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
王 虹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 214153)
当今,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不同社会价值观的冲突日益加大,我国民众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极大挑战,尤其对大学生影响最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去,因此,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社会思潮;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十八大”上提出的,凝聚着我党和全国人民、全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首次从个人、国家、社会、民族多个层面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党和国家努力的方向,社会与民族追求的目标,显示了人们对自由、全面发展的期待,明确了中华民族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伟大战略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及未来中国发展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关系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所以必须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尤其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必须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在此情形下,所高校必须积极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途径,系统地、有效地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只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获得普及,变成青年学子个人的价值取向,才能真正引领大学生思想趋向,约束大学生行为规范,堵塞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因此,高校需要认真培育,更需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将其融入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大学生个体发展和专业建设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道德实践中成为引领风尚,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坚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积极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和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情感丰富、独立意识强,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当下做起,身体力行地践行,并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目的。
(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度尚欠深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24个文字高度凝练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最深层的思想内核,概括了社会价值的本质和特性;高度系统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容,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抽象、理论和系统的表述。这种抽象、理论和系统的表述和同学生容易接受的具体、感性的认知方式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对其蕴涵的深刻思想、历史背景、社会价值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等问题的理解。
(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尚需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开放、活跃,对当今呈现出的多元化价值观和社会思潮容易包容和接受,而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却渐有偏离趋势。这就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不断受到挑战,使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也不断受到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原有的信仰产生了动摇,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尚需提高。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度不强。高校思政课是大平台和主阵地,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让大学生理解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准则内容,以及三者之间互为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不断产生新理论、新成果,才能形成我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问题上的“最大公约数”。可是在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只呈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强调了培育与践行的重大意义,而没有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切入点,不能完全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更做不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由此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而无法完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更谈不上入脑、入心。因此,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能的不二选择。
(一)积极创新教育观念。当今世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呈多元化的发展,原有的教学观念与当今知识信息的大爆炸完全不匹配,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如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仍然延续以往的“填鸭式”或“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不仅无法满足对知识的渴求,更无法较驾驭课堂,自然谈不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了。创新教育观念就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并根据90后学生的特点和学生不同的专业背景,因材施教,增加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关注、思考和践行,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
(二)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当下要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就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致力于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增强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力,所以高校才会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使之行之有效。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经历了从学习苏联体系到结合中国实际,再到建立自己的体系,是一个引进到消化再到创新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依然是一个重理论和研究,轻实践和应用的过程。虽然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大学生的真实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启发的现象,难以改变大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问题,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热望。因此,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目标必须切实掌握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切实融合起来,不断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力度,这样才能使课程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实践教育环节。只有加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入耳、入脑、入心,所以必须推行教学改革。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案例化教学模式,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作为指导思想,以“理论为体,实践为翼”,实现教学过程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案例化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的实践性,从任务目标、案例化主题、拓展材料、课外实践学习评价等多个方面,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实现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培养,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案例教学模式重在案例,老师按照教学任务设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后进行分析,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启发式和互动式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案例给学生营造的一种虚拟的认知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案例之中,参与问题的认定,做出准确的评判,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合理的建议。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注重概念和理论知识灌输的“填鸭式”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以此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构建合理考核机制。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考核,能发挥教学考核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因此构建合理的课堂考核机制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那么,如何构建合理的课堂考核机制呢?“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贵之处。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评价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来实现。所以高校思政课要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在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基础之上,通过考核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能否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进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想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就不能急于求成,还需要学校和社会、家庭多方面形成合力,做到时时践行、事事践行、人人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工作常态化。当然构建合理的考核机制,还需要学校层面高度重视核心价值观教学工作,从政策、经费投入和师资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引导全体师生的自觉践行,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此才能全面、准确、合理考核、评价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实效性,切实引导大学生树立为祖国、为社会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理想。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重视宣传教育,更要积极探索实践,在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和坚持不懈上下功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贴近生活,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只有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真实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急他们的所需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能借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灌输变成主动的思考和积极的研究,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从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不断适应高校课程改革趋势的要求,引导大学生将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密切关注民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帮助他们排除一切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干扰,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澄清理论上的是非,理清思路,解决认识上的迷惑,坚定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战性和创造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最终目的。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发(2014)59号〕[Z].2015-01-19.
[3]王虹.“嵌入”课程教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兼论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改革[J].江苏高教,2017(8):102
[4]江胜尧.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2(8):45.
[5]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news.qq.com/a/20161208/033976.htm,2016-12-08.
[6]杨建新.国际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G641
A
2095-0438(2017)12-0102-03
2017-05-22
王虹(1966-),女,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跟踪分析及有效引导研究”(17YJA710031)。
[责任编辑 杨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