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7-04-14 06:37郝雅琼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学人格政治

郝雅琼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13)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郝雅琼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13)

我国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在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中的偏差,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发掘个体身上的积极品质,使得积极心理学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应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尝试“点线面三位一体”方法,以积极因素为切入“点”,以学生人格塑造为主“线”,以情感教育为“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之目标。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病理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重在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偏差,让学生回到正确的价值观层面中来。可以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对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当前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是在此种思想政治教育观指导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用灌输、说教方式。但当前大学生群体以95后居多,其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点难以对其发挥作用。而积极心理学恰好为此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一、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契合性

从理论渊源上看,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并不长,它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心理学领域兴起的新思潮。最早对积极心理学展开研究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拉·金(Laura King)和谢尔顿(Sheldon)。他们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专门对人的美德及其他潜质展开研究的科学;同时他们也对积极心理学作了如下定义:利用心理学有效的测量手段和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积极心理品质的心理学研究活动[1]。在积极心理学看来,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在的美德以及其他积极的因素。基于此,心理学家在研究单个个体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以更加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个人,挖掘每个人身上的积极品质,并利用这种品质去帮助个体克服原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的成长与生活。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主观上的积极情绪;二是个体的积极品质;三是个体生活的积极环境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从其个性特征出发去关注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化解。其强调的是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人性关怀。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利用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观点以及思想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得其思想品质符合社会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而积极心理学正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化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积极心理学类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中存在的偏差,还要用积极先进的思想文化、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接受社会所要求的道德理念与政治观点,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由此观之,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尊重个体积极品质,实际上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契合性。积极心理学可以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指导,而这正是积极心理学可以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中来的理论支撑。

二、病理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特征

站在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考量,可以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病理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是最为重要的两个主体,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身份犹如医生,其对待学生就好比医生医治病人一样,习惯于去关注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不足。与之“呼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教师医治的对象,但其忽略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激励功能。当前这种缺乏正向因素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体来看,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病理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存在病理性。有的学者称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一部分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由于师资等方面原因,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少数“特殊学生群体”身上。这一部分“特殊学生群体”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思想或心理问题,即“有病则治,无病则弃”。这意味着大多数思想或心理问题表现不明显的学生,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难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关注。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导向原则,并没有做到尊重每一名学生的需求,全面关注学生的实际思想和心理状况,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向误区。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病理性。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反映了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但也正是由于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等同对待,使得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为主,其主要目标在于向学生讲授该方面的理论知识,而教学评价方式也多以书面考试为主。因此,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只是集中精力关注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工作时,也多采用教育批评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只是注重采取教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输入,而忽略学生作为单个个体的情感体验,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病理性。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积极人格塑造的内容。学术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五个方面的内容[3]。虽然积极人格塑造属于心理教育的范畴,但当前我国很少有高校将积极人格的塑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教师多从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出发,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也解释了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注重心理矫正的原因。从本质上来看,过于关注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忽略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反而不利于学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化解。因此,如何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视学生积极人格的塑造,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三位一体: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病理性特征对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进而使得其偏离既定的目标。而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体验,积极培育学生的优秀人格特质,让学生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地位向主动地位转换,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病理性特征带来的不足为出发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可以尝试“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创新之路。

(一)以积极因素为切入“点”

西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同等环境之下,拥有积极心理状态的人在思想道德水平要高于拥有消极心理状态的人,其在社会适应能力上也更胜一筹。在传统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是“问题”,即其关注的是学生身上存在的“消极因素”,而非学生所具有的“积极因素”。基于此,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首要任务就是转变传统切入点,以积极因素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切入点。一方面,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转变工作重点,从关注学生自身的消极因素转变为发掘学生的优良积极品质;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从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状况出发,找到帮助其开发优良品质的支撑点,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潜能,减少负面情绪影响,不断培养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以学生人格塑造为主“线”内容

积极心理学十分强调积极人格的塑造。在该视角之下,学生人格塑造理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内容。基于此,一是要将人格塑造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中,过于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无论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还是道德教育,都带有严重的社会价值色彩。大学生的个体价值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体现得不明显。而将人格塑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可以有效地实现大学生个体性目标,积极推动学生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来,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自己,让学生培养积极人格。因此,建议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适当提高社会实践课的比例,让学生体验心灵的成长,获得成长的幸福感,如此可以增加其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和发挥积极品质。

(三)以情感教育为覆盖“面”

积极心理学注重人性关怀。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实现人性关怀的最好方式就是扩大情感教育的覆盖“面”。基于此,一方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不断转换身份,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是教师,更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不断培养自己的亲和力,为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其培养起积极乐观的情绪。另一方面,情感教育必须打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创造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作用,开通微博或微信,让学生及时表达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诉求。如此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彰显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性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的新力量。

[1] 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216-217.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7-07-07].http:∥www.ccps.gov.cn/theory/picnews/201612/t20161209_87486.html.

[3] 许慧霞.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 李忠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在逻辑与体系建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 李建新.积极教育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1(19):64-66.

[6] 吴继锋,王安敏.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创新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82-83.

[7] 王庆鸾.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运用[J].教育评论,2015(8):105-108.

[8] 杜学敏,杜敏佳.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谈大学生德育新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6(4):98-101.

OntheInnov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UndergraduatesagainstPositivePsychology

HAOYaqiong

(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13,China)

In China,traditionally,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correcting the students′ errors in their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but 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education should target at cultivating the positive qualities of individuals,so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provides some new way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ry the method of "the trinity of point, line and surface", namely, to start from positive elements as the point, follow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as the line, and take emotional education as the surface, so as to fulfill the go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sitive psych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pathology

2017-07-12

郝雅琼(1987-),女,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教务处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10.16396/j.cnki.sxgxskxb.2017.10.022

G641

A

1008-6285(2017)10-0087-03

猜你喜欢
心理学人格政治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