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2017-04-14 03:36王恒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牡丹江市牡丹江生态旅游

王恒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 辽宁大连 116052)

牡丹江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王恒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 辽宁大连 116052)

文章在分析牡丹江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背景及优势的基础上,指出旅游资源保护有待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生态旅游品牌不够突出,旅游设施建设尚需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积极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大力挖掘生态旅游内涵、积极创建生态旅游品牌、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等几个方面的对策。

工牡丹江;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

一、牡丹江生态旅游开发优势分析

生态旅游是一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于旅游活动各个层面的新型旅游发展模式[1],现代社会环境污染重、生活压力大,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绿色旅游消费模式,备受旅游消费者欢迎并迅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使得景色天成的牡丹江被更多的旅游者所向往。

(一)区位交通优势。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前提是良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牡丹江市作为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黑龙江省东部最大的中心城市,东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边境线长达211公里,北邻哈尔滨市,南邻吉林省,是中国对俄经贸合作的第一大市,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和枢纽城市[2]。区域交通方便快捷,境内有G11(原201)、G10(原301)国道、滨绥铁路、图佳铁路等干线经过,现已开通至韩国首尔、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烟台等十几条国际国内航线,航线数居黑龙江省第二位[2]。良好的地理和交通条件为牡丹江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旅游资源优势。牡丹江市旅游资源丰富,区域高山与江流交错,山地与丘陵呼应,中部为牡丹江河谷盆地,人称“九分山水一分田”。广袤的山间草木丛生,有林地面积30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江河水源充足,适合农作物种植。拥有《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全部6大类旅游资源,74个基本类型中45个,其中属自然旅游资源12个。区域拥有树种多达100余种,共25科,生长着大面积的红松、樟子松、云杉、冷杉等,平均富氧离子含量高达6000个/cm3。有2200余种野生经济作物,年贮量高达几十万吨之多,其中松茸、黑木耳等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占据全国1/3市场,丰富的林间土特产畅销海内外。同时,拥有东北虎、梅花鹿、黑熊、狐狸等18科珍稀野生动物,256种鸟类。全市目前拥有A级以上景区35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4个,3A级景区11个[2]。全市境内约有270多处自然景观,大量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条件,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客源市场优势。牡丹江市拥有相对成熟的旅游客源市场,为生态旅游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牡丹江是黑龙江省众多旅游城市中的佼佼者,是旅游者到黑龙江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与俄、日、朝、韩等国都只有江海之隔,利于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拥有相对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据统计,201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83.3万人,同比增长2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3.1亿元,同比增长35.1%;国内旅游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40.7%;外汇收入4.1亿美元,同比增长21.9%[2]。其中,以休闲生态游为目的的旅游者比重不断扩大,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城市。现阶段,生态旅游大潮正推动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投身大自然,为牡丹江带来了稳定增长的客源市场。

(四)旅游品牌优势。牡丹江拥有“镜泊胜景、林海雪原、中国雪乡、百年口岸、东北虎乡、宜居城市”六大旅游品牌[2]。近年来,牡丹江市经过不断创新,打造了许多新颖的旅游项目,如:“镜泊湖金秋节”“牡丹江国际旅游节”“中俄电产品展销会”“黑木耳节”“木博节”“雪乡狩猎”等特色节庆活动,市场定位准确,符合大众品味,吸引了大量游客。2013年冬季,随着湖南卫视大型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牡丹江雪原的“傻狍子”凭借其蠢萌可爱的形象更是一跃成为了网红,在各大热搜榜居高不下,为牡丹江带来了空前规模的游客量,已成为林海雪原的一个亲切的形象代言。

二、牡丹江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保护有待加强。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消耗性资源,一旦被破坏则难以再生。近年来,当地为了推行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大量的林地、耕地、园林、水域等生态旅游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随着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区域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调查显示,80%的居民都认为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75%的农民认为农村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人们过度砍伐树木,林地变为耕地,以前很多常见的动物现在也难觅踪迹[3]。目前,牡丹江流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已经踪迹难寻,梅花鹿的数量骤降。由于城镇化规模的扩大、人口的聚集,生活垃圾骤增,街上车水马龙,工厂拔地而起,导致愈演愈烈的大气、噪声及水污染[3]。尤其是本应作为牡丹江旅游业“龙头”的镜泊湖景区近些年因为其周边工农业的发展而产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水质恶化,土壤受到侵蚀,严重阻碍了镜泊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没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与管理,区域生态旅游资源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破坏,超负荷的游客量给各景区带来了巨大压力,大量的垃圾给景区增加了工作负荷。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不力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性和满意度。

(二)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作为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牡丹江市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品质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和少数民族人文风俗特色并没有得到深入地挖掘和充分地利用,无法完成从单纯的“旅游观光”向丰富多彩的“生态体验”过渡。目前,牡丹江市仍有400多处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生态旅游资源大量闲置;已建立的景区中也只是依赖几个具有知名度的景点,因受当地气候影响,经营期过短,并没有完成实质性的深度开发。以镜泊湖为例,她既有水光天色的淡泊平静,又有吊水楼瀑布的雄壮秀丽,同样也免不了许多湖泊类景区共有的季节性瓶颈——夏季人满为患,其他季节则门庭冷落。同样,雪乡也仅限于冬季常见的雪上娱乐项目,客流量虽然增加了,但旅游者的多样化的体验性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此外,还有很多游客对当地的文化历史及民族风情知之甚少,许多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为人知。不仅如此,牡丹江的旅游线路也常年不变,并没有形成足以使旅游者再次游览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创新旅游路线、提升原有景区、开发新型产品,已成为牡丹江向“生态休闲大本营”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生态旅游品牌不够突出。区域生态旅游发展中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意识,尚未形成强大的知名品牌。以镜泊湖为例,除了“赏湖景,品湖鱼”之外,没有创新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我国湖泊景区众多,如杭州西湖、太湖、鄱阳湖、洞庭湖等,黑龙江本省就有兴凯湖、五大连池等,其中五大连池还是国家5A级景区,相比之下,已经显现不出镜泊湖的优越性。而雪乡虽然凭借《爸爸去哪儿》取景而火速走红,但许多游客却仍不知道雪乡是牡丹江的景区,大都会认为在哈尔滨,造成不可避免的客源损失,这些都是由于区域生态旅游品牌不够突出所造成的。现阶段,牡丹江生态旅游产品主要的宣传模式仍是以广告为主,各景区只是盲目地大量投入广告,没有注重和发挥出促销宣传的重要作用,缺乏能让游客充分参与、体验的宣传活动,从而导致逐渐失去对游客的吸引力。

(四)旅游设施建设尚需完善。首先,许多景区周边的住宿设施建设并没有随着区域旅游的迅速发展得到相应的提升。其次,日渐增多的客流量让区域交通网络不堪重负。再次,由于自然腐蚀和少数旅游者的破坏,使得本就不先进的场馆设施情况更为堪忧。同时,许多景区建筑的风格、色调与景区的自然风光不协调,减少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例如,吊水楼瀑布附近的建筑年久失修,有碍旅游者观瞻游览,理应拆除或改造。此外,各景区及饭店的停车场也因庞大的客流量出现车位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个旅游城市的服务设施建设是其门面担当,只有具备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才能提高游客的接待能力。因此,加快牡丹江市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刻不容缓。

(五)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一个旅游景点,如何使客人感到宾至如归,员工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4]。目前,牡丹江市不少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景区工作人员的管理中尚未处理好安全性和体验性之间的关系,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工作人员要保护自然和旅游者的安危,往往要对游客进行告诫。由于牡丹江人生性不拘小节,慷慨豪爽,其语言若不进行必要修饰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粗鲁,令旅游者望而生畏。同时,僵硬的引导和乏味的讲解也使得旅游者的参与度降低,无法满足让游客亲身参与到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之中,导致游客的重游率下降。

三、牡丹江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及开发对策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牡丹江市生态旅游资源及发展优势等相关因素,经研究发现,为使生态旅游能够在牡丹江市可持续发展,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具体工作:

(一)积极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根本所在。必须把资源保护放在首位,经济效益置于其次,努力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先,工农业化的加重给镜泊湖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有效地保护水域环境刻不容缓。当地政府应严格监测牡丹江市各类工厂的“三废”排放量,科学处理污染排放物,保护水资源。其次,日发猖獗的非法狩猎行为致使了牡丹江部分地区重要生态系统功能遭到破坏,有相当一部分物种数量骤减,还有的甚至面临着物种灭绝的危险。必须加大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禁止野生动植物的买卖等违法交易,有计划地进行退耕还林,使牡丹江地区的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平稳。此外,客流量的增加,制造的垃圾也会随之增加,给旅游区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可在旅游区内增设垃圾桶,增加景区卫生工作人员数量,及时清理垃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应在镜泊湖周围设置“严禁垂钓、游泳、乱扔垃圾”等警示语,加大惩戒力度。不仅可以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也维护了景区建设,为游客提供了原生态的旅游环境,满足了旅游者的生态体验需求。

(二)大力挖掘生态旅游内涵。若要破解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提高游客体验的质量,提升景区的价值,大力挖掘区域生态旅游内涵是关键一环。既要保留自然的原始性,又要实现自然的潜在旅游价值。可以发展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同步,也可对林产品进行深加工,深度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5]。积极将区域自然生态与当地文化习俗相融合,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内涵相交织,给旅游者更为全面更为深刻的旅游体验,镜泊湖、林海雪原、横道河子、牡丹峰等景点皆应如此。

通过抓住镜泊湖的核心吸引力,确定“山水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开发思路,并赋予“文化与生态”的旅游主题,深度挖掘镜泊湖地区的文化内涵,以此提升山水生态旅游的品位。在生态旅游内涵的发掘上,一是要充分体现“生态”,即以原生态的自然山水旅游为主;二是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把当地历史文化的核心内涵有选择性的融入,以适应暂时表象的节假日旅游,向未来深度的休闲旅游文化方向发展,如牡丹江市的朝鲜族比重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三是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注重当地的利益,一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再就是一定要注意与当地农民的和谐发展,带领村民致富[4]。镜泊湖景区内居住着大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朝鲜族、满族居民,可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带给游客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同时,还应积极推出游客参与性强的活动。例如,牡丹江地区朝鲜族居民的传统饮食娱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旅游活动中加入打年糕、做泡菜等参与性强的体验项目,强化景区的旅游形象,升华景区的文化内涵。

(三)积极创建生态旅游品牌。通过设计一个响亮的旅游口号在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区域生态旅游形象,如“大家的牡丹江,大自然的‘母’丹江”,从而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制作牡丹江生态旅游动画宣传短片,以某只特定的狍子为主角,并赋予它名字和生命,蠢萌可爱的形象必定会赢得众多旅游者的青睐,加深其对区域旅游形象的认知,进一步突出牡丹江生态旅游的品牌。可以综合使用新媒体平台(微信、微博等)与传统媒体(电视、广播、平面媒体等),多角度系统化宣传牡丹江各景区的特色资源,多方面报道牡丹江各景区举办的各类活动[6]。应依托互联网优势进行宣传,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多方面宣传。例如,与携程、穷游、艺龙等众多旅游门户网站进行合作,进行在线营销、在线交易、在线服务等。邀请国内外各大旅行社来牡丹江体验游,积极寻求合作。还可以针对学生开展“牡丹江冬令营”等活动,提高各界对牡丹江的关注。

同时,还应不断创新设计出引人注目的旅游产品,通过产品设计和宣传促销招揽更多的旅游者,带来更大的效益,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以镜泊湖为例,可以利用镜泊小镇新打造温泉娱乐产品,开发“雪域温泉”项目,做到“淡季不淡”,让旅游者在漫天的飞雪里获得康体疗养,为游客创造别具一格的体验。还可以结合区域四季分明的特点,多元化开发生态旅游项目,使牡丹江四季皆有独特魅力,在旅游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此外,科学设计旅游路线对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雪乡相对于其他旅游景区而言具备更多的休闲娱乐项目,更为吸引游客的目光,因此不宜将雪乡作为区域旅游的第一个游览点,而应以其为中心设计旅游线路。

(四)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在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应全面贯彻全国优秀城市建设标准,旅游“六大要素”综合配套、统一规划,着重建设国际性生态旅游城。牡丹江的旅游服务设施设备不一定要数一数二,但一定要有属于其自身的标志性建筑,有吸引力、有意义的设施才会让旅游者感到新奇,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此外,针对现有设施设备的保养也必不可少,要从整体到局部,全面提升景区的基础建设和管理水平,每个小细节都可能带给旅游者不一般的旅游体验。还应拆除有碍旅游者体验性的建筑,规范贴示、广告,力求景区内的各项设施设备与景区的自然生态风光和谐统一,改善并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高效发展生态旅游业。

同时,还应把加快交通建设作为重点,将公路、铁路、航空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破解旅游旺季“进得来,出不去”的瓶颈。此外,还应有力控制餐饮、住宿服务行业市场,时刻监督价格,改进食住行的条件,扩展停车场面积以便更好地迎接五湖四海的游客。加大旅行社、购物设施、住宿设施、餐饮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交通设施的改进,吸引各类国际服务企业的投资,给旅游者提供更舒适的生态旅游环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活动中从业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游客出游的次数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景区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系统掌握旅游专业知识与服务礼仪,从而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也有利于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势和未来趋势,从而谋求生态旅游发展的新突破。针对外国游客,景区内应提供租赁各国语言的自助导游设备,并配有外语专业人员进行指引。和动物的互动也不应仅局限于坐在观光车内被动地观赏,而应聘请更多专业驯养员进行指导,降低动物伤人的危险,让旅游者能与动物亲密接触,体验和珍稀动物互动的乐趣,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此外,还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使景区工作人员拥有共同的工作目标与愿景,从而推动牡丹江市生态旅游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1]王恒,李若楠.旅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4):340-343.

[2]牡丹江政府门户网站.走进牡丹江[EB/OL].http://www. mdj.gov.cn/zjmdj/csjs/20120212/csjs.html,2016-10-4.

[3]石亭.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考——关于牡丹江市生态环境调查报告[J].世纪桥,2011(23):62-63.

[4]孙涛.生态旅游景区内涵挖掘与发展——以湖南安化茶马古道风景区内涵挖掘为例[N].中国旅游报,2009,1.

[5]于英华.牡丹江市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前景[J].林业勘查设计,2011(3):37-38.

[6]王恒.哈尔滨市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6(9):30-34.

[责任编辑 杨贺]

F590

A

2095-0438(2017)02-0017-04

2016-10-08

王恒(1982-),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地理与旅游开发管理等。

猜你喜欢
牡丹江市牡丹江生态旅游
奋楫争先新启航 绽放生命展新篇牡丹江市东华小学教育剪影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发展纪实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牡丹江市革命老区小康进程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