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现状、意义与价值分析

2017-04-14 02:37王莉萍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教育

王莉萍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成县 742500)

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现状、意义与价值分析

王莉萍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成县 742500)

主要探讨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现状、意义与价值,并提出PBL问题式学习模式相关设计,希望为创新教育进程提供有价值的问题解决方案。

问题解决;创新教育;现状;价值;PBL问题学习模式;应用

现如今,我国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希望基于创新教育理论来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因此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当中,就希望深层次探寻素质教育价值,提供对创新教育理论建设必备的相关认识,进而拓展问题解决思路,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解决创新教育体系,为未来素质教育更好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现状

国际创新教育思想理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它是为了提高国家国民的创新能力。为此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就曾经提出要将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同时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提倡 “教育的核心就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而亚洲日本则在本国的《学习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问题解决”教育思想要提升到法律层面并有效固定下来。在世界范围内,国际教育协会也专门成立了“问题解决模式与应用”专题研究部门,专门基于问题解决理论来研究创新性教育。他们认为这种教育应该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立足点、出发点甚至突破口。

中国人讲究民族创新,讲究忧患意识,所以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民族创新精神”也成为国家发展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在“钱学森遗嘱”中就提出了关于中国高校发展教育一定要培养创新思想人才的论断,这也是针对我国国内高校缺乏教育创新精神所提出的,这种论断与呼吁也更加激发了中国人对于民族教育与创新的危机忧患意识及紧迫感。

国内在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研究方面在近30年迎来热潮,现阶段,问题解决已经成为教育创新观念的主导思想,它影响了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向教学方式的延伸,希望改善教育内容与学生个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育改革突破。当然,国内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现有教育体制还依然停留在具体操作方式层面,并没有针对创新教育教学理论来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也并没有深入学生心理层面来寻求突破口,而且立论依据不够明确,理论基础也不够扎实;第二,虽然教学过程对某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有所关注,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创新能力教学及学习方法,可操作的、基于思维开拓层面的可行性教学模式并不多,有效性与实用性也远远不符合要求;第三,学科局限性过强,没有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相互之间协作研究体系,这使得某些资源在学科之间无法被分享通用;最后,研究成果相对零散,基本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1]。

二、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意义与价值

(一)研究意义

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其研究意义就在于满足了现代教育对教育对象的创新教育培养、对生命教育的创意挖掘以及对素质教育的价值解读。

首先,创新教育培养所培养的正是民族创新精神,它重视学生现代理念教育,而摒弃了传统守旧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为学生建立了更加新颖丰富的创新教育模式,它将 “问题解决”作为创新理念关键,也由此产生了重大的教育价值,深层次挖掘了教育本质内涵,发挥了其教育应有的育人作用,那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需求的积极培养。

其次,它对生命教育的创意挖掘有足够深度,因为它将人类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问题解决视为是创意挖掘的关键,提出了“问题生命活动理性”这一论调。它认为,人类的生命活动因问题与困难而生,而问题与困难又因生命活动而存在,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人类之所以有问题和困难产生是因为他们追求和向往新生活,这就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即追求是因为要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因此对于人类而言,发现问题只是生命活动的开端,解决问题才是生命活动的最大本质。

再次,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强调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积极改变,它消除了传统“高分低能”现象的教育顽疾,为学生能力综合提升奠定了基础。它的主要践行途径就是引导学生进入关于问题解决的生命活动与学习活动当中,希望学生在此环境中能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希望学生做到的内容。另一方面,问题解决理论的提出也弥补了此前创新教育理论所存在的理论空白,它应该成为未来创新教育理论实践发展的必备基础。

(二)研究价值

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价值体现在创新,第一,它是对创新能力的本质化拓新,它一改传统局限于单纯问题解决的狭隘思想内涵和固定思维模式,它充分肯定了问题理论中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及思维,即问题解决应该成为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本质。由此立意开展的创新教育活动也更加有意义、有深度,这也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价值之一。

第二,它实现了对素质教育含义的有效开拓与更新,因为将创新教育置于问题解决理论之上,其目的就是希望扩大素质教育的范畴,将素质教育活动与创新教育本质联系起来,解决其中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这让未来的创新教育研究视角更开阔。

第三,在加入问题解决理论之后,创新教育内涵也有所更新,它将问题解决理论与克服困难有机联系起来,进一步凸显了问题解决之于学生学习能力内在培养的重要性,也可以将其视为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又一次内涵拓新。

第四,问题解决理论的加入实现了对创新教育理论空白的有效填补,可以将其视作教育理论创新,体现了教育长期革新发展的现实进取价值[2]。

三、基于PBL问题解决模式的创新教育研究

(一)PBL问题解决模式的基本内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解决模式也叫做“问题式学习”,它将学习环境及内容设置于相对复杂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当中,希望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来合理解决教学问题,最终挖掘学习到那些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换言之,这是一种自主学习及终生学习的能力塑造过程。客观讲,PBL所构建的知识基础是灵活且宽广的,这一方面在于它发展了行之有效的问题解决技能,一方面也在于它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一种典型的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模式。

从实质内容来看,PBL非常关注经验学习,它通常围绕现实生活中某些结构不明确的问题展开调查,寻求解决方案,因此在问题解决理论融入以后,它所为学生提供的教育体验则更为真实生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构建知识框架,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联系起来。

(二)PBL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应用价值

PBL问题解决模式拥有较高的教学应用价值,首先它就培养了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因为它恰好为学生提供了创新思维起点,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希望学生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客观讲,PBL所培养的是学生问题意识,它以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实际内驱力,并以问题为中心,烘托整个教学氛围,使其更加民主和平等。教师在这一模式中会精心设置有关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如此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合作互助机制下,问题就可能被解决。再者,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想象力,以自身对已学习知识的理解来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并加以论证。这也是在培养学生创造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希望通过PBL的融入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体现了PBL理论融入创新教育的最大价值。

一般情况下,PBL模式都是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的,在组内学习及组间交流背景下,学生不但解决学习问题也能形成良好交流沟通,完成有效合作任务过程。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学会把握交流的机会、方式和语气,需要获取所需要的一切资料,这些学习活动都为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存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基于PBL模式的案例分析

基于PBL的问题式学习模式强调学习应用过程,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给出了PBL模式下的具体教学案例。

1 案例内容

本案例教学内容采用的是初中《生物》第二册第三章《环境保护》,所针对对象为初二学生。课程内容以生态平衡概念为主,主要以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被破坏为主要问题,并交流讨论得出问题解决方案。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为多媒体教室、与环境污染相关的教学软件、各类环境保护书籍资料等等。

2 教学目标

希望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能够了解现今我国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严峻形势,明确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其它对于人类的各种危害。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PBL模式下懂得如何合作学习、分享资源并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大步骤,首先是提出问题,让学生首先预习阅读教材内容,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上显示PPT,告知学生本课学习目标,并导出问题,导入新课,同时也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遗留的问题记录下来。比如说“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哪些作用?”、“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什么?”、“我国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环境污染是怎样造成的?又该怎样治理?”等等。

其次是分析问题,教师为学生分组,并同时辅助学生分析问题,创造假设,按照环境污染的五个方面(大气、水、固体、土壤、噪声污染)来基于学生兴趣喜好分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陈述员,而且角色要进行轮换,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PBL模式下的学习过程。然后是提出假设,主要以清单形式来列出问题,并指导给出组内每名学生的分工任务,最后确定课程研究计划。

第三是探究并解决问题,教师会与每一组小组成员保持交流,辅导他们正确展开学习过程,基于所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帮助,特别是针对学生在PBL模式下所遇到的难题给予辅导。

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获取第一线资料,然后回到班级进行综合讨论,列出环境污染问题并分析其危害性,设计网页并得出最终小组问题解决方案。

第四要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将每一组小组成员所研讨的内容成果在多媒体平台上展示,供全班师生交流,并联系课上所学内容探讨有关生态平衡的相关知识,强调学生应该保护自然,遵循生态系统客观规律,以长远的眼光来综合看待生态系统治理问题。基于此,让小组成员设计环境保护网页,同时提交学习报告。

最后是评价总结,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反馈来给出适当反馈,提出共性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同时要根据评价量表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基于五个方面来展开,能力提升、合作状况、知识获取、学习态度以及最终报告作品,通过这五方面来评判问题解决质量[3]。

总结: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探讨了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现状、意义与价值,希望以科学视角来看待教育创新过程,灵活运用问题解决理论来开拓学生思维,为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能力教育提供可行性操作方案。

[1]黄光荣,邹红霆.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性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1-4.

[2]黄光荣.问题创新教育的哲学理性蕴含[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6):1-3.

[3]刘晓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2.41-48.

G420

A

1009-8534(2017)05-0077-02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名称:互联网+背景下高师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教育改革研究,编号:yb145

王莉萍,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公共教育学和公共心理学

责任编辑:徐向阳

审 稿 人:宋 斌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神秘的混沌理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