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蕾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长白山文化的符号特征及传播价值
朱洁蕾
(东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长白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地域文化的典型分支,同时还是吉林文化的特色标志。地域性、物质性、政治性、民俗性、融合性是长白山文化的主要内涵。长白山文化具有崇山的精神信念、尚水的情感认知、敬天的思想意识的符号意义,其传播价值涵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长白山文化内涵、符号特征及其传播价值向人们诠释着长白山的文化精髓。
长白山文化;内涵;符号;传播价值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而不同地域内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不同,便导致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1]因此文化地域性是造就文化独特性的充分条件。在地域文化的范畴内,缔造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亚文化的名称随时空的改变逐渐确定下来,秦陇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闽台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东北文化等文化元素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东北文化如同整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体系一般,同样是综合统一的整体地域文化,它所具有的独特性由其分支文化的差异性与个性化所决定,而作为其文化分支,长白山文化则是个性最为鲜明的部分。
(一)长白山文化的地域性
长白山独特的地理形态成为长白山文化的特殊要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从长白山山脉所处的地理位置,到长白山区域所孕育的多民族人民,再到长白山文化所塑造的东北地域的人文情怀,长白山文化的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北地域。
长白山是东北亚丝绸之路的腹地,东北亚丝绸之路文化由此成为长白山文化的一部分,长白山文化也由此与东北经济命脉联系密切。长白山文化包含生态文化、木帮文化、宗教文化、抗日战争文化等而成为多元复合型文化。
崇山是长白山文化的另一个地域特征。自金朝起,长白山被视为兴国昌隆、国泰民安的神圣象征,在所有山脉中独享最高地位而受到朝拜和供奉。传说清始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便是因长白山圆池中沐浴的天女佛库伦吞食一颗红果而孕育出生,这一彰显“君权神授”的神话因此被载入史册,长白山被视为“龙生之地”,成为大清国龙脉所在。1678年,为保护这条龙脉,康熙皇帝下令封山,设柳条边封禁边界。长白山神圣的地位并不只局限于历代王朝,信奉萨满教的历代长白山人也将长白山视作生命之源,虔诚地守护着这片圣土。
(二)长白山文化的物质性
东北三宝最初为:人参、貂皮、乌拉草,是产于东北的珍贵特产。由于岁月的变迁,当时人们用来御寒防止冻裂双足的乌拉草已经被具有珍贵药用价值的鹿茸所取代。“东北三宝”因得到长白山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的滋养而成为名贵特产。三宝之首的人参不但具有药用价值,同时也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人参种植、生产和加工已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带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2016年9月国家级长白山人参拍卖会启动,长白山野山参文化借助“互联网+”开始走出大山,走出东北,走出中国,作为沟通文化和经济的桥梁与世界连接。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最高山系和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综合体,野生动物有1 225种,野生植物有2 277种。据统计,这里栖息着五十多种兽类,二百八十多种鸟类及一千多种昆虫。[2]中华秋沙鸭、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遭到人为破坏而引起世人警觉后,这片原始生态山地被划为生物保护圈,从而隔绝了杀戮与毁灭。丹顶鹤、梅花鹿、金雕、紫貂、娃娃鱼、金钱豹、黑熊、天鹅、白鹤、猞猁、水獭等野生动物在这片神圣山地中繁衍生息,维持着长白山的生态平衡。
长白山不仅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开发矿产工业基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无限潜力。长白山温泉也是这片区域中的一大特色,富含钙、镁、硫磺等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矿物质,这也成为长白山旅游经济的增长点。
(三)长白山文化的政治性
长白山区各民族在迈向文明社会时,一般都还保留着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政治特色,即制度粗放、因情设治、民主协商、崇武尚战、不事奢华。[3]辽代女真人被分化成十几个不相统属的部落,但所有的女真人对“生命之源”的长白山都怀有虔诚的崇拜之心。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使满洲人在此基础上建立清王朝政权。帝国的更迭并没有使长白山文化受到摧残,因为历代王朝都认为长白山与帝国的兴衰紧密相连,而对这片土地倍加呵护,长白山成为映射王朝变迁的历史文化影像。
长白山文化的政治性同样存在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兴盛之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将军组织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斗,将生命献给了这片土地。解放战争时期,长白山作为革命老区为“四保临江”战役取得胜利提供了保障。
当前,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长白山在吸引资金的同时,也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国家出台了《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2015—2024年)》,以推动长白山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的实施。与此同时,与长白山有关的网站—长白山官方网、长白山综合网、吉林省政府门户网站等的建立,使长白山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四)长白山文化的民俗性
萨满文化是长白山区现居少数民族及其先民多神崇拜的原始文化,这一“万物皆神”的原始拜物教使这里的少数民族将对自然的崇拜、信仰、热爱之情幻化成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各种神的形式,寄托质朴纯真的信念,以期与自然通灵,求得神的庇佑。
民族文化在很多情况下发源于神话,萨满文化在神话累积中遗存至今。“透过无数血腥屠杀牺牲的祭仪迷雾,拂去恍惚癫狂的请神跳神灰尘,那种强烈的向往幸福平安、健康长寿、过美好生活的愿望,那种激动人心、感奋人情的歌舞艺术和那些史诗般的说唱、神话、传说,都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由萨满传播至今。”[4]它已经超越了原始宗教本身,与长白山人民的精神相互交融,成为这些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民俗文化精髓。
长白山文化的民俗性是多元的。满族将自己骨血中的气韵和特质沉淀在剪纸文化中,对鹰的特殊情感和与生俱来的宽广胸襟相互交融,衍生出鹰猎文化;朝鲜族尊老的风俗成为这个民族至上的美德;从辽金至今的渔猎习俗表达着人们生灵得到护佑、生活幸福美满的祈愿……长白山文化的民俗性直接映射了长白山人民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理念、心路历程,是他们社会认知的具体反映。
(五)长白山文化的融合性
长白山区虽地处中国东北部偏远地区,但从未隔绝于各文化的交流融合,高句丽文化、蒙古文化、契丹文化、渤海文化等在此相互交融,不仅影响了长白山区人们的衣食住行,而且也影响了长白山区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建设。目前,长白山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由与肃慎同族系下的满族人构成,但其他民族亦和谐共存于长白山区,长白山民族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满族文化,而是多种文化相互交织、融合,共同促进长白山文化的丰富多样,提升长白山人民的精神境界。1869年,朝鲜人民为了躲避朝鲜国大饥荒而大规模进入中国境内,清政府以优厚扶持政策礼遇朝鲜人民,为其划出垦殖区域。朝鲜族文化随之也成为长白山文化的一个支脉。
长白山文化的融合性特征体现为各民族不断互相借鉴吸收优秀文化。这种融合并不仅限于长白山本地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融合,同样也有与长白山外文化的融合,以及长白山与世界其他国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如今,长白山区每年都举办各种国际交流座谈会、论坛以及文化活动,国际交流平台的建设促进了长白山文化与东北亚其他国家文化的紧密联系,其中韩国、朝鲜与日本是往来最为密切的国家。
卡西尔认为,一切人类文化的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利用符号方式表达人类的种种经验,符号表现是人类意识的基本功能。[5]文化是符号的核心对象,符号是文化的表现形式,符号与文化合为一体,共同诠释人类文明的进程。
(一)崇山的精神信念
山岳崇拜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先人将自己的信仰寄托于山岳,以求现世安稳后世富足。“万物有灵”思想使质朴的长白山人对长白山充满敬畏之情,对灵山的崇拜绵延至今。先民们构想出护佑这片土地的山神、虎神、白衣观音、兴国灵应王、开山老把头等山神形象,尽管在不同的时代对山神形象的刻画与描述有所不同,但无论何时,山民都始终对它们顶礼膜拜。对灵山的自然崇拜或宗教崇拜促成了山与人的精神合一,这种结果衍生出的影响便是长白山文化符号所代表的山的精神。
远古时期,长白山区各民族为了扩大生存疆域频繁迁徙和斗争,这种骁勇善战的尚武精神在日后王朝的建立、国家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史载勿吉“其人劲悍,于东夷最强”[6],透露出远古时期长白山人与生俱来的强劲剽悍的气魄,这种气魄在现代长白山人的身上衍生为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无论是“参把头”入深林放山采参,还是“木把们”伐木放排于汹涌江流,他们都将自己的生命与这座大山紧系,大山饱含的坚毅果敢的气息融于长白山人的精神信念之中,使他们一往无前。
(二)尚水的情感认知
群山环抱着沉寂内敛的长白山天池,沉着谦和的特质在发源于长白山的各个江流支脉中流淌,渗透在长白山人的秉性与生活方式之中。厚重质朴的长白山民风温暖着生活在长白山区的人们,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和谐交往、团结互助,成为长白山地区特有的人文精神。在采参之前,“参把头”们会向长白山山神寄托心愿、祈求福祉,彼此承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高山深林中无论洪水猛兽还是风雪交加,纯真的信任支撑着奔波于山林的人们,齐心协力咬紧牙关闯入巉岩峻岭,相互扶持实现目标。热情好客同样是长白山人的质朴品质,他们并不吝啬于外在物质,给予远道而来的客人以最真挚的欢迎;对于遭遇苦难的人,他们尽一己之力帮助其摆脱困境。
多民族文化汇聚于长白山,相互碰撞,交互融合,但各民族仍保存着本民族文化的淳朴特质。满族人乐观向上,他们以极大的精神力量团结一心度过艰难的时期;朝鲜族崇尚百善孝为先,他们对待老人至诚至敬的关怀精神奠定了这个民族礼貌待人的高尚道德;蒙古族人豪侠勇猛、坦率仗义,忠厚朴实的性格特征使他们与其他各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共同维系着长白山的精神文化。
(三)敬天的思想意识
古人常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7]警醒人们要以一种敬畏和崇仰之心来遵从天的旨意,认识宇宙和自然的规律,依照天道来施行人道,与天地合德。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化在长白山文化之中,生长在这片天地间的长白山人以包容开放的精神、博大的胸襟融汇各族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交流。
天的宽广、博大、包容、纯洁、深沉的内蕴转化为长白山人民的宽厚、宽容、开放、友善等性格特征,在这种珍贵品质的熏陶之下,这片曾经的“蛮荒之地”成了今日多元文化交织而成的“文明地带”。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而成,同样,长白山文化也是由多民族文化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的综合一体的文化体系。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8]长白山文化的包容精神也成就了其丰厚的内蕴。
长白山文化符号所象征的精神特质绝不只局限于长白山山的精神所传递的刚毅果敢的尚武精神、福祸与共的团结精神、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也不止于水的情怀所透露的信守承诺的忠厚精神、热情好客的友善精神、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同样也不囿于天的内蕴中所体现的真诚坦率的宽容精神、虚心求教的借鉴精神、主动接纳的开放精神。长白山精神的博大难以尽述,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顶天立地的红松精神、铁骨豪情的金石精神等都凝聚于大山之中,滋养着长白山文化,渗入东北文化,融汇于中华文化精神。
文化是在人与社会之中产生、发展并被传播的,文化的传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只局限于文化的传承,它所带来的正面效应是多重的。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文化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而经济的增长反作用于文化,文化与经济间的关系实现了良性循环。长白山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独特的符号特征使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主要贯穿于经济建设、文化交流两个方面,通过出版相关书籍、发布影视作品、制作广告等方式打造长白山品牌文化,将长白山的形象传播开来,可以使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长白山文化对长白山区、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区域经济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区域生态经济、旅游经济、医疗经济、工业经济、食品经济、农业经济等的潜在动力。在旅游经济方面,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将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长白山的自然资源价值转变为经济价值,把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市场竞争优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医药经济方面,通过举行长白山国际医药健康产业论坛等形式,利用长白山资源,创新医药产业模式,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名城,发展医药健康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生态经济方面,长白山区域内天然绿色的生态产品已逐渐形成规模,并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营销体系,扩大产品影响范围,拓宽产品销售途径。
在与国际交流过程中,长白山文化代表的则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以宣传国家形象为首要任务。国际间的互动并不只是国家间形象的认知,同时它也是国家间表示友好、文化沟通的方式。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文化产品的流通,二是文化信息的传播。在文化产品流通方面,无论是誉满中外的长白山人参、长白山珍禽、长白山风景等自然界给予长白山的馈赠,还是浓缩长白山文化精髓的神话传说、书籍影视等文化结晶,长白山文化以有形产品的文化形式流通于国际间,成为沟通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往来的桥梁,并以其优质的文化产品赢得广泛认可,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长白山、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域的刻板印象。在文化信息的传播方面,近年来当地已多次举办关于长白山的国际会议,文化信息交流的领域涵盖教育教学、人参产业、医疗健康、旅游发展等各个方面。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长白山成为对外传播本土文化信息的便捷平台。长白山文化形象的代表意义远远超出区域形象,传承着中华文化,勾勒出中国形象。
长白山文化内涵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丰富完善,符号特征不断凸显,向世人昭示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深博大。同时,长白山文化也随岁月流逝不断去芜存菁,在与时俱进中被发扬,也在革故鼎新中被传承。
[1] 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50,127.
[2] 《长白山》编委会.长白山[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14-15.
[3] 李德山.试论长白山文化的特点[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4):76-77.
[4] 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中国原始文化的根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270.
[5] 许正林.欧洲传播思想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478.
[6] 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2219.
[7] 吕坤.吕坤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1396.
[8] 泰勒 爱德华.原始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责任编辑:时 新)
The Symbol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ssemination Value of Changbai Mountain Culture
ZHU Jielei
(College of Literature,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The culture of Changbai Mountai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a typical branch of Northeast China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symbol of Jilin culture. Regional, physical, political and folk integration is a major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Culture symbolizes the spiritual belief of worshiping mountain, the emotional cognition of advocating water, and the ideology of reverence for heaven, and its spreading value covers regional economy and cultuaral exchang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symbolic characteristics and spreading value interprets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Changbai Mountain.
Changbai Mountain culture;connotation; symbols; communication values
G127
A
1008-7931(2017)01-0089-05
10.16217/j.cnki.szxbsk.2017.01.013
2016-11-16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5A8)
朱洁蕾(1994—),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与实务。
朱洁蕾.长白山文化的符号特征及传播价值[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4(1):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