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协同育人”理念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7-04-14 00:13辛明远陈丽丽
山西农经 2017年1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导向应用型

□王 永 辛明远 陈丽丽

(黑河市学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99)

浅论“协同育人”理念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王 永 辛明远 陈丽丽

(黑河市学院 黑龙江 黑河 164399)

目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的市场越来越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亟需创新,以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协同育人”理念因将课程设置改学科导向型为专业导向型而备受关注。本文试论“协同育人”理念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协同育人;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国际背景下,愈发要求高校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十字形”人才。但由于国内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建设局限等因素,应用型高等教育理念很长时间没有被我国高等教育所接受。虽然普通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打下了基础,但实质性进展不大。

1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应在切实依据办学定位,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全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协同育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实际需要重构课程体系,着力合力共建和协同创新,大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改革可以从弘扬体育精神、培养健康意识、学会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进行。这些改革都不能脱离一个基石,即以“协同育人”基石,同时不违背一个准则,即“以人为本”的准则,“协同育人”和“以人为本”是我们进行公共体育课改革的创新源泉和根本考虑。

2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一要开展合作办学和协同育人教育发展模式,二要创新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新的实际操作性强、教学收益显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大体可以概括为:改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具体构建建议如下:

2.1 基础课要适用,课时适当下调

在基础课有保证的情况下,建议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协同育人的总基调,适当下调基础课。这样既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开展实践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知识进行社会实践应用,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2 专业基础课要管用,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降低重复性

当前的社会是快速发展、告诉运行、强调实际应用的社会,学生可以多渠道全方位的收取知识,致使其普遍接受能力便有所提高。因此,在这种社会背景和学员能力的情况下,建议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基准,而且要求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知识进行优化整合,已达到教育最优化的目的。

2.3 专业课要理论联系实际

在社会实践专业引领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目的要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强调要依托实际,借助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好协同育人有利条件,把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使人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培养出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 学科专业适应地方

学科课程体系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内涵建设的关键,也是目前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高校要充分利用所持优势,借助各种有利条件和合作机会,重构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构架,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学科教学理念变成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学科教学理念。设置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科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不只是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评价机制改革学习内驱力调动,从课程体系构架上系统考虑,有序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硕士学位建设。

各高等学校要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不断健全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在学科设置上形成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了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定向培养班、“学产服用”合作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培训机构五类校企合作平台等。

4 科学研究服务地方

在“政校行企”各方推动下,科研创新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科研平台和团队建设成效明显,科研项目获准数和经费资助额度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从而高校在支撑区域发展与产业行业能力、社会发展研究能力等方面都有不断提升,为构建“学产服用”一体的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在转型期的普通高等院校中,依托培训机构等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专业强镇”行动计划,对接镇街,对接支柱(特色)产业及镇街内的学校,实行对口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政策建议,得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5 文化传承引领地方

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院校性质进行准确定位后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院校性质为办应用型本科教育,开展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协同育人”方案的建立和开展正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院校性质,不断借助地方高校的文化氛围引领地方文化的发展。

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的重要场所,特别是高等学校,要在人才培养当中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凝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价值体系,把学校社会科学价值观融入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体系当中,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制定大学章程、理顺大学内部治理思路、完善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把我们的价值取向、办学理念融入进去,充分反映学校的品位和价值取向,是很重要的是思想性和做好顶层设计。将大学的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不断深化“协同创新”的功能,将会使高校的文化建设不断引领地方文化发展。

结束语

根据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各转型期的普通高等学校抓住契机,以“协同育人”的理念为导向,以模块化教学改革为抓手,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破学科定势,打造模块化课程,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收到了显著成效。在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后发现,以应用型为培养的高校毕业生在以下方面能力突。一是综合素质较以前大幅提高。二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学生全面发展效果显著。四是社会满意度有所提高。五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六是应用型院校的招生分数线逐年上升,毕业生就业形势好。

由此可见,转型期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依托区位优势,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加强“政校行企”多方在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上的合作,尤其是在“协同育人”方面,不断把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下移,渗透到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法力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004-7026(2017)10-0084-02

G718.5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0.059

黑河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编号: XJG201608)。

王 永(1979-),男(汉族),黑龙江省绥化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辛明远(1983-),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技术和教育管理研究。

陈丽丽(1986-),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导向应用型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偏向”不是好导向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犬只导向炮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