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绿青
【摘要】 从事了十多年的数学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口算能力普遍较差,是数学成绩提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每接到一个班级,笔者都致力于口算能力方面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笔者通过探求切实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课程 口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識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3-133-01
一、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计算器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对计算要求的降低,与之相应的是教材对计算的编排、要求上的降低,但是口算在日常生活、生产等各方面应用广泛,口算也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从加强口算着手。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对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用笔记录下口算的过程。口算能力越高,其笔算能力也越高。
2.口算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口算要从高位往低位逐个数字报出结果,要求计算者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快速地计算。如算29×7,就可能采用20×7+9×7、30×7-7等方法,使运算过程简单化,便于从高位往低位报答案。比如采用20×7+9×7的方法,计算者就需要在头脑中经过这么一个思维过程:先将29拆成20和9,因为20是整十数,9是一位数,用它们分别乘7,计算相对简单;然后算140+63;最后把头脑中形成的正确答案203口头表述出来,这样就完成了29×7的口算。显然,这样的思考过程按程序笔算的方法,心智活动要复杂得多。
3.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口算题并不只是局限于“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的要说明式子的意义,就需用语言表达,如用文字叙述算式“26×(5+19)+9”的意义,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思考,然后进行个别提问,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式子意义完整地、确切地表达出来;有的为说明原因,需用语言进行逻辑推理。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口算训练中,我认为,首先应改变学生的书写习惯,如让学生认真书写,逐步由慢到快,应该学会一列一列的做口算题,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竖着做”。其次,可以进行一些注意广度的训练,使学生在做前一题时,能把余光看到后一题甚至是后两题,也就是说把平时的“看、做、看、做”,简化成边看边做,看中有做,做中有看,这样势必可以提高口算速度。
2.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计算不准确,很多情况在于审题不认真造成的,不细看,断章取义,结果一做就错。因此,平时多引导学生先读题,再思考,然后动笔。难度大一些的题目,不妨先把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符号,再思考后动笔做。
3.熟悉口算技巧
(1)用“凑整法”口算。加数“凑整”如26+5+4=?、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如50-13-7=?、连乘中因数“凑整”如25×14×4=?
(2)运用“分解法”口算。如25×32把原式变成25×4×8来计算。
(3)运用运算律口算。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来计算。
(4)化小数为整数口算。由于学生在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时,已经有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但小数点的出现又使学生在视觉上觉得不太习惯,因此,在小数四则运算的口算时,可以先把小数看作整数计算。
4.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主要内容有:(1)在自然数中1-20每个数的平方结果;(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
5.加强算理教学
加强算理教学,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算理,这对于学生有效的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口算能力,非常重要。如口算400×3,开始要求学生这样去理解算理,400是4个百,3个4百得12个百,就是1200.等学生理解算理之后,就可以灵活的运用知识。
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口算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口算的能力,增强口算的兴趣,建立数感,为进一步的计算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与此同时口算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也将现实生活与书本知识相联系,增强了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口算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中。作为数学教师,更是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