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根+陈丽
前不久,我校组织一堂语文阅读教学公开课,由陈丽老师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课文《乌鸦喝水》。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真正落实了读的理念,做到了“读”占鳌头。
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常用的方式。“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
一、“读”占鳌头组织教学
我多次与老师们交流过一个话题:阅读教学是先让学生理解再读,还是先读好再理解。现在大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先读好再理解。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以读为本”是我国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之一。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但听空讲,弗晓本义,无由练成读书之本领,所以其法不可取也。”阅读教学必须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注意以读为主线,以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有的放矢,选择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陈老师这堂课围绕着“抓关键词,品读‘找水喝;串词成句,研读‘喝不着水的原因; 明确重点词,细读‘想出办法;实验激趣,精读‘喝着水了”这四个训练点展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中识字,读中释词,读中解句,读中理篇,读中说写,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读书训练为主线,读贯穿了这堂课的始终。
二、指导生读循循善诱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立阅读的能力差,如果放手让学生读,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向导,引导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指出:“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之谓也。”教师的“导”必须为学生的“读”服务,以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导”要做到导得准确、导得适时、导得有趣。“读”与“导”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得比较到位,例如,在指导学生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个句子的时候,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导学生围绕“到处”反复朗读,并让学生把手搭在眼睛的上方,左边看看,右边看看,前边看看,后边看看,体会在读“到处”这个词时应该拉长、读慢些。从而让学生一步步地体会到乌鸦焦急、迫切的心理,在朗读中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语文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要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须挖掘语言情感的结合点。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的变换、心理的揣摩,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进而借助表情朗读,表身临其境之意,抒真挚之情,以达到情自口中出的境地,从而强化语言训练。
在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的理解,促进个性化读。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出了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感悟语言是一种个性化的语言感受。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经历、情感气质等多方面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千差万别。学生解读文本时,往往是结合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后的一种重新构建。所以,在课堂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诵读,直至美读,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三、教师范读声情并茂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我特别喜欢听老师的范读。虽然现代媒体的力量强大,录音、配乐朗读等非常多,但未必效果特别好。因为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可以让学生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更加直接地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随着教师精彩的范读,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都会像清泉流淌于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这种作用与效果是任何媒介的力量都不能替代的。
这堂课中,在学生读“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的时候,几个学生试读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没有读出“由开心变为失望的语气”。陈老师及时进行了范读,给学生做出了榜样,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正如俗话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個样子。”范读是教师与文本、学生沟通、交流的一个教学活动。范读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也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其他手段不可代替的。
再者教师常给学生范读课文,既能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又能深化教学的备课环节。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打手生。”教师越不想范读课文,对朗读就越生疏,久而久之,就不敢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了,于是就越来越依赖外在的课件,教学越来越显得平庸了。
所以,我要对语文老师们说,备课时多读一读课文,上课时来一点精彩的范读,“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
四、“读”树一帜共享情境
单调的朗读是学生读得索然无味的诱因之一,而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朗读形式,能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燃起学生的兴奋点,从而使学生读得如痴如醉,进入作者所设的课文情境,从而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在陈老师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同桌互读“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然后通过实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长句,之后再个别读生评议、小组读师评议、齐读、优生演示学生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将长句读准确、读正确。通过融入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多种形式,品味阅读带来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得欢、学得进、学得好,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标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通过“跳出课文看课文”的方式,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长期思考和探索的方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复思考,我得出这样一个心得与大家分享: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充实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热爱读书,课堂充满活力;而且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异常顺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想,评价一堂语文阅读教学课,读应该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让“读”占了鳌头,教师的教学才能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