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2017-04-14 01:12周烨林
陕西教育·教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曲式乐句苏教版

■文/周烨林

以本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文/周烨林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唱好、唱准一首歌曲。经过几年的摸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在唱歌教学中提高学生学唱歌曲的能力。

一、多听范唱,增加对歌曲的记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生感知音乐的方式。在新授歌曲时,我们往往会让学生先“听”范唱。在听唱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熟悉歌曲,还可以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音乐要素。例如在教唱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牧童谣》这首歌,学生听上两遍就可以跟唱了,但是因为歌曲本身的节奏比较密集,而音乐伴奏速度又很快,所以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演唱跟不上伴奏的情况。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先用钢琴伴奏,让学生把歌曲的细节部分唱好,待唱熟歌曲后,仍然用钢琴伴奏加速练习,最后再跟伴奏,方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曲式分析,降低歌曲的难度

曲式指的是(歌)乐曲的基本结构形式。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适当分析曲式结构,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快地学会歌曲,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作品曲式结构的特点,找到歌曲写作的规律,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曲式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中的《蓝色的雅德朗》这首歌。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会发现歌曲是两段体,四个乐句,其中1、2乐句相似,3、4乐句也相似。这样的比较让学生抓住了歌曲结构重点,学生通过聆听歌曲,了解了作品的曲式结构,同时也降低了歌曲的学习难度。

三、以点带面,完整唱准歌曲

很多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会把歌曲唱个大概,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却不太到位,给人囫囵吞枣的感觉。“细节决定成败”,唯有把歌曲的细节处理好,才能把歌曲唱“好”。那么除了音准和节奏以外,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一字多音。

民歌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珍宝,但因为“各地各风俗”,所以很多民歌不容易演唱。比如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的《姑苏风光》。这首歌曲是一首典型的江苏民歌,具有江南水乡婉转清丽的风格特点。但同时,这首歌曲也很不容易唱,因为有很多拖腔的部分,也就是一字多音,个别字甚至达到了一字八音。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听歌曲,并将歌曲分句。在分句学习歌曲时,慢速分析乐句的旋律起伏,细致地唱好每一个乐句。最后在唱准每个乐句之后,完整演唱歌曲,循序渐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音程大跳。

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不能告诉你》这首歌曲。其结构非常简单:前面数板部分结束后,两个乐句只有最后两个音相差八度,其他都是相同的。但就是这两个音,学生容易混淆,并且不容易唱准,所以我采用了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在学唱这首歌时,我让学生在演唱高八度音的时候双手上举,而唱低八度音的时候双手下放,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让学生找到音准,从而唱好歌曲的细节,解决课堂的难点。

3.装饰音。

在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歌曲《小伞花》中,出现了连续的顿音演唱,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比较法进行教学。即:先范唱不加顿音的乐句,再范唱有顿音的乐句,并进行对比,同时提问:“同学们觉得两种表现方法,哪一种更适合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内容呢?”学生很容易得出明显是有顿音的乐句更适合。此时,我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采用顿音呢?”学生同时也更容易理解:这样的顿音设置是用来模仿雨滴的溅落,使歌曲更形象。随后的歌曲处理学生也可以“有感而发”,自然地表现出歌曲的内涵。

人们都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意思是:丝弦弹出的音乐不如管乐吹奏的音乐,而管乐又不如人声演唱得动人。只有充分利用课堂的教学时间,建立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将歌曲唱完整,表达出歌曲的意境情绪,才能让他们享受歌唱,享受音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

猜你喜欢
曲式乐句苏教版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