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斯化
叙事力是语文能力的一种。儿童叙事力的形成需要在听、读、说、演等言语实践中逐步养成。同时,叙事不仅是儿童语言能力的体现,也是儿童内心的一种自我表述。儿童常借着说故事,重整自己的经验并透露自己对事物、对世界的感觉和想法。可见,叙事力的发展丰富了儿童的言语经验,促进了言语经验的结构化,呵护了儿童的童心世界。
通过分析阅读文本的习题系统,我们发现,借助于复述、转述和讲故事等形式,可成为促进儿童叙事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对讲故事的要求不斷提高,从“学习讲一讲”到“看谁讲得生动”……呈现出要求层次性、训练连续性的鲜明特点。同时在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中,教材对叙事力等相关训练的题型越来越丰富,呈现出习作与阅读相关联、与口语交际相关联的特点。
能力的养成要经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层面。那么,在不同的学段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叙事力的训练呢?
原型定向阶段:聚焦叙事动力,融情融趣,力求具体
师:现在老师要把这只可爱的小猪请到你们身边,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帮小猪变一变吧!
……
师:请你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怎么帮小猪变的。
生:小猪加上两根胡须和一条尾巴,就变成了小花猫。然后小猪遇到了小鸟就和小鸟打招呼说:“嗨,我是一只小花猫,我能捉老鼠。”小鸟说:“你不是小花猫,你是一只小猪。”
生:小猪把玻璃罩套在头上,就变成了一个太空人,然后大摇大摆出去了。在路上遇到了人,小猪和人打招呼说:“嗨,我是一个太空人,我能飞到宇宙。”人说:“你不是太空人,你是一只小猪。”
在《小猪变形记》教学中,我们依据文本的特色,让儿童借助句式或段式的帮助完成叙事,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对可能发生的故事进行讲述。这样融合“完成式”和“开放式”的训练方式,降低了难度,孩子兴趣盎然,在反复的叙事练习中,讲述逐渐变得具体,讲故事自然也就轻松多了。
在这一阶段,叙事力教学要讲究“情趣”,关注儿童叙事动力的激发,通过发掘文本内在内涵,设计适宜的叙事策略,开展言语实践,最终让儿童乐于听,乐于说。尤其是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这样一点特别重要。此外,我们还开发出回忆式(让儿童回忆故事中的重点情节)、追问式(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给词式(给予孩子一些重点词语,帮助孩子表达)等丰富的叙事力训练方式,在情趣融合的前提下,降低难度,让孩子乐说,帮助孩子努力说“具体”。在叙事力训练的材料选择上,我们还多利用情境图、动画等形式,给予儿童直观形象的材料,让孩子在多感官的刺激下,记忆复述。
原型操作阶段:聚焦叙事方式,得言得法,力求生动
师:在这群蒲公英种子中,有两颗小蒲公英种子的经历是最特别的。谁上台来讲一讲?
生:其中有一颗蒲公英种子……他看了看黑黝黝的土地说:这黑黝黝的土地没什么意思,他就想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很多宝贝。到那里去,我一定会变成百万富翁的,于是他就向沙漠飞去,结果第二年,他就干死了!
……
师:这两颗蒲公英种子和其他蒲公英种子的经历是不一样的。刚才我们讲的就是故事的经过,我们把它叫做情节。可是刚才我们讲的故事,还没有把太阳公公加进来呢。试试看,谁能把太阳公公和蒲公英的故事讲一讲?
生: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他们……
师:一开始,太阳公公就出场了吗?先出场的是?
生:蒲公英。
师:人物出场有先后,我们讲故事要注意这点!
生:蒲公英的花瓣落了,长出来绒球,一个个小蒲公英给风一吹,飞走了。太阳公公嘱咐说:不要……也不要……但是只有两颗小种子并不这样想。其中一颗望望了下面的黑黝黝的泥土说:这里黑黝黝的没有什么意思。他看了看金光闪闪的沙漠说,那里有很多钱,我要到那里去,一定会成为百万富翁的,于是就向沙漠飞去。还有一颗看看银花朵朵的湖泊,说:这银湖一定能给我带来快乐!第二年,落在沙漠里的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了。
《蒲公英》这单元三篇课文均围绕“讲故事”选编,课后习题依次编排了《蒲公英》“复述故事、学会劝告”;《三袋麦子》“讲讲故事,适当评价”;《哪吒闹海》“讲讲故事,力求生动”。那么怎样彰显教材编者意图,实现第二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大意,讲故事做到具体生动”的要求呢?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扶有放”,扶着说大意,放手让学生借助“人物出场顺序”这一知识开展自主复述。从单元教学看,1、2两课详细教复述,第3课借助《哪吒传奇》动画影片等辅助手段,放手让孩子自由复述,重点指导如何讲“生动”。
在本阶段的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言语规律,习得语言,积累叙事模型,进而逐步发展叙事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放大“指导”的效应:师生共同讨论,熟悉故事——聚焦故事重点,关键质疑——聚焦复述语言,反复训练——积累模型,适当运用。
原型内化阶段:聚焦叙事表达,自主合作,力求创意
师:现在,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分别给大家讲一讲这两次比赛,将我们带到那扣人心弦的赛马场。你们能行吗?请同学们各自准备一下。
师:谁来讲第一次比赛的场景?
生:随着一声锣响,第一场赛马比赛开始了……
师:不是“赛马比赛”,就是“赛马开始了”。
(生纠正后继续复述,复述完,学生鼓掌)
师:我代表卢芳菲谢谢大家的掌声,卢芳菲给大家介绍了第一次比赛的情况,非常清楚。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扫兴”吗?
生:不高兴,原来很高兴后来不高兴了。
师:理解完全正确。第二次比赛谁来给大家讲。不过这次,我想提高一点难度。老师这儿有个简单的动画,请你根据画面,结合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第二场比赛。我先放一遍,大家在心里练一遍。
(课件放赛马动画,学生各自练习复述)
师:谁来试一试。
生:(根据画面内容)一声锣响,第二次比赛开始了。第一场,田忌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实力差距太大了,田忌输了。第二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田忌以微弱的優势获胜,齐王有点心慌了。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同样取得了胜利,齐王气得目瞪口呆。这样,田忌以两胜一负的成绩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师生共同鼓掌)
师:你不愧是班级的“故事大王”,将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现场解说员。
进入第三学段后,开展叙事力训练适宜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儿童在享用前两个学段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发挥个性阅读的创造性,积极开展基于儿童言语经验的叙事力训练。上述课例是陆红兵老师执教《田忌赛马》的复述训练片段。课上很少见到如前两个学段那样的细致指导,更多的是对儿童的放手和信任。从课开始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大意,到复述两场比赛的场面,再到两种表达方式的练习等均是这样。
那么,这一阶段学生叙事训练的立足点在哪里呢?应该是叙事过程中的创意表达和听众意识的培养,即调动言语经验中的已有资源,学习变式表达,力求在不同的言语实践环境下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过程,把在叙事力训练的过程中在儿童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程序性知识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这一学段,我们常用的训练方式是体裁变换法(比如《鹿和狼》通过美文诵读方式呈现,《大瀑布的葬礼》改编成演讲的形式呈现)。
在开展叙事力促进和干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儿童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叙事力是和儿童习作的心理机制相契合的,这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发现叙事力的崭新之门。促进儿童叙事力的发展,除了通过复述故事等形式的训练外,让儿童叙述自身经历也是促进叙事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从这一层面看,儿童习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习作动力激发:“叙事场”效应
儿童的自我讲述,因为个体生活背景、知识结构等诸多不同,很多时候虽生活在同一教室,却并非真能“对话”起来。我们通过课外的日记记录和课内的主题习作相结合的形式,让叙事主题集中,叙事层面多维,从而形成一个球状的叙事场,为每一个生活其中的儿童提供共生、共讲述的氛围。
习作内容选择: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日记的写作实验中,我们坚持将日记作为儿童“养眼”与“养心”相融通的桥梁。所谓“养眼”即记录日常生活,于酸甜苦辣中发现生活百味。所谓“养心”即记录自己的心情,在悲欢离合中发现内心生活的丰富,将叙事思维与“自我”联系起来。不论是对于听者还是叙事者,他们都可以通过“投射”和“移情”,从而获得某种言语以及生活的经验。
习作方法指导:三级递进
“具体—生动—创意”,这是阅读教学中叙事力训练的三层目标,也是我们指导孩子开展基于“叙事力”写作的三个层面,由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再到言之有味……遵循关注内容、关注语言、关注形式这样一条训练理路。
作为语文能力的重要一环,叙事力连接着言语理解过程和言语生成过程。审视“叙事力”,探索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体系下的能力训练路径,围绕“具体、生动、创意”三个层面,开展基于“叙事力”养成的阅读教学实践和习作教学实践,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可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