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杰
(哈尔滨广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策略浅析
□付 杰
(哈尔滨广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进了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很快,现在很多企业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而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电子商务职业能力,适应工作岗位需要,高校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模式,建立一个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提出新的要求。
“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1.1 就业方向不够明确
电子商务是一个多元化的学科,涉及计算机、网络、信息、商务等领域。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一致,个别高校不具备开设该专业条件,把一些实训课内容删除,天天给学生讲解理论课,学生没有学习的目标,在就业时候学生比较迷茫,没有更好的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造成商务不如国际经贸专业学生、计算机与网络不如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特色,没有突出重点,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
1.2 教学资源落后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强的专业,需要有一定教学资源进行辅助,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有的学校教学资源没有,在课程设置上偏理论,对于一些实践强的课程都没有开设,这就造成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电子商务企业的工作岗位,培养出学生没有特色,不能受到企业欢迎,教学资源是教学的基本保障,必须提供足够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关键因素。
1.3 企业参与度低下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校企合作,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校企双方共建,共同去培养学生,这是三方都盈利的结果。但很多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度过低,没有深化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专业的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开设适应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提高学生就业能力,这是人才培养模式更改的关键因素。在国际竞争模式下,企业转型走向国际必须具备几方面的优势:一是人才队伍整体沟通能力与国际接轨;二是企业营销模式如电子商务与国际相融;三是服务能力具备国际化。从这三方面来看,企业转型时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这些人才除去语言能力外,还要懂得国际贸易业务,熟悉电子商务和跨境服务,掌握跨境营销技巧,能够为跨境消费提供周到的服务等等。
3.1 根据就业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需要充分调研,论证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让学生毕业后能达到的目标。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根据将来工作职业岗位进行设置,比如学生工作网站建设开发的较多,要开设网站设计方面课程,比如网页设计、PHP程序设计等方面的课程,课程内容也需要打破章节限制,根据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合理的删减,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就业岗位需要就行。
3.2 根据企业需求,选择教学资源
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开设相关课程,构建实验室,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适应将来工作岗位需要。要建立一个品牌专业为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3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合格人才
加强校企合作是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从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在高校授课,为学生提供行业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与企业协商建立学生实训基地,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认知实习,了解电商专业的基本知识,学生毕业前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与高校协商创办定制班,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和高校协商制定,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人才缺失问题。现在高校和企业都重视校企合作,这是高校、学生、企业三方面都有利的事,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
[1]尹志洪,杜晖.基于“三创”导向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电子商务,2017(03).
[2]彭玲.基于企业需求视角的电子商务人才能力构成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3).
[3]陈蓉琳.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浅析[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05).
1004-7026(2017)12-0126-01
C964.2;F724.6;F752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2.103
课题来源:哈尔滨广厦学院,课题名称:黑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式研究,课题编号: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