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的消解与重构

2017-04-14 05:33覃雪芹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川东土家族村寨

覃雪芹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的消解与重构

覃雪芹

(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以探究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的消解与变迁为目的,从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于其文化记忆重构的理论路径构建: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充分发掘和妥善保护;充分认识和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和外在价值;实现思维观念与文化记忆的共生。

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消解

土家族与土家族文化一直是少数民族研究的重点对象,在中华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地域的土家族族群相比,四川境内的土家族主要居住于川东一带,其居住地多为偏远的山区,耸立的高峰和闭塞的交通使川东土家族的文化习俗、文化记忆都保持着相对原始的自然风貌,为以土家族和土家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样本。社会的变迁和文化多元化的侵袭,打破了具有地域性限制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场,时间与空间的游离机制促使了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的消解,作为土家族身体记忆的传统体育文化其消解的表征、消解的影响,及如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重构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的载体:川东土家族人及其生成文化的溯源

(一) 土家族村寨体育文化的载体——土家族人

文化现象无一不是以事件中的人为载体的,对土家族文化的研究必须追根溯源,聚焦于文化事件的主体——土家族人。土家族后裔主要分布于川、湘、鄂、渝、黔等省的毗邻地区,分为南北两支。聚居于川东一带的土家族人是土家北支,以达州市宣汉县分布最为集中,有龙泉、河口、青龙、漆树四个土家族自治乡,他们自称“毕兹卡”,与自称“孟兹”的南支土家族在语言上存在较大差异。关于土家族源流的说法众多,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土家族起源的“巴人说”。潘光旦教授曾在对二十四史和大量南方民族史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土家族不是瑶、不是僚、不是苗、不是汉,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巴人后裔的一支。[1]其依据是土家族人现分布的地区大多与古代巴人的分布区重合,并且在民间习俗方面,土家族人与巴人同样信奉鬼神,以白虎为图腾,且土家族宗庙内供奉的是巴族人的部落首领廪君。潘光旦的说法在如今研究土家族源流问题的史料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元代“土司治”到清代“改土归流”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因汉土疆界划分而产生的“汉不进山,蛮不出峒”的习俗使土家族在语言、服饰、民俗上真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催生出了统一的民族意识,成为了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二)土家族村寨体育文化的外延——土家族文化

张良皋教授曾指出:巴文化是楚文化的基础,楚文化是汉文化的前身,汉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主体,由此可推断,中国文明之源在大西南巴域。我们姑且不论土家族是否起源于巴族,单从历史进程、地缘政治和我们生活中普遍的习俗就可以推测,以川东地区为代表的土家族聚居区,给巴、楚、蜀文化打上了深刻的历史烙印,在中华文化的大融合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形成了众多的具有高度民族性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如跳丧舞、摆手舞、茅古斯舞、傩堂戏等。其节日庆典活动繁多,有牛王节、嫁毛虫节、五月节、赶年节、舍巴节、女儿会、六月六、调年会等。[2]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与节日庆典对土家族人来说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土家族春节赶年节为例,其来由是土家族先民跟随胡宗宪讨伐倭寇,在腊月二十九提前过年以犒赏将士,比汉族春节早一天的习俗一直延续至现今的赶年节。土家族后裔通过参与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回顾先辈创业之艰,在现实生活中即表现为民族归属感的提升。可以说,土家族这些独特的民族传统项目与节日庆典作为民族文化记忆深植于土家族人的思维方式之中,被土家族人长期传承,成为了联系远古与现代的媒介与桥梁。

二、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消解的解构

(一)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消解的考辨

从史志、口头叙事和器物基础的坍塌三方面考辨当代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的困境。[3]

1. 史志中的失载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史书、典籍的记录可以推测文化事件兴起的源头、发展的过程、衰落的现实。例如,《华阳国志》中“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生劲勇,数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便进入了皇室宫廷”的记述反映的是川东古代巴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巴渝舞的生成与演进。然而,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事件中存在史志的失载和记录者的缺席,在《宣汉县志》中关于文化和体育方面的记载十分有限,对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记述更是寥寥数语。

2. 口头叙事的断裂

传统文化不仅仅通过史志的方式留存,更通过一代代土家族人口口相传式的传承。“薅草锣鼓”是土家族人劳动活动时的歌舞,有“开场”“出工”“歇气”“过行”“收工”等套式,以百里峡土家族的表演最为著名。然而这种带有传统劳动气息的歌舞在土家族青年中缺乏吸引力,加之新型娱乐活动的繁荣,传统体育项目参与人数的减少导致了口头叙述话语群体的解体。

3. 器物基础的坍塌

作为文化器具基础的文物的丢失、遗址的损坏是该地区文化消解的例证。诸如罗家坝遗址这类的器物基础极其稀少,长期岁月的侵袭、文物保护措施的不力、保护方法方式的不完善导致了众多具有文化价值的器物基础的埋没与消失,比如土家族人残存的147处洞寨中有部分已被自然与人为地损坏。

(二)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消解的表征

ArcView、ArcEditor和ArcInfo是三级桌面软件ArcGIS desktop的三级产品,功能逐渐由弱到强、由简单到全面[4]。ArcInfo不仅包含ArcView和ArcEditor中的所有功能。除此以外,它在ArcToolbox中提供了一个支持高级空间处理的工具集合。ArcInfo还包括传统的由ArcInfo WorkStation提供的应用和功能,通过增加高级空间处理功能,使ArcInfo成为一个完整的GIS数据创建、更新、查询、制图和分析系统[2]。

在广义的文化概念中,文化现象被分为物质、制度、精神等层面的表征,对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记忆消解的解构也可分为此三个层面:

1. 物质文化层面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器物服饰的消失和遗迹的毁坏是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层面衰落的例证。以傩堂戏表演所佩戴的傩面具为例,具有半堂戏12个面具和全堂戏24个面具之分,法器的大小尺寸、图案、质地规定严格、富有象征意义,而在当代川东土家族的节日庆典和传统体育项目中,这些原始的器物服饰在种类和数量上正在经历快速的缩减,傩面具脸谱的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与曾经的器物繁荣形成鲜明对比。

2. 制度文化层面

表现为土家族特有的祭祀仪式和展演方式的逐渐失传。川东土家族特有的传统仪式与展演方式是其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标识,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基本条件。以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项目跳丧舞为例,表演者常模拟人类劳动或战争,采取头、手、肩、腰、胯、臂、脚齐动的方式进行演绎,唱腔时而高亢激愤、时而低沉舒缓,音乐欢畅、无悲戚感,而青年一辈的川东土家族后裔很少有人能够对其进行原始和完整的演绎。

3. 精神文化层面

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的消逝在精神层面表现为族人民族归属感的淡漠和传统信仰的失位。异质文化的渗透和人口的城镇化迁徙令传统体育文化的生态空间被挤占,对时尚生活理念的过度追逐更是替代了土家族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使他们逐渐丧失了对自身民族文化强烈的认同,斩断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根基。

传统文化记忆消解所带来的损失与遗憾是无法估量的。有学者将文化消解与重构的过程比喻为一个民族经历一场大病,即使病愈恢复也会残留诸多的后遗症。

1. 史志中的无奈

在有关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近现代典籍中,由于文化消解的渐进,或限于编纂者的知识深度,或受制于主流的社会价值,抑或是为取悦统治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客观事实记述的偏颇。在诸多历史记述中,川东土家族还曾被认定为是“具有落后文化的汉族”,此乃史志记述的无奈。

2. 学术界的争鸣

例如“端公”是川东土家族巫文化中最重要的法师,古代土家族人遇事便请端公问卜,更有搭建神坛、由掌坛师带领、演出成套跳神动作的“跳端公”。对于“跳端公”的实际用途,学者们往往先入为主地提出各自观点,有娱神说、占卜说等,却忽视了对文化本源的思考和对事实真相的探查,导致各家观点存在严重的片面化倾向。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淡漠

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标志性舞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17)。除摆手舞外,土家族陆续有梯玛歌、哭嫁歌、茅古斯舞等十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序列。但对川东、渝东北地区的土家族而言,他们既具有湘西、鄂西土家族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现象,但这些本身就不发达的文化现象在历史的长河和非物质文化的漠视中逐渐走向衰落,如曾在川东土家族内十分盛行的跳拱、占国、演搬打、玩抱箍子等。

三、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的重构路径分析

(一)重构效应层面——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充分发掘和妥善保护

基于川东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渐消弭的现实,从不同层次的需求出发对传统体育遗产进行充分发掘和妥善保护刻不容缓。首先,在发掘和保护的对象上,应当对相关的史记资料、口头叙事、和器物遗迹等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在重视以器物和遗迹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的发掘的同时,也应当妥善保护现有的以仪式和展演为主的身体记忆。其次,在发掘与保护的力量上,应实现“政府主导、精英背书、媒体宣传、民众自发”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在体现政府指导作用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社会精英的宣传和带动效果,最终使包括土家族人在内的全体民众的自发响应。再次,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应以编写土家族特有的民族资料为主,将传统体育文化的光辉深深镌刻在土家族的历史记忆当中。最后,要将展示和互动作为发掘保护的最终目的。在发掘与保护过程中,可通过实行非遗展厅免费开放、建立文化传习展示馆、进行民间文艺展演等措施,增强了民众之间的互动,使其能够与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实现了发掘与保护的最终目的。总体来说,发掘和保护对象的确立、社会力量的参与、适当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以及最终目的的明确,对于增强当地土家族聚居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意识、改善川东土家族的民生、促进文化的延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二)现实价值层面——充分认识和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和外在价值

首先,避免将传统体育文化仅仅作为资本展演的工具,应利用其健身娱乐价值服务群众,实现民众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这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壮大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其次,应注重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开展,特别是在土家族聚居区的中小学,可尝试开展更多与民族传统习俗相关的体育课程,使土家族人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再次,传统体育文化虽日渐式微,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号召力,正如李汉荣在《一个古老的村庄消逝的前夜》中表现出的浓厚乡园情节和人文情怀一样,人们寻找民族归属的情节决定了传统体育文化永久具有生长的空间,充分发挥其社会整合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对族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的提升具有建设性意义。传统体育文化的外在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向资本转换的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但在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中,应尽力保持其原始风貌、保证其人文和历史价值的留存。应当认识到的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利益共同体。但在现实操作中,依旧存在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不能兼得的纠结,[4]应结合民族文化的实际,对内外双重价值的发挥方式加以协调,最终实现内外价值的共赢。

(三)文化共生层面——实现思维观念与文化记忆的共生

在现代思维观念的渗透和冲击下,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记忆正遭受着逐渐消解的危险,对其进行合理的重构是实现文化记忆传承的必经之路。与对待其他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在土家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构过程中,应秉承去伪存真的理念,坚持实用主义与文化传统兼顾,注重现代思维观念与传统文化记忆共生。土家族有着悠久灿烂的传统体育文化,其展演方式源于族人的现实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反映的是民族本身和其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川东土家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对拓展我国基本体育形态及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价值和意义。[5]川东土家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融汇了太多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兴衰以及众多难以磨灭的记忆,成为维持本民族凝聚力的最重要手段。实际上,思维观念与文化记忆的共生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微观领域,同样也存在于宏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当中。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历史变迁,人们在经受传统文化记忆规训的同时,也受到来自西方各国思潮的不断影响。然而,我们在多种思维观念、意识形态的冲击下,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本我”意识,在“本我”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现实与传统的共生。[6]所以,无论对于同为中华民族一员的我们,还是土家族的青年一代,都应当尊重土家族原始的民族传统,正确看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将“和而不同”的华夏文明理念贯彻始终。

[1] 潘光旦.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巴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89-96.

[2] 土家族[EB/OL].[2017-03-10].http://baike.baidu.com/.

[3] 谭晓静.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5:107-170.

[4] 刘魁立.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反思[J].民间文化论坛,2004(4):51-53.

[5] 孙德朝,文格西.近60年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4):356-357.

[6] 谭永洁.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刍议[J].中国体育科技,2005(6):53-55.

[责任编辑 范 藻]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ujia Villag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 East Sichuan

QIN Xueqin

(P. E.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ichuan Dazhou 635000, China)

By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field survey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hanges in East Sichuan and digestion of Tujia villag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memory for the purpose of study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cultural material, system and spirit, then discuss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theoretical path of cultural memory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1)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o fully explore and proper protection; (2) the full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value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3) the symbiosis ideas and cultural memory.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ujia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ujia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memory

2017-03-17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TY2016202)

覃雪芹(1976-),女,四川达州人。讲师,主要从事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G127

A

1674-5248(2017)04-0031-04

猜你喜欢
川东土家族村寨
土家族情歌
土家族
无蚊村寨丁屋岭
村寨——海坪彝寨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特色村寨
布瓦雄碉与川东碉楼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川东含硫气田气井井下管柱腐蚀特征分析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