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一帆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思考
□郝一帆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本文通过详细描述经济管理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为更好地建设农业现代化的提供参考与借鉴。
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现阶段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其公共基础设施处于落后阶段,无法发挥作用。到目前为止多数农村存在的基础设施也是从1960至1970年间修建遗留的。对农业投资来说,其主要来源于市场投资、国家投资、村民投资三方面。然而由于农民的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投资力度也相对较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的农村基础设施也都是来源于国家的投资。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尚不平衡,在财政收入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也容易导致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项目建设存在量少质低的情况,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难度。
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的计划经济管理也被政府用作市场经济调控的一种模式。比如说,对各地区的粮食与农产品的种植方面都用相应的定额制度进行控制,这也相对制约了市场经济在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发展。经研究发现,从2005年开始,在国内针对农村建设的工作会议上已屡次提出要优化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贯彻农业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由此也表明现阶段国内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已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不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社会主义中始终扮演着推动社会发展的助力。因此,大力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必不可少。然而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处于落后阶段,地区经济发展不稳定,同时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认知度也存在普遍偏低的情况,因此针对农业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也难以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质需求。
要想解决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济问题,必须健全经济管理体制。以提高科技与生产要素的质量水平,对相关的工商部门进行合理管制,建设更科学合理的经济服务制度与市场体系,进一步将生产传统化推向农业工业化、科学化和集中化的科学时代,在生产的源头上提高自身的农业竞争水平,有效促使国民经济走向健康发展的持续道路。除此之外,对农业机具补贴的大力推广政策更能有效解决其经济管理的问题,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与机具的使用进行大力宣传,建设农机服务机构,对农机大户进行大力扶持,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优化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强化农业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质量。
按照现阶段实际国情逐渐深化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实现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加强现农产品的生产质量。此外,应当按照现在的情况选用科学系统的对策实现现代农业的生态化、低碳化与高效化。比方说,在农业多元化与多产业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将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实现纵向化,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在使用现代科技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尤其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1、不断培养以科技为基础的技术型人员与农民。要想增加现代农业人员的技术知识,就必须不断加大对农业人员或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2、按照实际需求合理增加对科技研发的资源或资金的投入。实现科技理论知识和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与发展农业技术与新产品,不断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高效发展。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实现加大农业经济的管理力度必不可少,在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提高对农业生态化的发展速度,以便能够更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农业往现代化与科技化的道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领域现代化和国际化。
[1]闫金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基于日本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7(3):32-35.
[2]韩煜.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1):74-76.
1004-7026(2017)20-0022-01
F323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