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乾斌 周健
金堂县推进返乡创业创新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曹乾斌 周健
近年来,成都市金堂县落实“东进”战略,承接“一山连两翼”城市布局,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工作,先后获得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西部地区农民创业促进工程试点县等称号。
政策带动支持创业创新。金堂县成立了发展回引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开通创业绿色通道,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强化人才引进、载体建设、成果转化扶持力度,完善用地、能源、税收等措施,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健全权益保障维护机制。截至2016年,全县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基地21个,组建创业团队36个,指导创业项目96个。
强化科技引领创业创新。金堂县健全“院县合作、人才科技共建”机制,与中国农科院、深圳华大基因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成科创载体23个、成果转化载体36个,与省农科院共建全省首个羊肚菌人工驯化核心示范基地。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体系,开展创业创新项目100余项。实施“返乡下乡人才培训计划”,培训、选拔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2733名。
搭建平台服务创业创新。通过菁蓉·智创港、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以及乡镇社区服务机构等平台,孵化创业创新项目、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构建统筹城乡就业的资源市场服务网络,积极为回乡创业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做优融资服务平台,目前已为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提供小额贷520笔5860万元。
探索模式深化创业创新。制定实施“三区两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纲要,建成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园区)110个。培育现代物流、技术服务、电商本土企业25家,吸引聚集创客200余人,开办网店400余家,吸引农民工从事“互联网+”产业5000人;打造观光体验园130家,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多元增收。目前,全县各业态创业创新10万余人,年创产值80亿元。转移就业总规模常年保持近30万人,每年新增转移8000人以上;带动转移就业13万人,占县内转移就业总数的50%以上。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35.3%,逐渐成为增收致富新动能。
缓解了空巢留守等社会矛盾,激发了基层发展活力。全县返乡农民工土地流转3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1600余户,领办家庭农场270个、合作社500余家,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
优化了农村基层组织结构,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在创建农业园区、家庭农场、进入专业合作社的返乡农民工中,党员分别占13%、15%、8%,他们积极传播先进的政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有效改善了农村面貌。
一是面临“资金”瓶颈。大多数农民工回乡创业初期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租地建厂和设备投资后缺少流动资金、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突出。
二是面临“人才”制约。回乡创业实体没有优厚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加盟,难以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只能走机械模仿或处于产业链底层等粗放的发展道路。
三是组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民工回乡创业主要是以分散的非组织化方式进入市场,松散脆弱,缺乏柔性的、集体行动的协调制度,单靠自身力量很难实现持续发展。
四是面临较大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和经营状况等的不确定,农民工回乡创业一旦失败,往往面临着比单纯外出务工更大的生存压力。
加快孵化器建设。依托金堂县创业孵化基地和淮口双创小镇的功能,紧密联系县城内的4所高校,在前期返乡创业创新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具有金堂特色的科技孵化器发展模式。
强化宣传引导。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进一步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培训,重点提高返乡农民工在识别创业机遇、选择创业项目、规避创业风险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创业辅导制度,帮助创业农民工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完善服务体系。打造项目平台,建立创业项目库。打造孵化平台,为进入创业园区的农民工提供初创期服务。打造服务平台,依托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开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
加强资金扶持。进一步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改进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信贷支持。
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和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推行负面清单制度,降低创业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
(作者单位:金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