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会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

2017-04-14 10:30江先锋
山东工会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程工会育人

江先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党委宣传部,上海 201620)

高校工会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

江先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党委宣传部,上海 201620)

高校工会作为在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高校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其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过程中作用的发挥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工会功能与定位的核心要求,有着自身内在的逻辑。当前,高校工会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存在着传统职责要求与当前现实需要、客观现实存在与主观角色认知、横向的工作思维与纵向的协作要求的矛盾,需要高校工会创新工作理念、充实工作内容、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构建高校工会育人的新路径。

高校工会;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内在逻辑;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认真贯彻落实好这一重要讲话精神,高校必须牢固树立一切力量向育人聚焦、一切工作以育人为最终检验标准的鲜明价值导向。高校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是高校重要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过程中,不能也不应缺位。认真研究、把握高校工会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内在逻辑,积极探寻其融入育人工作的现实路径,既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高校工会自身功能与定位的核心要求。

一、高校工会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内在逻辑

育人工作事关高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关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局,高校工会是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能力的重要力量。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必须要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根本而言,育人本身就是高校工会工作内涵的题中之义,工会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其自身内在逻辑。

(一)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立身之本也应当是高校工会全部工作的价值导向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础、最关键的职能,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不能仅仅成为一个知识的“加工厂”,只向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特别是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这就需要高校内部各个子系统发挥聚力作用,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环境熏陶、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其中,一些部门虽不直接教育学生,但其以昂扬精神的激发、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等,隐蔽却有意识地发挥着渗透性的教育作用,无形却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言行,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高校工会作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一个工作部门,其全部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也必然要为实现学校的根本任务服务。如前所述,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也是一项立体化的长期任务,需要学校各部门整体发力并合力推进。这要求高校工会要从宏观层面进一步加强自身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工作,确保自身在学校育人工作整体框架内具有一定地位、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这一形势下,高校工会应充分认识到,只有把自身工作与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结合起来,把管理服务工作与育人工作融合起来,在目标设定上与学校根本任务保持一致的价值导向,将促进育人工作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价值机轴,才能体现自身存在的价值。

(二)教育凝聚力的不断提升与增强是高校工会实现自身职能的本质属性

从教育学的角度,教育凝聚力即“教育对教育主体、教育世界和教育环境表现出的以实现教育价值为目标的友好性反映”。[2]从育人的角度,可以说教育凝聚力就是在一定价值观和舆论基础上形成的教育聚合力,它是一所高校推进育人工作的强大助力。高校的育人工作,其实质是把学校中各种教育元素聚合到学生身上,塑造社会所需之才,它需要教育凝聚力的驱动与推进,在这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和关键;教师是否具有育人的强烈价值追求直接关系教育凝聚力的形成;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很大程度决定着能否实现将学生培养成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又能使其个性充分展现的有用人才的目标,这也是教育凝聚力作用发挥的最终确证。

高校工会有着维护、参与、教育和建设四大职能,这些职能的一个基本面向就是教育和服务广大教师。高校工会围绕着教育和服务开展的很多活动,对教师价值认知和育人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工会关于教师方面的工作是按照维护权益是基础、开展文体活动是载体、增强福利保障是关键、提升师德素养是根本这样的总体思路来推进,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限度地把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3]通过围绕教师的教育、服务及管理工作,高校工会工作必然会以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的途径来带动教育凝聚力的增强,进而推进高校的育人工作。

(三)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能力的提升是当前高校工会改革发展的核心要求

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校内各部门不断革新自己的工作内容,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体制机制及自身因素的制约,高校工会在新形势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使其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中央的群团工作会议对加强和改进工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做出了规划与指导,这是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工会工作的根本遵循。作为党的群团组织的高校工会,应当大力强化自身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联系沟通渠道,及时掌握师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意见需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不断聚焦中心,提升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形成与高校中心工作的合力机制。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新时期改革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汇、碰撞,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把育人的观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来开展、为育人工作服务,所有部门都应承担起育人的使命与责任。高校工会改革发展的一个核心要求就是要全面提升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能力,具体来说,高校工会只有围绕着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在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方式等各个层面和环节全面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中,不断增强自身育人的能力与水平,才能肩负起自己新的使命。

二、高校工会传统工作模式与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实张力

长期以来,高校工会因建制齐全、工作计划性强等特点,在服务高校教师、及时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开展各种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新形势下,高校工会传统的工作模式与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要求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两者间产生了现实的张力。

(一)传统的职责要求与当前的现实需要脱节

高校工会工作,就其职责要求来说,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自我界定为只涉及教职工范围内的事,从召开教代会到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到为他们提供福利待遇,从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到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等,皆是以此为目的。此外,在进行自身建设、工作规划和活动安排时,基本上都是围绕如何与教职工的利益挂钩,开展相应的教育、服务活动,似乎唯此才能完成自身的工作职责。也就是说,高校工会传统上将自己的职责范围框束在教职工身上,甚至在实践中只从事与教职工相关的事情,与学生教育相关工作基本不涉足其中。实际上,从当前的现实需要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课教学、主题活动等传统意义上的形式,而是着眼于不断提升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积极构建与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将学校各个部门资源聚合起来提升教育的内涵。在此背景下,融入并推进育人工作应成为高校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责,由此产生了高校工会的传统职责要求与当前现实需要两者的脱节,这迫切需要高校工会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走进学生之中,主动施加教育影响,延伸教育触角,丰富教育内容,全方位地参与到育人工作之中,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与影响。

(二)客观现实存在与主观角色认知失衡

高校工会在实际工作中并非不会与学生接触,相反,其工作与大学生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学校中的基层学院工会,其成员与学生日常联系非常多,这种联系既包括工会组织的活动,如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需要深入学生中听取意见,也包括工会成员个体性活动,如工会成员通过讲座、报告以及慰问活动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从与高校党团组织的教育形式比较来看,工会组织在学生中的教育影响往往呈现出一种“非灌输性”和“非常态化”的特征,然而正是这一特征,其往往更容易做一些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不容易做好的工作,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发挥教育影响,减少学生潜在的抵触心理和警惕心理,凸显出高校工会在育人工作方面的优势所在。可事实上,尽管高校工会在大学生教育方面拥有独特的资源与优势,却常常在主观上忽视这种客观上的有利条件,在育人工作上浅尝辄止,甚至基本未开展过任何有意义的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高校工会主观认知错位,在其看来,如何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这是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自己没有这方面工作任务,这就在主观上造成高校工会在育人方面的裹足,这两者的失衡,迫切要求高校工会应当尽快更新观念,在认识上确认工会在推进育人方面的在场性、不可或缺性,并将育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重视。

(三)横向的工作思维与纵向的协作要求冲突

当前,高校工会的工作,从工作思维的角度来看,基本上都是呈现出横向的特征,即主要是工会系统自身完成从筹划、推动到实施一整套流程。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寻求其他部门的参与和配合的并不多,很多活动“部门化”色彩较浓,对学校整体性考虑不足。这种横向的工作思维,往往会导致高校工会目标定位固化,较少主动关注其他部门的需要,进而难以形成协作关系。高校推进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整体形成教育合力,这就会存在一个部门间的纵向协作问题。因此,高校工会的横向工作思维与育人工作所需的纵向协作要求之间存在着冲突。当前高校育人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原因在于“从现实来看,高校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教书不育人’现象十分普遍;学校其他岗位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只扮演分内的工作角色,心中无育人意识,行为上无育人自觉,没有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4]要解决这一问题,从高校工会的角度来说,就必须要主动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相互协作的意识,围绕育人的总目标,积极发挥自己既能密切联系教师,又能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发挥重要影响的优势,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总体工作目标下,制定出在学校总体育人框架下符合工会工作实际的育人规划,既要避免面面俱到、缺少切入点,又要避免在工作中单纯强调自身工作的特殊性,而失去与其他部门协调与配合的主动性。

三、高校工会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路径选择

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面对着新要求、新期待,高校工会工作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客观上要求不断推进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高校工会要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引领,以工作内容充实为依托,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构建高校工会育人的新路径,使其在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发挥应有作用。

(一)创新工作理念,融入育人工作全局

当前,高校工会在工作理念上要从传统思维框架中解放出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理念去研究工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推进自身的建设,“群团组织要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同时立足职责定位、立足所联系的群众,寻找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推动群团组织职能与时俱进。”[5]高校工会创新工作理念,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主动融入育人工作的全局中。实现这种融入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工作目标由事务型向事业型转变。高校工会固然要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做好“福利发放、活动组织”等工作,但如果从工作理念上仅仅局限于事务性工作,不足以代表高校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的全部内涵,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工会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部分,必须要着眼党的事业的发展,在高校,这一事业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育人,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实现工会教育服务主体由教师向师生转变。高校工会在工作中重视教师是应该的,其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等,这些都是高校工会的基本职能所在,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工会要在理念上将教育服务的主体由教师转为师生,特别是在现实工作中应凸显育人的重心趋向,以融入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己任,不断强化自身的育人意识,将提升广大教师的师德素质、保障他们的权益与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营造环境等对学生的教育都作为自身的工作内容,不断提升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效力。

(二)充实工作内容,建立育人工作体系

当前,高校工会在育人工作上要有新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根据新形式对工会工作的要求,充实工作内容。工作内容的充实,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分层分类分配好资源与时间,夯实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实践基础,特别是要根据师生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工作。在充实工作内容方面,高校工会要做到两个转向:一是由服务单一层面工作转向服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工作。高校工会应当从当前工作内容过于狭窄、呈单一层面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体活动、福利慰问等单向度的工作上,而是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整合内部资源,在服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上下功夫。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所在,所有部门、所有工作都应围着学生转。高校工会要由工会自组织系统“独唱”向协助校内其他部门共同育人“合唱”提升,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精神支撑和物质基础,有力地推动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实现。二是从甘当配角、无所作为的状态转向打造若干育人品牌项目的积极状态上来。如前所述,高校工会在育人方面有自己独特优势,必须要破除那种认为育人并非自己本职工作,在育人工作上,一味只是消极配合其他部门、甘当配角的窠臼,而是积极借助高校里健全的工会组织平台,在与其他部门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打造自己的育人品牌,如围绕课程育人内容大力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说课比赛、师生文娱活动等,直接嵌入育人工作,凸显工会组织育人的特点与优势。

(三)拓展工作思路,探索育人工作渠道

当前,高校工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发挥自己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总结师生的普遍化需求和特殊性需要,据此探索多层次、多元化育人工作渠道。这就需要高校工会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根据工作的职责和侧重点,针对不同年龄及学习阶段学生的需求特点,“要在精细、周到与热情上下功夫,要在人本性、艺术性与政策性上求完美,要在及时性、深度性与有效性上有保障”[6]。具体来说,拓展工作思路,要做到两个转化:一是在思考面向上,从“由内而外”向“由外而内”转化。立足于“跳出工会、认识工会;走出工会、发展工会;立足工会、建设工会”,[7]高校工会应改变传统的从自身视角来看待工作任务的思维习惯,应立足于外部的目标要求等来规划自身的工作安排,这样可以从更高角度、更广视野来思考如何使自身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相契合。如高校工会应根据学校党委关于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通过组织工会活动,了解广大教师的意见和想法,搜集他们对在具体实施方面的意见与建议,进而向学校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等,从而实现工会工作规格的提升和影响力的扩大。二是在思考路径上,从“各扫自家雪”向“在全局中找准位置”转化。高校工会组织要坚持把自身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大局中来思考,不再独守“一亩三分地”,在育人工作中找准位置、体现价值和发挥作用,大到参与学校相关工作的决策与管理,小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等,充分体现出高校工会在推进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中的价值。

(四)创新工作方法, 发挥育人工作优势

当前,高校工会推进育人工作必须讲究工作方法,只有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高校工会才能发挥出自己独特的能力和作用,从而增强自己在育人工作方面的影响力,推进全程、全方位育人工作的落实。具体来说,创新工作方法,高校工会要做到两个转换:一是从“水过无痕”转换为“细心滴灌”。如在加强师德教育上,“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教育方法要改变之前的活动多而杂、主题不明显,对教师道德素质提升没有起到应有效果的状况,要转到注重细节、不断深入的工作思路上来,通过组织开展民主管理活动、文娱体育活动、教学竞赛活动、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等,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广大教师提升自身德育意识,增强德育能力,着力提升其人文情怀和思想情操。二是从“无处着力”转换为“指标考核”。高校工会推进育人工作要取得实际效果,必须改变过去一个时期其将育人工作虚化的现象,在具体工作上要有明确的责任目标,要对其实际工作效果进行考评。不仅如此,还要强化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将考评结果与评优奖励、年终考核等挂钩,以此激发高校工会对育人工作的重视,增强其投身育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当然,高校也应为工会参与育人工作配备好人员、提供好相关的场地和资金等,使其在育人工作方面有坚实的物质支撑。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朱涛.教育凝聚力提升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12-17.

[3]杜敏.新时期做好高校工会工作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1):78-79.

[4]吴国有.以全员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N].光明日报,2016-10-5(7).

[5]习近平.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5-7-8(1).

[6]杨延红.关于推进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64-67.

[7]张军.新常态下创新工会工作思考[N].金融时报,2015-6-8(10).

本文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理论研究项目“高校工会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项目编号:E2-2017-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D412.6

A

2095-7416(2017)06-0031-05

2017-10-17

江先锋(1978-),男,安徽省青阳县人,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刘勇波)

猜你喜欢
全程工会育人
数读·工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数读·工会
数读·工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工会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