湖附近的白苎村。二十岁时因父亲病逝,弃举子业。三十岁始婚顾氏,顾氏不久病逝。三十九岁左右④周履靖《怨歌》自述云:“辛苦续断弦,逾四方育息。”以结婚一年后生子推算,当三十九岁左右再婚;又周氏与前妻生有三位子女,故前妻去世时,他至少三十四五岁,又李日华《梅墟先生别录》卷上云:“婚无何,竟构痨疾,遂惘惘谢绝一切,幽栖于邑之郁秀观者几三年。”并从观主紫霞道人学成黄素之术,疾病得以痊愈,三十七岁编刊了《赤凤髓》。其再婚当是身体康复之后,以此推知,其再婚时也年届四十。续娶桑贞白,贞白能诗能画,有《香奁诗草》传世。履靖为明代中晚期著名的山人隐士,为人负气任侠,能赈人之急,善养生,性嗜吟咏,工书法,广交游,所与酬唱者多为山林隐士和达官贵人。著述甚丰,有诗集《闲云稿》《狂夫酒语》《山家语》《野人清啸》《燎松吟》《寻芳咏》《泛泖吟》《毛公坛倡和诗》《鸳湖倡和稿》《五柳赓歌》《青莲觞咏》《千片雪》等,传奇《锦笺记》,杂著《菊谱》《赤凤髓》等,又有所编杂著《夷门广牍》一百六十二卷,收书一百零六种等传世。其生平资料可参明人李日华和郑琰所撰《梅墟先生别录》、刘凤《螺冠子传》、周氏自撰《螺冠子自叙》及清人盛枫《嘉禾征献录》卷四七本传等。

周履靖尊崇陶渊明,曾作《陶靖节赞》《五柳先生赞》(并见《闲云稿》卷四)等专门颂赞,自称“元亮我所师”(《感怀》)①周履靖:《闲云稿》卷三,《丛书集成续编》第68 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影印本。,对陶渊明“无日不颂之”(《和饮酒二十首》之十二)②周履靖:《五柳赓歌》卷一,《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他以陶渊明自许,在和李白《答潮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中自称“世间若问名和姓,五柳先生即此身”③周履靖:《青莲觞咏》卷下,《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他学诗“从陶、谢门入”④李日华、郑琰:《梅墟先生别录》卷上,《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其《对酒读五柳诗》云:“得解诗中味,陶公我可师。”⑤周履靖:《狂夫酒语》卷上,《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五言古诗深得陶诗平淡自然、温雅飘逸之风。其接受陶渊明的史料除和陶诗《五柳赓歌》外,尚有大量田园诗、饮酒诗、咏菊诗等,如《士不遇赋》《酒赋》《桃源行》《春日田园杂兴》八首、《秋怀拟陶》《集陶句六首》、《(和李白)杨叛儿》、《(和李白)春日独酌二首》之一、《(和李白)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和李白)九日龙山歌》《送陶征君归山咏二十四首》(之三、之四、之二十三)、《五言律清啸三十首》之二、《七言律清啸三十首》之三十、《寄定湖谥上人》《客途对菊》《懒翁歌》等;此外,他还创作过《闲情赋》《悲士不遇赋》等承陶之作,编纂过《晋宋明十三家归去来辞》一卷,《宋明和陶诗》二卷等陶渊明接受作品集。

周履靖和陶诗《五柳赓歌》共四卷,遍和陶诗计一百二十五首(不含误和的江淹拟作《陶征君田居》《问来使》和《四时》等三首),及辞赋散文四篇。周履靖的和陶诗在少我派和陶诗中具有很大的典型性。

第一,周履靖和陶诗是深受复古思潮影响的和作,多亦步亦趋之诗,但气韵、意脉和语言畅达如水,表现出高度的模拟技巧。其友人郑琰评云:“靖节陶君芳声高躅,历千古而莫之与京。槜李梅墟君,词气口吻,直逼其真,观之和陶诸什,宛是‘采菊东篱,悠然南山’之句风致。梅耶,菊耶,何幸有两主人耶!逸之诗晚年精诣,其和陶诸什俨若居五柳宅中作。”⑥李日华、郑琰:《梅墟先生别录》卷下,《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所谓的“直逼其真”,主要表现在周履靖和陶大多数和韵、和形又和意上。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陶渊明立心,即假想自己为陶渊明,代陶渊明在当时的情景下换用另外的语言表达陶诗原意。这类和诗极少,如《和赠长沙公族祖》首章云:“同枝共本,世远情疏。浔阳邂逅,得究厥初。尊卑有分,岂云代徂?喜叙令祖,奚用踌躇。”⑦同②。按陶诗首章为:“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2]15对比不难发现,和诗意、事并拟,仿佛代原作者捉刀,有书法双勾填廓之似。周履靖之前,李贤和陶诗大都如此,把自己设想为陶渊明,和韵代作,基本可以看作陶诗原作传声筒,加以语言淡然寡味,意趣少奇警,故无足取。周履靖的和陶诗有与李贤相似的一面,但他更多的不是把自己设想为陶渊明,而是自己与陶渊明交心而谈,且艺术上较李贤和诗成熟得多,故而是周氏而不是李贤可以代表少我派和陶诗的最高成就。另一种和韵、和形又和意的情况是与陶渊明交心,使用陶诗原韵,选用陶诗原来意趣、意象甚至结构与意脉,变换的只是自己熟悉或者经历的事象,以此来表示对陶渊明精神的追慕,这类作品较代陶渊明立心者略增自我因素,在周履靖和诗中占绝对多数。如《和归园田居六首》之三云:“锄秫陟北磵,径僻人语稀。禽鸟伴幽独,依锄看云归。情高忘日暮,不觉月满衣。自适田中趣,世路揔相违。”⑧同②。对照陶诗原诗,周履靖把锄豆改为“锄秫”,立意与原诗“但使愿无违”相同,着意突出了飘逸的“情高”之趣,虽然略有一些自我志趣,甚至有一点现实感受做基础,但基本上步趋原诗风神意趣,创造性甚少。这种情况在周氏和陶诗中最为常见。

但周履靖和陶诗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善于揣摩原作意味,表现出娴熟的模拟技巧,即使是双勾填廓,也是笔意流畅,气贯神联,甚至偶有传神之笔,令人惊奇,这有些像江淹的杂拟诗。如《和饮酒二十首》之七、《拟古九首》之七:

梅持岁寒操,严冬发奇英。契彼冰雪姿,玩此忘俗情。悠然兴自适,开尊花底倾。夕阳下西岭,归鸦林端鸣。优游茅茨间,诗酒了馀生。①周履靖:《五柳赓歌》卷二,《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春来天气佳,风轻日融和。临流开野酌,把盏肆狂歌。人生易聚散,良辰苦不多。松杪悬皎月,枝头吐秾华。清光沦碧海,花落将奈何。②同①。

第一首诗保持了原诗“秋菊有佳色”的意脉和雅趣,转写梅花;第二首基本保持了原诗意脉和“日暮天无云”感叹美景良辰易逝不再的立意。两首诗虽乏奇警之句,但总体气韵流畅,用语自然,能道自我心意,不失为和诗中上乘之作。唐时升、何白、归昌世、魏学洢等人的和陶诗与周履靖的很相似,如魏学洢《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五云:“邻家有新竹,日夕百鸟喧。更有古梅花,植我西北偏。启窗与相向,幽幽同空山。朝看樵竖来,暮看樵竖还。似得古人趣,有意未敢言。”③魏学洢:《茅檐集》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自然清新,韵调流畅,意趣淡雅,不乏自我感喟。但就艺术价值而言,不宜过高估计,因为这类诗作的用语往往流于滑熟,缺少现实矛盾的激发,缺少心灵的冲击,难以突破读者的固有审美模式,读完诗歌,言尽意了,不能引发较多新颖的想象和回味馀地。周履靖和陶诗传神之笔有时令人惊叹,几乎可以比美原作,其代表作当属《和咏贫士七首》之一:

蓬户绝炊烟,萧然无所依。亭午未成饷,颓檐照残辉。枫叶林杪落,愁云窗外飞。鱼艇乘潮出,寒乌背日归。月临溪畔树,奈子腹尚饥。何肯移清操,睹此令人悲。④同①。

袁行霈先生称之为“佳作”[3],确为明见。此诗如褚模兰亭,立意虽有根本,但景中含情,有自我苦衷,如“枫叶林杪落,愁云窗外飞。鱼艇乘潮出,寒乌背日归”数句,状物工巧如在目前,而自然融情,有含蓄不尽之妙,周履靖的和陶之作终于破茧而出,孕育出新的生命!可惜这类作品太少。

第二,周履靖的和陶诗文也偶有自我性情为主的作品。这方面的代表作当数《和悲从弟仲德》和模仿《五柳先生传》而作的《梅颠道人传》《螺冠子自叙》。《和悲从弟仲德》云:“痛哉堂上母,二子方弱龄。广厦无客至,孤房有哭声。蛛丝蒙绿牖,苔藓馀闲庭。惟有梁间燕,依依恋故情。”⑤周履靖:《五柳赓歌》卷四,《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周履靖《闲云稿》有《惜卿逝》云:“弃捐二女去,零涕不成宿。”⑥周履靖:《闲云稿》卷四,《丛书集成续编》第68 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影印本。细味之,和作乃为悼念亡妻顾氏所作,语句无奇,而发自肺腑,心痛情真,遂有动人之处。《梅颠道人传》虽然模拟痕迹太重,但毕竟有我在,倒是他的《螺冠子自叙》更加富有文学性,如云:“颓然自放,不问生产,筑舍鸳湖之滨,前引清渠,后薙畦圃,周遭种梅百馀株,玉鳞点砌,铁虬怒撑,时引二鹤,吚吾其下。或临古帖,或吟小诗,或展名玩,左图右书,艳花硕果,倦则剪蔬沃酒自供,人谓兴不减柴桑。懒拙成癖,念与世人隔绝久矣。而好事者,草木臭味,谬有题赠,久之遂盈箧笥。”⑦周履靖:《螺冠子自叙》,《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与《梅颠道人传》相比,更见周氏行实和个性。

第三,周履靖和陶诗体现了较为典型的山人隐士心态,与陶渊明诗文相比,二者气象有狭隘和恢弘之别,艺术有滑熟和新颖之异。

气象之不同是周履靖和陶诗与原作的主要区别之一。陶诗虽出以平淡,但抑郁之怀、傲岸之气难以掩抑,故萧统《陶渊明集序》评其为“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4];气象大,其胸襟直可以与宇宙往还。如《形影神三首》,形、影、神三者之间观念与情怀各个不同,然皆一往情深,磊砢不平,自我表达慷慨淋漓,境界逐一超越,终与大化相通,超然无我,气象莽荡而归于恢弘。周履靖《和形影神三首》第一首《和形赠影》与原作之意亦步亦趋,主张“为乐在年少,遇饮休云辞”①周履靖:《五柳赓歌》卷三,《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二首《和影答形》未和立功传名的原意,重复饮酒忘忧行乐的主旨;第三首《和神释》虽然落脚于顺任自然,表示“万事听自然,衰荣任来去。遇顺不足欣,逢逆胡可惧。寸心苟无欺,朝夕斯忘虑”②同①。,但仍然主张亲酒自娱,并没有对前二首的意见提出批驳。换言之,和诗三者之间并不存在观念上的矛盾造成的张力,总体上缺少陶诗“跌宕”“抑扬”之美;而和诗主旨或多或少局限于饮酒忘忧,即使改变原诗立意也重复饮酒自遣的滑熟意趣,原诗形、影、神之间的矛盾多剩下对死亡的畏惧,境界变得狭小了,总体拘束在原作的阴影里,令人难免屋下架屋之叹。再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之二略去了“披草共来往”的人事交往,只取“野外罕人事”的清寂来和;《和饮酒二十首》之三把原诗“道丧向千载”的大我关怀丢掉了,只取小我的沉醉忘忧;《和连雨独饮》的立意把陶原诗以天合天的玄远境界丢掉了,只取饮酒行乐。因此,周履靖和诗整体气象较为狭窄,刘凤《五柳赓歌序》云:“渊明自以耻臣后代,故托焉而逃,其诗固徜徉事外,无复有当世意;周君亦愤世忧生,触事兴感,叹无所出,舒其抑郁之怀,惟肆于艺事,故其言虽磊砢不平,复不伤于用气。”③周履靖:《五柳赓歌》卷前附,《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实质上,周履靖的感慨虽有流露,但大多躲避在已经被他狭隘化的陶渊明意趣里,其所涉及的田园山水、饮酒述怀、读书咏史、羁旅叹贫等题材不出陶诗范围,其感慨又较少社会现实激发出来的傲岸之气,所谓“不伤于用气”,恰好说明他把自我过分消解到熟套的雅趣和小我的自娱中去了。

如果不过分苛求,周履靖和陶诗文似乎不乏惊醒新颖之句,但整体就显得熟套。周履靖的朋友郑琰曾经在《梅墟先生别录》卷下“摘其神句”④李日华、郑琰:《梅墟先生别录》卷下,《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甚多,此不赘录,仅就个人眼光例举一二,如:“杨花点径,麦浪翻郊。暄风拂面,野鹅凌霄”(《和时运四首》之一)⑤周履靖:《五柳赓歌》卷一,《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一岁之功,惟在春时;文字之奥,妙于静思”(《和命子十首》之八)⑥同⑤。;“此心苟不欺,一任世毁誉”(《和陶饮酒二十首》之六)⑦同⑤。;“侠情空四海,雄心窄九州。青春去不返,江波无回流”(《和拟古九首》之九)⑧周履靖:《五柳赓歌》卷二,《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浮生枝上花,风摧逐风尘”(《和杂诗十二首》之一)⑨同⑧。;“娇鸟流新声,和风弄花影”(《和杂诗十二首》之二)⑩同⑧。;“白云满穹苍,万叠无断绝”(《和郭主簿二首》之二)⑪同①。;“归心浓似酒,不寐向前征”(《和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作》)⑫同①。;“松风满耳,白云盈门”(《和归去来兮辞》)⑬周履靖:《五柳赓歌》卷四,《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酌酒半醺,抱膝北轩;禽鸟聒耳,苍翠凝山”(《和闲情赋》)⑭同⑬。等等。

要之,读周履靖《五柳赓歌》,虽叹赏其和陶诗气韵流畅和偶尔闪现才情的警句,但总感觉少了些什么。仔细琢磨分析,关键是它里面缺少了抗击现实的生命力,满足于“依时输征税”(《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的小康生活,缺少了贴近泥土的湿润和干涩,而将鲜活的生活包裹上模式化的文雅外衣,情趣风雅却流于滑熟。这大约是一般和陶诗的通病。诗人一定是愤怒和苦闷的人,陶渊明的特殊性在于他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自己的不满和火气,平淡、纠结却没有丢失生命之奇;而周履靖虽以高雅度世,却沉沦于世俗,沉浸在古典优秀文艺的赏玩与效仿,获取文化名士(尤其是大量的达官显贵)给予的虚名浮誉,虽消解了寂寞,却淡化了人格在独立和自由方面的超越追求。

三、周履靖的集陶诗及其和陶原因、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周履靖的集陶诗可以称得上是众多集陶诗中的压卷之作。集陶诗始于苏轼《归去来集字十首》,此后集陶诗作相续不绝,宋黎廷瑞有《集陶句题吴雅翁心远堂》①史简《鄱阳五家集》卷二所收宋《黎廷瑞芳洲集》卷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金元时期有元好问《杂著集陶句》五首,黄溍《集渊明句题李中甫员外稼亭》《集渊明句题胡主簿嘉树轩》《永嘉王君自制挽歌词,盖能安死生而未忘情乎死生者也,集渊明句以释之》[5],刘因《杂著集陶句》二首,刘绍《集陶句奉秋壁》②佚名辑录:《元音遗响》卷一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金岷《植芳堂诗集陶》一首③张豫章辑:《御选元诗》卷八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明代有李东阳《岁末即事二首》,袁华《日夕佳轩集陶诗》《耕读轩集陶诗》④袁华:《耕学斋诗集》卷四、卷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倪谦《集陶挽王守正主事》⑤倪谦:《倪文僖集》)卷二,清武林往哲遗著本。,边贡《题放鹤图集陶句》⑥边贡:《华泉集》卷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黄佐《南雄返棹集陶句》二首⑦黄佐:《泰泉集》卷一〇,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吕旭《题醉归渊明图集陶句》《集陶句题吴季文经锄轩》⑧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五九,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何乔新《集渊明句挽吴处士》⑨何乔新:《椒邱文集》卷二一五,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这些集陶诗大多用于题赠,也有的是为了抒情自娱,在形式上大多是古诗。而周履靖今存六首集陶诗却是五言绝句,且首首自然有奇:

披榛步荒墟,守拙归园田。了无一可悦,桃李罗堂前。(其一)

草庐寄穷巷,晨夕看山川。漉我新酿酒,开饮自欢然。(其二)

寝迹衡门下,而无车马喧。卧起弄琴书,甘以辞华轩。(其三)

笑傲东轩下,素心正如此。徘徊丘陇间,不学狂驰子。(其四)

浊酒聊自足,杯尽壶自倾。未知明日事,聊复得此生。(其五)

有酒斟酌之,日夕欢相持。浪莽林野娱,终身与世辞。(其六)⑩周履靖:《闲云稿》卷四,《丛书集成续编》第68 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年影印本。

陶诗中律句不多,集陶句为格律诗甚难,以上六首除其二、其四勉强合律外,其余多不合律,但颇得绝句承转之奇。其后,王思任、沈德符、陶汝鼎等作《律陶》⑪此外,冒嵩少(冒辟疆父)、范凤翼、黄子虚等也有律陶诗,参陈维崧《中宪大夫嵩少冒公墓志铭(代)》,《陈迦陵文集》,《四部丛刊》影清本;又范凤翼《新春怀冒嵩少先生因其集杜律陶见惠余乃集律陶中二首致之》,《范勋卿诗集》卷一○,明崇祯刻本;方都秦《韩梧村集陶序》《程山人律陶诗序》,《梅谿文集》卷二,清乾隆十五年(1750)方汝翼刻本。清代律陶之作亦不少。,以陶诗为悟道圣谛,割裂配合成律诗,它们与集陶诗一样,偶有契合无间者,但多为棋艺游戏,难免饤饾之讥。而作为律陶先驱的周氏《集陶六首》诗句与意趣却都能够契合无间,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集陶技巧。

周履靖和陶在明代中后期山人隐士中具有典型意义,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第一,与明代晚期士人感于政治的腐败,转而内敛自守、自娱自适的社会思潮密不可分。受此思潮影响,士人不论是蹭蹬仕途者还是悠游世俗山林者都不约而同地从陶渊明那儿获得心灵慰藉,学陶成为风气。晚明山人更是如此,与此前奔波于权门的山人不同,晚明山人受到官僚和世人的礼遇,许多山人如陈继儒等有较为丰裕的生活来源,他们看到仕途的凶险,放弃仕途,却有意与官僚名贵保持若即若离、不离不弃的交往,生活闲适超脱。周履靖《将进酒》七首之五云:“山枫叶赤篱菊黄,每忆靖节居柴桑。葛巾漉酒情自适,懒践人间名利场。我侪讵无经济手,不学时辈雌黄口。闲来漫咏两三题,兴致频倾几斗酒。”①周履靖著、陈继儒选《梅颠稿选》卷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87册,据明刻本影印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作为明代晚期山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履靖自云“我侪讵无经济手”,道出其内敛自适的人生取向。他们不但从陶渊明为人方面各取所需,而且从其诗文中汲取滋味,前文所录和拟陶诗者,晚明诗人占到过半,明末陈仁锡指出“今诗家拟陶者日侈”②陈仁锡《玉稠山房大题选序》,《陈太史无梦园初集》,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也可见此风气。周履靖特其一家而已。第二,周氏和陶是山人隐逸生活的需要,一来打发寂寞,把情趣高雅化。故其《雪窗读五柳诗即事三十韵》交代《五柳赓歌》创作缘起云:“寥寥无所闻,寂寂卧虚室。下帷瞑双瞳,胡床抱两膝。溪上到扁舟,云是吴会客。手持五柳诗,自言宋所刻。茧白墨如新,剞劂皆妙画。孤怀顿尔欢,展玩手弗释。……兴追四五题,摹写晋人笔。聊以适闲情,高风胡可匹。”③周履靖《五柳赓歌》卷一,《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卷末《跋五柳诗四言五十韵》也记述自己在癸巳孟春,寒冷寂寥时候喜得陶集精刻,爱不释手,“情契胶膝,遂尔和赓”④周履靖《五柳赓歌》卷四,《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二来为获取社会声誉,周履靖连篇累牍的名人唱和作品和序言很能说明问题。仅《五柳赓歌序》就依次罗列了六位名士达贵的序言,他们是“赐进士河南按察司副使茅坤”“赐进士河南按察司佥事前监察御史刘凤”“长洲张献翼”“前进士礼部尚书郎东海屠隆”“赐进士出身南京国子监司业前翰林院修撰奉敕纂修、两朝实录兼理制诰、经筵讲官沈懋孝”和“赐进士第中宪大夫詹事府少詹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春坊庶子同修、国史经筵讲官黄宏宪”。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据李培《水西全集》卷九(明天启元年(1621)刻本)考证,这六篇序中,屠隆、沈懋孝、黄宏宪三人的作品,全非其本人所作,而是李培一人代笔。周履靖的其他作品集也是名人序言排队领头的,他甚至专门编集了与他所交往的有文化修养的达官贵人和山人衲子赠与他的作品总集《梅坞贻琼》,涉及一百多人。可见,周氏于此事有心为之。作为化解寂寞的一种交游方式,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其中却暗含着沽名钓誉的初衷,这就与诗歌的内涵大相径庭了,也难怪追和之作少有性情突出的作品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五柳赓歌》的创作难免赢取虚名之嫌。第三,周氏之和陶与复古思潮的影响分不开。他与王世贞“为莫逆交”⑤皇甫涍著、刘凤补遗:《逸民传•周履靖传》,《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两人有唱和之作,李日华和刘凤的周氏传记中均提到王世贞对周氏书法赞赏有加。作为文坛盟主,王世贞代表的复古思潮对周履靖创作的直接影响是他创作了大量的模拟追和诗,除《五柳赓歌》外,《狂夫酒语》追和唐前酒诗,《青莲觞咏》《香山酒颂》《千片雪》等三个诗歌集分别追和李白、白居易、冯子振,此外《山家语》中有《和贯休山居十咏》,至于追和同时代人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这些追和的作品是创作学习、寄寓性情的需要,更是时代思潮左右下的自觉追求。第四,周氏之和陶与他文思敏捷而有诗癖密不可分。周氏于陶渊明为人心有戚戚,于陶渊明诗文爱不释手,追摹中不排除抒情言志、向古人靠近的需要,但并非全是如此,而是欲罢不能,“一一和之,且按章撷句,按句撷字,按字循声,毋乃近于俗所谓无病而呻吟者”(茅坤《五柳赓歌序》)⑥周履靖:《五柳赓歌》卷前附,《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夷门广牍》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这正像临摹书法经典,对于嗜好者而言,属于高雅的文字游戏,往往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尽情摹完全部作品方才尽兴。

周履靖出身虽非簪缨之家,但文化艺术修养极高,有才情却因与社会的妥协不能迸发为奇观壮采,深得传统文化艺术之味,也深受其毒,对文学经典安于古董般的鉴赏、品味和仿制,钝于现实的感受,懒于新鲜的创造和开拓。这类文人如果经历现实的磨炼,睁开眼睛看世界,或者能够超越历史的局限,把他们追和模拟之作中那些沙粒中的金子积聚成更加辉煌的艺术财富。可惜他们做不到了,这个任务有待于明遗民去完成。周履靖们不再愿意打破生活和生命的平静,文化与文学的精致把人高雅化的同时,居然也令人把生命的洪流自觉地麻醉成散漫的死水微澜。如何对待传统经典,周履靖和陶诗的得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三[M].朱德慈,辑校.北京:中华书局,2010:43.

[2]陶渊明.陶渊明集[M].逯钦立,校注. 北京:中华书局,1979.

[3]袁行霈.论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J].中国社会科学,2003(6):149-161.

[4]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95:3067.

[5]顾嗣立.元诗选:初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1122-1123.

(责任编辑:刘中文)

Zhou Lvjing and the Ming Dynasty Poems and Essays Replying to Tao Yuanming’s Works

LI Jianfeng1, SHI Hongying2
(1.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00, China;2. Water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00, China)

During the Ming Dynasty, at least 168 people replied to and modeled after Tao Yuanming’s works, over 20 pieces of which remain to this day, and at at least 26 writers imitated, replied to and modeled after Tao Yuanming’s works. In terms of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authors expressed the self-related emotions and ambitions, all the works replying to Tao Yuanming fall generally into the school with a heavy self-stress and the one with a lesser self-stress, and the former school largely expressed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oneself and showed a higher level of artistic achievement. Zhou Lvjing wrote four volumes of Wuliu Gengge, which replied to all the poems of Tao Yuanming and part of Tao’s essays and prose works. Zhou’s replying works followed strictly Tao’s pattern, but they still demonstrate the smooth spirit, image and wording like fl owing water, and show the author’s excellent imitation skills, while there are also occasional works that focusing on Zhou’s individuality. Compared with Tao’s poems and essays, Zhou’s works are narrow and Tao’s works are broad in terms of manner, and Zhou’s works are mellow and Tao’s works are original in terms of art. Zhou Lvjing’s replying works to Tao Yuanming are typical among the similar works written by the hermits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r periods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emergence of Zhou was by no means incidental. This is first because scholars of the later Ming Dynasty lamented over the political corruption, and turned to a social climate that emphasized self-restraint, self-entertainment and self-adaption. Secondly, such works stemmed from the hermits’ reclusive lifestyles. Thirdly, they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tro ideological tren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Zhou Lvjing’s replying works to Tao Yuanming deserve careful discussion.

Zhou Lvjing; Tao Yuanming; poetry replying to Tao Yuanming’s works; Ming Dynasty

I206.2

:A

:1008-7931(2017)04-0061-09

10.16217/j.cnki.szxbsk.2017.04.005

2017-03-10

李剑锋(1970—),男,山东沂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石红英(1973—),女,山东冠县人,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宋代文学。

李剑锋,石红英.周履靖与明代和陶诗文[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4(4):61-69.

猜你喜欢
陶诗陶渊明饮酒
《适量饮酒》
青年文学家(2024年2期)2024-03-09 06:23:59
你好,陶渊明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基层中医药(2020年1期)2020-07-27 02:43:58
晚明陶诗评点研究
天中学刊(2020年3期)2020-01-09 00:35:14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苏轼和陶诗研究综述
《陶渊明 饮酒》
中华诗词(2017年5期)2017-11-08 08:48:02
陶渊明诗歌意象的张力
速读·中旬(2017年3期)2017-05-06 21:22:17
与猫狗共饮酒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54:15
试论儒家“乐”文化对陶诗的影响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