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侠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拉斯普京文学创作中的生态观
张国侠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文章从生态批评角度对拉斯普京的作品进行新的解读,不仅分析其大量文本中蕴含的生态问题,还进一步追问其作品隐含的社会生态、终极关怀的问题。拉斯普京眼观现实,秉持批判的武器,向现代文明开战,直面针砭当今俄罗斯道德滑坡的社会现实,揭示了人类奴役自然的可怕现实,对走上不归路的现代人指出皈依的道路。
拉斯普京;生态文学;宗教
作为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乡土作家,拉斯普京的作品呼吁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人类、自然、家园的良好关系,建设温馨的人类生存和心灵的家园,更进一步的是,他还更深入地探讨了解决生态危机的途径。
纵观拉斯普京的作品,自然与人类是平等相处的。拉斯普京认为土地既是生产的对象和客体,同时也是生命主体。拉斯普京认为土地支撑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并形成生活方式、传统道德、审美意识。拉斯普京高度关注人与土地的关系。拉斯普京笔下的的人物多与土地休戚相关,如达丽娅对马焦拉岛的眷恋、伊万·彼得洛维奇对故园的怀恋、安娜对土地的依恋,读来都引人入胜。拉斯普京笔下人物紧贴大地,他们的哀愁最终由大地来拯救。
农村是俄罗斯文明的发源地,农村蕴含的美好一切,是作家理想架设的桥梁,是传统道德的停靠的港湾。在《告别马焦拉》中,拉斯普京塑造了达丽娅为代表的老一辈俄罗斯人的内心精神生活,全景揭示了故乡土地对他们精神成长的滋养关系。或许作品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更能体现拉斯普京的本意:不眷恋自己的故土的人,如风中的蒲公英,只能做无根的飘摆。拉斯普京的生态创作固然直指生态危机,但拉斯普京始终高擎一个以大地为母亲的思想,耐心忠告俄罗斯人要尊重自己的土地、自己的祖国。拉斯普京的作品更始终渗透着拯救生态应时不我待的态度,停止戕害大自然的行动不应迟延。拉斯普京告诫人们,“土地不仅仅是人类自己的,它是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体现了拉斯普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主义生态观念。
社会生态的失衡必然导致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的危机。拉斯普京身经苏联发展、建设、解体等事件,目睹了诸多沧桑巨变,对俄罗斯人的心灵震荡十分熟稔。拉斯普京有此方面的现场感,对社会动荡、信仰缺失等现状了解透彻。拉斯普京有一腔救国救世的思想与热情,作为人性关怀的人道主义者,为十字路口徘徊的俄罗斯人找寻未来方向。
拉斯普京从自然生态破坏探析社会文化原因,借助生态意识诊脉社会,探寻社会混乱和失序失衡的病灶所在,并试图开出医治的药方。拉斯普京早期的几部作品《给玛丽娅借钱》《最后的期限》《告别马焦拉》等作品,意在劝导人们守望自己的土地,固守优良的文化传统,警示人们如果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将成为无根的浮萍,精神无所寄托,人性将会走向堕落。国家剧变后,拉斯普京的创作有了新变化,几乎绘制了俄罗斯现实世界的全景图:展示了俄罗斯当代社会的图景:暴力犯罪数见不鲜,政府机关人员贪腐堕落,社会欺诈横行,贫富差距加大,失业率节节攀升。拉斯普京的生态创作固然直指生态危机,但对人性复杂性的展示同样精彩。他对环境变迁的持续关注,始终与人类的心灵波动相关联。稍后的创作,聚焦现代文明催生的种种异化现象,即表现了人际冷漠、道德沦丧、人为物役、自我迷失等人性的堕落;作品《为玛丽亚借钱》描写了人的自私和冷漠,当玛丽亚身处逆境四处用钱时,往日的朋友纷纷躲避或者说出一大堆理由,完全不念往日恩情。
阿诺德·汤因比说过:“人类将会杀害大地母亲,抑或将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滥用日益增长的技术力量,人类将置大地母亲于死地;如果克服了那导致自我毁灭的放肆的贪欲,人类则能够使她重返青春,而人类的贪欲正在使伟大母亲的生命之果—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价。何去何从,这就是今天人类所面临的斯芬克斯之谜。”[1]
拉斯普京作品屡次塑造老太太的形象,她们热爱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往,珍爱自己的家园,珍视人与土地、人与历史传统的联系。这些老太太集合了人类优良品性,她们历经沧桑却不改一派赤诚。这些形象对俄罗斯人思考当下困境,解决人们道德滑坡、价值失范等问题,她们是先行的标杆,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人。拉斯普京回归自然的主张,实际上是在寻求善的本源,在纷繁中净化人的灵魂,使失落的人找到纯洁、善良。
拉斯普京曾经深刻地表述过如下的话语:“在文学中首先应当描写内心生活、精神生活,而不是理智的生活。我们的理智,往往是愚蠢的理智已太多了。而良好的内心、正确的精神却何其不足!我们的主人公和我们过的内心生活愈多,对我们将会愈好。”[2]拉斯普京生态创作另外一个用意,是力图解决苏联解体后国民信仰丧失、物质至上等精神危机,试图为俄罗斯人民找到一条救赎的道路。多年来,拉斯普京真诚求索,一片赤诚向道德,两眼锐利寻批判,希望对道德失落中的俄罗斯民族振颓起溺,靠厚实的系列作品发出精神救赎的天问。
一以贯之的是,拉斯普京一生始终不渝探索着精神回归之路离不开宗教信仰。拉斯普京要实现心中的伟大宏景,即帮助俄罗斯人民“建立心中的秩序”。拉斯普京的宗教意识在90年代后半期创作色彩更加鲜明。“普京的思想急剧地向宗教靠拢,宗教思想和情绪在许多场合下变成拉斯普京的作品的思想契机和主人公的精神归宿。”[3]
拉斯普京主动皈依宗教,追求的是“超越本体与终极意义的精神”,探寻一种永恒的价值。换言之,宗教作为一种精神钙质,如血脉一样融入了拉斯普京的创作,唯此才能召唤作品中的人物迸发出博大的人道主义和人类之爱。前文追述了拉斯普京超拔的历史忧患意识和道德使命感,而道德和宗教天然相亲,均帮助俄罗斯人抵达生命的终极方向。拉斯普京几十年来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希冀参透生命的终极价值和意义,皈依宗教使拉斯普京在渡己的同时也渡大众。
纵观拉斯普京一生,其文学创作张扬的生态理想不脱人与自然的恶化关系,不离人性的堕落和信仰的危机。拉斯普京为俄罗斯人民开出的药方,是要向俄罗斯民族传统索要精神能量,始终保持人与土地的血肉联系,是要站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综合平衡点上寻求社会的发展。
[1][英]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M],徐波,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29.
[2][苏]瓦·拉斯普京.文学能帮助人[J].戴经纶,摘译.苏联文学,1993(3):81.
[3]任光宣.“新的拉斯普京出现了”——拉斯普京近年小说创作述评[J].俄罗斯文艺,2001(1):27.
[责任编辑 王占峰]
I106
A
2095-0438(2017)09-0076-02
2017-04-11
张国侠(1977-),女,黑龙江庆安人,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俄苏文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计划成果(125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