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亮亮
摘 要: 古印度语言——梵语,曾有不少语言学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但十年之内并未有所开拓创新。本文对前人的研究加以综合整理,从语言史的角度分析梵语的来源和现状,加入宗教哲学的新视角和新元素,使得梵语的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 古印度 语言 梵语 宗教
一、引言
蒲松龄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貌美狐妖凤仙为了激励书生刘赤水考取功名,给了赤水一面镜子。每当他荒废学业的时候,镜子里的凤仙就满面愁容;而当他苦读书卷时,凤仙就满脸笑容。于是赤水每日把镜子挂在面前,如同对待严厉的师父,这样苦读了两年,最终考中举人。
《凤仙》故事的结尾写道:“吾愿恒河沙数仙人,并遣娇女婚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白话文即:我希望像恒河沙粒那么多的仙人,都把自己娇美的女儿嫁到人间,那么在贫因的苦海里,就很少再有苦难的众生了。
如若恒河沙数的仙人都来自恒河,那蒲松龄先生美好的希冀怕是要落空。恒河两岸的婆娑美女众多,却极有可能操着不同的语言。现如今,在印度,村落与村落之间的语言都不甚相同,更何况是恒河两岸。这样一来,众生又岂能恰好跟心仪的美女说同一种语言从而谈婚论嫁呢?
二、印度语言现状
印度为维护自己的民族特性,在印度货币卢比上印有这15种官方语言,分别是Assamese阿萨姆语、Bengali孟加拉语、Gujarati古吉拉特语、Kannada埃纳德语、Kashmiri克什米尔语、Konkani孔卡尼语、Malayalam马拉雅拉姆语、Marathi马拉地语、Nepali尼泊尔语、Oriya奥里雅语、Punjabi旁遮普语、Sanskrit梵语、Tamil泰米尔语、Telugu泰卢固语、Urdu乌尔都语。
民族多,方言就多了。全印度的主要民族语言及方言多达150种,如果再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加以细分,则可达1600多种(文献称1652种)方言,有的村与村之间说得也不是一种语言。故印度有位语言学家曾玩笑道:“印度人真正统一的语言表达,那唯有国歌了”。
三、梵语的由来及定义
英国官员乔治·格里尔森爵士编写的《印度语言调查(1903~1928年)》堪称印度语言研究的经典,其中列举了225种主要语言和方言。225种可以归纳为两大家族:印度——雅利安语和达罗毗荼语。
在梵语之前,古印度存在一种哈拉巴铭文,至今无法解读。对铭文研究取得进展的三个人分别是:印度考古研究院的依拉文索姆·马哈德文、芬兰的艾斯柯·帕泊拉和美国纽约瓦萨学院的费厄斯维斯。根据费厄斯维斯的看法,迄今为止确认了总共419个符号,如果铭文是梵文那样的字母文字,这个数目就太大了,如果銘文是像汉语一样的以一个符号表示一个词或字,那么这个数目就比较小了。于是费厄斯维斯解释说,印章上的铭文是属于一种音意结合的文字。有些符号表示语汇,其他则纯粹是表音的音节。这样,某个符号就可能代表一件具体的东西。如鱼钩,可能代表发音像“鱼钩”但意义却完全不同的东西,即所谓“同音异意”。为了得到确证,费厄斯维斯假设铭文代表达罗毗荼语这种南印度土著人语言,这一假设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
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纪,雅利安部落侵入印度,带来了印度——雅利安语。其中一种方言成了宗教语言,它因此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并孕育了自己的文学。这种语言就是梵语,印度北部的大部分语言正是从梵语演变而来的。印度的宗教、哲学、文学、风俗自此发端。
广义梵语有三种:吠陀语——上古印度四吠陀《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耶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所使用的语言;史诗梵语——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所使用的语言;古典梵语——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以及宗教、哲学、科学著作的语言。狭义的梵语只指古典梵语。
到梨俱吠陀时,雅利安社会被分为4个阶层,以婆罗门为尊——他们通晓吠陀,主持神圣的仪式。刹帝利是武士阶层,王及诸官吏所从出。第三是吠舍,由耕作者、工匠和商贾构成。第四是奴隶,都是刚刚被征服的达萨人的后代,称首陀罗。武士阶层刹帝利拥有军政权力,商产阶层吠舍拥有财富,而僧侣阶层婆罗门则拥有语言这种特殊的力量。婆罗门专事吠陀的研习和传授,负责主持祭祀活动;吠陀只能由婆罗门而不能由其他种姓讲授。
四、梵语意想不到的功用
很多时候,我们对先人的认识并非来自考古发现或文献记载,而是来自语言研究。1783年,戚廉姆·琼斯爵士来到印度,出任英国东印度公司高级法院的法官。琼斯毕生热爱研习东方语言,他当时已经掌握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来到印度之后,他又转向古老的、几乎被忘却的梵语。在研究中他发现梵语和希腊语、拉丁语、日耳曼语及其他西方语言有许多相同点。于是他得出结论:所有这些不同的语言都是一个语系里的分支。
接下来的整个19世纪,琼斯爵士的理论被其他西方学者接受并有所发展。这些学者中最了不起的要数牛津的比较语文学教授、梵学家弗里德里希·马克斯·缪勒了。通过分析所有语言,比较它们的相同点,缪勒得以勾画出雅利安人老家的场景和他们迁移的路线。全靠了这些学者的努力,我们今天才能了解雅利安人的起源:了解他们是谁,他们来自哪里。梵语的非凡价值自此可窥见一斑。
这种为婆罗门、大学者和诗人所使用的文学书面语,在公元前六至三世纪已达到了惊人的高度。而且已经有了六种“吠陀支”辅助学问,期中包括了词源学和语法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八章书》诞生了。《八章书》描述的主要是狭义的梵语,同时也连带讲到早期吠陀作品的语言,以及其它梵语方言。《八章书》是人类智慧的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一,对欧洲语言研究、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东方语言研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藏区按传统说法,古印度有十大语言学论著。《积分论》、《月八戒论》、《妙音论》、《八章书》、《因陀罗声明论》、《马奴赡待罗声明论》、《毗舍浪声明论》、《夏札牙那声明论》、《松曼达罗声明论》、《巴达札离声明论》。声明论的意思即梵语语法。现代有人统计研究发现印度语言学者主要研究词法、词汇与语音。可以说,对于梵语的研究推动了整个语言学的历史发展进程。梵语的学术、科研价值再次得到印证。
五、梵语的宗教哲学
在祭祀祈祷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人们相信,通过念经祈祷、默诵咒文这样一种特殊的语言行为,“我”与“梵”、个人灵魂与宇宙精神将沟通、一致起来,人因此可以求得解脱,成为圣人。这种语言行为和宗教仪式本身一样,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常用的一种程式是一个双层次的三项式,它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而每个基本部分又构自三个单位。
程式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单音节的圣言“唵”(AUM),一切祷咒都以它起首:“在学习圣典开始和结束时,要念一个单音节圣言,凡阅读不以单音节圣言‘唵开始者会渐渐消失,不以它结束者会在脑海中不留痕迹。”
A、U、M三个字母象征万物之主,至高无上的“三现体神”(Trimourti):保护之神“毗湿奴天”(Vichnou);毁灭之神“湿婆天”(Siva);創造之神“婆罗贺摩”(Brahma)。唵(AUM),此字即此一切,其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皆仅唵字。别非三世者,亦皆仅是唵字。
无独有偶,基督教祈祷结束时言“amen”,伊斯兰教说“amin”,古埃及有“Amon”神,这些宗教中至关重要的用语中为什么都存在“A”、“M”?笔者大胆猜测这些宗教的起源是有“关联”的。它们的常用语都是人类最本源的“言语”——婴儿最容易、最先发出的音。婴儿出生发出“a”的叫喊声,喝奶时发出的“mama”声。众所周知,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那么“AUM”对于其他宗教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在中国,道家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笔者认为“道”即宇宙中冥冥一股力量,一个汇聚着力量的点,这也是最本真、最初始的力量。这一点可以是上帝,可以是真主安拉,可以是佛陀,可以是道。“语言决定一切事物,语言是它们的基础,它们都出自语言”。由“唵(AUM)”使我联想到梵语对宗教的深刻影响。“过去、现在、未来,一切皆仅唵字”,由此可见,梵语是具有很强的宗教哲学色彩的。
六、结语
印度的宗教、哲学、文学、风俗自梵语出现而发端。近年来研究古印度语言并没有全新突破。然而,有目共睹的是梵语的魅力愈发显扬。梵语神秘隽永,等待更多的学者去挖掘。
参考文献:
[1]姚小平.古印度语言文化二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30-35.
[2]贡确降措.简述古印度梵语语言学[J].西藏研究,1995,2:89-93.
[3]吴大伟.古印度、古希腊与中国古代语言学比较[J].古汉语研究,2000,2:19-23.
[4]吴永年.现代印度语言述论[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6:73-77.
[5]周庆生.印度语言政策与语言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6:102-111.
[6]僧伽厉悦,著.李燕,张矅,译.周末读完印度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5-8.
[7]酉代锡,陈晓红.失落的文明:古印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