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倩
[摘要] 目的 探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与干预方法。 方法 随机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預后,两组WHOQOL-BREF、SAS以及SD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上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 心理痛苦;2型糖尿病;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14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Methods 130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give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targeted nursing, nursing effect compar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 compare of SDS and SAS scores of two groups have no difference(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wo groups of WHOQOL BREF, SAS and SDS score comparison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linical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 is remarkabl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tervention method
2型糖尿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也是终身性的一种疾病,在糖尿病患者中,35~40岁人群占有较高比例,约为90~91%左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1]。由于2型糖尿病尚无法完全治愈,再加上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容易使患者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增加心理痛苦,加重病情,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该文对针对性护理运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病程2~12年,平均(6.5±2.6)年,年龄40~81岁,平均(60.7±10.6)岁,其中80例为男性、50例为女性,文化程度:30例为小学及以下、40例为初中文化、60例为高中及以上,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5例。两组的文化水平、病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心理痛苦调查方法 运用DDS量表对患者心理痛苦进行分析,包括4个维度,分别是医生相关痛苦、生活规律相关痛苦、情感负担相关痛苦以及人际关系相关痛苦,共17条项目,逐一发放问卷,指导患者正确填写问卷,共发放130份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为100%。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适当参与户外运动,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等。观察组: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心理痛苦,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松弛放松。运用渐进性放松法,在安静、整洁、干净的环境中,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卧位或者坐位,正确进行深呼吸,5~7 s/次,连续3次。同时,指导患者先将右手紧握,坚持5 s后,使右手保持放松状态,重复1次,连续锻炼2次;②认知干预。通常情况下,认知干预包括多个方面内容,分别有疏导、鼓励、理解、解释以及聆听等,责任护士要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进行了解,有针对性的帮助患者排忧解难,减轻内心痛苦。同时,定期组织患者参与健康教育讲座,授课者为副主任医师,授课内容包括疾病知识、药物治疗、注意事项以及干预方法等,40 min/次,每周进行1次授课,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③情绪干预。组织病情相同的患者一起参加活动,彼此相互鼓励,加强交流,能够使患者的自我不良情绪减轻,通过团队的情感支持,让患者了解到不良情绪的危害性,能够使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有助于患者康复。同时,由于一些患者存在侥幸、否认心理,应该重视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患者的主观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使患者的角色强化减轻,并且给予患者同情、关怀以及鼓励,使患者的痛苦消除或者减轻。
1.3 观察指标
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价两组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或者抑郁程度越严重。同时,运用WHOQOL-BREF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评分呈正比关系,并且运用PSQI量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2]。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该次研究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PSQI、SAS以及SDS等评分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SQI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且WHOQOL-BREF评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DS和SAS评分对比
两组SAS和SDS评分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后,因为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诸多心理问题,兴奋交感神经,对胰岛素分泌进行抑制,使患者病情加重,诱发诸多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3]。有研究发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痛苦,对产生心理痛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展开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内心痛苦得到明显改善[4]。同时,给予患者环境、放松自身、心理暗示以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可以稳定患者血糖,减轻心理痛苦,减轻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该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AS和SDS评分低,且WHOQOL-BREF评分高,这一结果与麻桂英[5]等研究报道一致,提示针对性护理运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心理痛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心理痛苦减轻,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向韵,王永利,岳鹏.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及相关因素分析[J]. 护理学杂志,2012,21(11):74-76.
[2] 韩文苓,刘晓颖,王永利.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相关性研究[J]. 护理学报,2013,19(9):67-69.
[3] 刘婷,姚艳冬. 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及干预方法研究[J]. 中国疗养医学,2016,11(8):867-869.
[4] 赵仲堂.张颖.郝风荣. Ⅱ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卫生社区干预效果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19(6):376-379.
[5] 麻桂英,靳曉萍.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痛苦的相关性分析[J]. 新疆医学,2014,12(20):33-35.
(收稿日期:20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