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航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我国农村居民的阅读休闲研究
郑航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0)
阅读休闲是一项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它将娱乐放松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对我国农村居民有突出的正向功能。当前,在国家以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站等形式促进农村阅读休闲环境大幅改善的同时,农村居民的阅读休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境。为此,必须要立足于阅读休闲的功能与作用,从多方面加大对农村居民阅读休闲改善的支持力度,以推进乡村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促进农民精神生活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共同提高。
农村居民;阅读;休闲;阅读休闲
农村社会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休闲生活越来越受到关注。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倡导健康闲暇活动成为规范农村居民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其中,阅读休闲作为一项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对构建乡村学习型社会、提高农民全面素质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农民在农忙时因劳作所产生的疲劳状态,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还有利于帮助农民获得农业生产技巧,合理管控闲暇时间。本文探讨当前农村居民阅读休闲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农民阅读休闲的进步与提升提供对策性帮助。
(一)缓解生产与劳作的疲惫。每逢农忙时节,农村居民往往进行大量辛苦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其身心极度疲倦。此时,闲暇时间进行合理、健康的休闲就显得十分必要。阅读作为休闲生活方式,对农民的休闲作用不仅体现上身体的放松,还表现为心理疲劳的舒缓。现今农村地区的很多闲暇活动,在形式上仍是传统乡土社会保留下来的简单休闲,例如,赶集、龙舟、烧香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休闲的作用,却也在休闲的同时消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而阅读书籍报刊,本身即是一种安闲状态下的欣赏,它不像大多休闲生活方式需要花费太多的体力。阅读对时间、地点的需求度并不高,不管是茶余饭后还是田间地头,空闲时读书看报的机会简单易得。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农民获得图书的渠道也不再局限于文化站、书屋,通过网购,一本图书就可以轻松地送到农民手中。对一些农民而言,“借书”观念正逐步转变为“买书”。信息化发展下的浅阅读,以其轻松愉悦、互动参与的状态发展迅速,起到娱乐休闲的作用。[2](P132)不论是丰富精彩的小说或文字优美的散文,还是新形式的浅阅读,都能发挥身体上和心理上缓解疲劳的功效,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辛勤劳作的背景下较为实际有效的一项休闲方式。尤其是在农忙时节,若农民艰辛的劳动后仍要耗时耗力地去进行繁杂的休闲,对其而言是得不偿失的。
(二)提高文化知识,培育学习氛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当前农村地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阅读休闲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它将“闲”同“学”相结合:一方面,阅读休闲是一种“闲”,能够帮助农民放松身心舒缓疲劳,另一方面,阅读休闲更是一种“学”,能够推进农民提高文化知识,创造文化的传递与共享。阅读休闲通过休闲的方式进行推广,带有自主性与娱乐性,能够较好地被农民群体所接受,可与农村的文化再教育形成功能互补。农村居民进行阅读休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起到提升文化水平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双重作用。阅读休闲既是休闲,也是学习,既放松身心,也提升素质,在此基础上,农民间能够利用阅读休闲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当前,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与经济水平提高存在着脱节现象,一些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并固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文化对经济起反作用,乡村地区的文化现状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阅读休闲的普及显得非常必要,它不仅有助于让农民通过阅读自觉增长知识,还同乡村学习型社会的发展方向相契合。
(三)获得农业与生活的技巧。面向农村地区的读物,有一部分是直接以农业生产生活为研究对象,以农民为阅读主体的。这些书籍杂志同农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宣传农业政策、普及农业知识、推广农业经验上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建国后,我国成立了以中国农业出版社为代表的一系列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大量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农业技术类图书。以中国农业出版社为例,该社创社至今出版了四万多种、六亿多册农业技术类图书,内容涵盖了良种良法推广、配方施肥、农业教育、沼气建设、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治、抗御低温冰雪灾害、灾区防疫、重大政策宣传等多个方面,在农业新技术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果积累传承、农民教育培训、农业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2](P2)此外,《农业日报》《农村报》《南方农村报》《农村新报》等面向农村地区的报纸,以报纸较强的时效性特点,在宣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新农村》《农村百事通》《中国农垦》等杂志,通过其丰富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印刷,能够较为简单便捷地普及农业新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与此同时,学术型农业期刊也针对性地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意见与方案。由此可见,农民群体在闲暇时间选择阅读的闲暇方式,阅读健康、科学的农业书籍,对他们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及获得农业生产技巧可提供积极的帮助。
(四)管理农民闲暇时间,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闲暇时间是业余时间的一部分,它是必要时间消费以外的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也是以时间形态存在的宝贵的社会财富,无论对于社会的进步还是对于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P12)当前,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拥有的闲暇时间和对闲暇活动的投入都有很大程度提高。然而在部分农村地区,赌博、烧香等活动日益兴盛,占据了农民的大部分闲暇时间,有些活动导致部分农民投入大量资金甚至倾家荡产。因此,合理管控闲暇时间、推广积极的休闲活动在当前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而言显得非常重要。阅读休闲作为一项简单易得并具有发展内涵的闲暇活动,对管理农民闲暇时间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农民在闲暇时间采取阅读的休闲方式可以促进自身发展和乡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闲暇时间进行阅读休闲可以减少赌博、算命等休闲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
长久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有限、交通设施不便等因素,面临着“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七部委联合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4]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大量书籍报刊,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的阅读环境。农村居民原本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成本到达位于城镇的图书馆、文化宫才能阅读到丰富多样的图书,随着农家书屋的普及,图书的阅读变得触手可及。《“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中指出:“每一书屋原则上可以借阅的实用型图书不少于一千册,报刊不少于三十种。”这保障了农家书屋的图书数量,给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截至2015年底,全国农家书屋藏书已达十亿多册,为农民群众的阅读休闲提供了充足的图书资源。与此同时,随着城乡交流的日益密切,面向农村的图书捐赠等活动也越来越多,增加了农村地区的图书拥有量。而近年来网络购物的发展更使农民购买图书变得高效便捷,只需网络上的简单操作,崭新的图书便可送到农民的家中。由于收入水平提升和科技发展进步,一些新媒体的阅读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
虽然近年来农村地区的阅读条件有很大改善,阅读场所逐渐普及,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与困境。以农家书屋为例,不少地区的农家书屋成为一种“摆设”,很难吸引到农民群体的参与。此外,很多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不足,自发地选择打牌、看电视等较为简单的休闲方式,对阅读休闲的兴趣不高。加之面向农民的读物同面向城市居民的读物相比,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不足,也影响到农村居民阅读休闲的发展。当前农村居民阅读休闲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居民阅读能力有限。建国后,随着扫盲运动的开展,我国农村地区的文盲率逐渐下降。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同城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时至今日也仍有不少上年纪的农民只能掌握简单的汉字识别。知识文化水平的相对欠缺,导致农村居民的阅读能力相对有限,阅读所需要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并未完全具备,文字众多、章节复杂的图书难以在农民中受到欢迎。在农家书屋,最受农民欢迎的是通俗类小说和图画类杂志,很多实用型图书无人问津、束之高阁。一些值得在农村地区推广、对农民生产生活有较强指导作用的图书往往不被农村居民所选择,难以发挥其功效。
(二)农民选择阅读休闲的积极性不足。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农民群体对阅读休闲的兴趣选择相对不足,很多农民宁愿花费时间进行赌博等休闲活动,也不愿去读书看报。部分农村棋牌室等场所日益增多,于农闲时节聚集了大量参与赌博或观看赌博的农民。无论是消耗休闲时间,还是花费金钱参与,过度的赌博休闲对于农民来说并不是一种合适的选择,有些农民因此损失了大量辛苦劳动所得的资金,甚至倾家荡产。也有不少农民将大量休闲时间用在烧香拜佛、算命占卜等迷信活动上,更容易对其身心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我国农村地区蔓延着“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观念,不仅在教育上滞缓了农村地区学子学习的热情,在休闲上也减少了农村居民选择阅读作为休闲方式的积极性,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极为不利。[5](P75)
(三)农村读物良莠不齐。现今在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内容贫瘠甚至是低俗的读物,这些读物有时比健康、科学的图书更受农民的欢迎,它们充斥着农村的图书市场,非但不能发挥阅读休闲的积极作用,更有可能会对农民产生心理和行为上多重的不利影响。究其根本,农村读物的良莠不齐是由几方面的因素导致的。首先,农村地区经济生活水平相对城市而言仍有一定差距,在基础文化建设不到位和图书分配交流不足的情况下,很多优秀的图书资源不能及时有效地进入农村市场。其次,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的不到位,使得一些在城市地区难以生存的带有黄色低俗、封建迷信色彩的图书选择农村地区作为生存的土壤。此外,农民群体辨别能力的不足也导致了一些内容低俗的图书在农村地区受到欢迎,加大了不良读物在农村地区的传播。
(四)阅读休闲的城乡二元结构。图书馆、文化宫、书店、报摊,这些随处易得的设施场所为城市居民的阅读休闲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一位城市居民能够简单容易地在城市中买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即使足不出户,方便的物流系统也能让市民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想要的图书。农村地区的图书则往往局限在乡村图书室等固定场所,相对落后的物流网使图书网购到达村落山庄也要花费多于城市的数倍时间。除此之外,阅读休闲的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地表现在图书内容的有限针对性。尽管建国后我国出版了大量面向农村、服务农村的读物,但同面向城市的书籍报刊相比,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仍有非常大的差距。现今数量众多的书刊杂志大多是以城市生活为背景、面向市民群体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农村居民而言接受起来都有较大的难度。
(一)提升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面对农村地区阅读资源的有限,加强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对推进农村地区阅读休闲的普及有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其一,利用政府和民间资本等渠道保障农村文化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发展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站、农村图书馆等阅读场所,支持社会对乡村图书的募捐、赠送活动,鼓励形式新颖并能够符合农民生活习惯的新式阅读场所在农村地区推广。其二,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监管与维护,对图书资源进行更新换代,使新出版的书籍报刊能及时被农民群体获得,同时避免“面子工程”,让文化站、书屋等工程切实发挥其功能,造福于农民。第三,做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配套工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培养文化队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提高,不仅能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能对农村整体综合实力的增加提供有力保障。[6](P10)阅读设施的建设作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关乎到农村的文化进步与社会发展。
(二)培育农民阅读休闲意识。农民群体对阅读休闲的积极意义及发展内涵认知不足,部分农民更多地选择赌博、烧香等活动而忽视阅读等能够寓教于乐的休闲方式,因此有必要向农民积极宣传阅读休闲的功能及意义,倡导读书有益的阅读理念。需要增加对农民群体的知识培训,利用文化站等场所开展相应的文化教育,让错过基础教育的农民能够接受到文化再教育,增加其文化素质和阅读能力。也可通过公益组织或社工团体的影响,帮助农民群体掌握更多的阅读技能,推动阅读休闲的自觉选择性。此外,农村地区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图书分享会,加强农民相互之间对图书的交流与共享,培育农民阅读兴趣。并可通过画册、宣传栏等形式,向农民介绍阅读休闲的积极作用和发展意涵,培育农民树立阅读休闲的意识。同时应向农村居民介绍赌博、算命、烧香等休闲活动的弊端与落后性,指出这些活动可能会带来的后果及危害,协助农民自觉减少进行及摒弃落后的休闲方式。
(三)增加面向农村的阅读资源。我国的图书资源存在着城乡二元化的特征,数量众多的图书报刊往往面向城市居民,并以城市生活为内容载体。这就需要图书出版部门加大对农业书籍、农业报刊的支持力度,重视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图书资源,减少城乡之间媒体数量和质量的差距。面向全国的报纸、杂志,也需要正视农村地区广大居民的阅读需求与阅读习惯,增加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报道,吸引更多的农民群体。同时,也应鼓励文学工作者创作更多以农村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促进文学成果切实反映农村状况,贴近农民生活,体现农村面貌。乡村是中国的根基,科研工作者要对中国的农村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自然科学研究者需要加大对农业及相关科学的科研工作,指导农村地区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活动,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者要立足乡土社会的本质,积极探究农村社会的特征与其存在的社会问题。在加大对农村居民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基础上,推广科研成果在农村地区的普及,指导农村居民更好地生产生活。
(四)规范引导健康阅读闲暇。健康的阅读休闲包含了两个层次的理念,一是阅读科学有益、积极向上的读物,二是合理安排休闲时间自觉选择阅读活动。农村地区和谐有益阅读环境的塑造,离不开对健康、科学的图书资源的推广。农村地区可推广《平凡的世界》等以中国传统乡村为背景描述的图书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发挥小说通俗易懂的特征,利用其中与农村生活密切联系的文字描述吸引农民群体阅读。并引导农民阅读《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帮助农民了解自身的生活背景及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状况。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图书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和取缔危害农民身心健康的不良读物,净化农村地区的图书环境。此外,培育农村居民健康阅读的理念也十分重要,需要倡导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适度规划阅读方向,将和谐观念带到阅读休闲之中,推动农村地区阅读休闲活动的健康发展。
(五)推广农村的新媒体阅读。新媒体作为新时期迅速发展的重要阅读表象,在改变传统阅读方式的同时为当代高效运转的社会网络提供了便捷的咨询传播和知识习得。对农村地区而言,新媒体的发展还能够起到打破交往空间阻隔、延伸社会空间范围、促进公民意识觉醒的突出功能。[7](P132)当前,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新媒体阅读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农家书屋、乡村文化站中适当引进电子资源,发挥新媒体阅读的时效性与高效性。同时也要增加对农村居民的培训与教育,使他们掌握新媒体阅读的技能与方法,切实利用好这一形式的阅读方式,帮助他们在农作繁忙、难以利用过多时间前往农家书屋的情况下可以足不出户地在家使用新媒体资源进行阅读。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具有浅阅读、碎片化的特点,推广其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传统阅读方式的保护,应使二者有效结合,共同促进农村地区阅读休闲的提升。
[1]吴燕,张彩霞.浅阅读的时代表征及文化阐释[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刘增胜.农业专业出版社是推动农业出版事业发展的中坚[J].科技与出版,2012(1).
[3]林成策,林毅.山东省城乡居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4).
[4]新闻出版总署,等.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2007-03-14.
[5]赵鹏程,司志敏.农村地区“读书无用论”现象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6]陈育钦.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7]李卫华.新媒体发展与农村社会的新陈代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责任编辑 刘金荣]
G258
A
2095-0438(2017)02-0013-04
2016-10-14
郑航(1992-),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