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鑫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促进公路交通专业学生就业研究
□贺鑫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61)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新特点,经济上的新常态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同时也对就业市场产生了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针对性的对公路交通专业学生就业提出解决对策。
经济新常态;公路交通专业;大学生就业
经济新常态主要特征体现在:首先,经济发展的增速方面,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过去超过10%的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以每年超过10%的增长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也付出环境污染的代价。其次,经济发展的方式方面,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的动态调整过程。一方面,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教育和医疗等民生行业投入不足。再次,经济发展的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消费逐步成为需求结构的主体,从增量扩能转为调存优增,调整生产资源的产业配置。最后,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从过去的驱动向新引擎转变,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将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当经济增长速度高速发展,企业会采用扩能增产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GDP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扩大,同时使得企业用人需求增加,新增岗位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会使得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过去第二产业占支柱,产业结构优化会带来传统行业的调整,使得该行业学生预期就业岗位不足,结构性失业。公路交通专业属于土木工程,毕业生主要是进入工程建设企业,例如中交、中建、中铁等国企施工单位,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交通属于第二产业,同时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家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经济新常态下加速了企业的优胜略汰,也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要懂得经济新常态的影响趋势,更好地选择发展前景好的行业领域或就业单位。
一方面,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落实好毕业生落户等政策,支持和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毕业生开展创新创业,要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和资金的支持,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
高校根据国家战略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了解社会需求,确定合适的专业设置和优化的教学内容等,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例如长安大学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施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成立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和交通工程(国际班)两个专业,以传统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为基础,开设一些国际化特色课程,教学上通过英语强化和双语教学,让学生具备双语环境下的交流能力,并配备有国际化师资建设等创新教育方式,为中国大型企业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英语,掌握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熟悉国际工程项目所必须的专业素养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经济新常态下,公路交通专业的大学生们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在大学期间要扎实学习好专业知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去用人单位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主动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
[1]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就业创新[J].中州学刊,2015.2.
1004-7026(2017)20-0030-01
G647.38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20
贺鑫(1990-),男,汉族,山西洪洞人,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