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更加注重应试内容,如词汇、短语、语法等知识的教学,而没有重视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忽视了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们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出现各种令人尴尬的错误。
1. 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學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并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培养意义日渐突出。文化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的领悟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文化意识包含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高中英语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从而提高对语言的综合利用能力。这就对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贯彻文化渗透、坚持拓展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有系统的教学策略。
首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自身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方面的知识传授,更要积极地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对英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教师养成对比意识,对本土文化和英文化进行对比理解,提升对两种文化的认知。
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并系统的传授文化知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和语言—教学应该齐头并进的。现行的大多数高中英语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量都存在严重的不足。其中包括的文化信息大都服务于语言教学的目的,因此内容不仅有限更不成体系。这给教师系统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文化意识的培养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教材中涉及到文化内容的素材进行有机的整理和组合,使之形成一个连贯的、有前后逻辑性的整体,使学生更容易系统地掌握。
最后,教师要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广泛地获取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和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学生可以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进行对比认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拓展学生的文化视角。
通过以上这些策略,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实习共同进步,最终使得学生能在口头和书面交流中正确表达自己,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3. 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的运用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途径,因此应当成为中学生日常英语学习中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注重文化意识培养策略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
在交流的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缺乏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常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冲突和误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故事进行系统的关于某类话题的文化知识的教学。在实际应用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模拟真实文化的交流,参与者和观看者都可以真切地体验到在交流中产生的文化冲突。这样的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从更广泛的视角上去理解文化差异,更能让学生充分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学会思考如何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电影、报纸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材料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授,这些材料不仅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能启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思考和认知。通过对媒体资源的学习讨论,学生能够从更广泛的角度上理解英美文化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差异,这样的学习过程也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学生的文化意识。
最后,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自己总结对英语文化的点滴体会,并在课堂上以汇报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述。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培养文化意识。学生汇报不需要像教师一样具备高深的文化修养和系统的表达技巧,但是学生具有更活跃的思维,因此能够不拘一格地展示其所述的话题。学生可以实物或利用投影设备展示图片使其讲述的内容更加充实、生动。这样的活动也可以与教材结合起来进行,在教材的讲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欣赏能力,收集资料和演讲能力,并让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得以交流。
4. 结语
语言教学和文化意识培养是互相促进的,因此一定要改变之前的教学观念,将文化意识培养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高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系统地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作者简介:翟大勇 (1975.10-),男,汉族,山东省淄博市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