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鑫,李军荣,李圣华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中的作用比较
沈 鑫,李军荣,李圣华
目的 观察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的应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对59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术后病人,分别进行血管封堵器封堵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观察病人的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结果 血管封堵组的止血时间(1.5±0.67)min、下肢制动时间(3.9±0.7) h、腹股沟血肿10.56%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较人工压迫组比较明显缩短,两组间的止血成功率(99.72% vs 99.14%)、假性动脉瘤发生率(0.56% vs 1.71%)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动脉穿刺口可以大大缩短病人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且安全、有效。
脑血管介入;股动脉穿刺;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
近年来介入诊疗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经股动脉途径穿刺的病人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脑血管介入诊疗及支架成形术的病人,术后需要强化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使得术后止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便于术后快速止血、减少病人痛苦和全身及穿刺点并发症,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1月起开始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病人术后止血,疗效良好,现将其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0月592例在我院神经内科行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分别行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血管封堵组)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人工压迫组)。血管封堵组359例,男257例,女102例;年龄46岁~81岁,平均62.3岁。人工压迫组233例,男151 例,女82例,年龄42岁~83岁,平均62.7岁。两组病人在高血压病和(或)糖尿病、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血管封堵组 选用美国St.Jude Medical公司生产的适当规格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闭血管穿刺部位,5F、6F动脉鞘选择6F血管封堵器,8F动脉鞘选择8F血管封堵器。在完成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行股动脉造影确定鞘管进入股动脉入口点,判断是否使用血管封堵器,血管封堵器的操作方法参照文献[1]。封堵成功者以碘伏消毒穿刺点,外敷无菌纱布,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病人平卧,沙袋压迫并下肢制动4 h,6 h后可下床走动。
1.2.2 人工压迫组 在拔除动脉鞘管后常规徒手压迫股动脉穿刺点,脑血管造影术后即刻,介入治疗术后2 h~3 h,压迫时间分别为10 min及20 min,必要时延长压迫时间,证实止血成功后以碘伏消毒穿刺点,外敷无菌纱布,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穿刺部位并右肢制动6 h,卧床24 h后可下床走动。止血时间为血管鞘拔除后开始封堵或压迫至血管穿刺部位无出血的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为自手术平卧开始至下肢可下床活动的时间。
1.3 观察指标 包括年龄、性别、止血时间、平卧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2.1 两组止血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比较(见表1) 血管封堵组止血时间和下肢制动时间均明显短于人工压迫组(P<0.01)。
组别n 脑血管造影术 例数止血时间(min)下肢活动时间(h) 介入治疗术 例数止血时间(min)下肢活动时间(h)血管封堵组359246 1.5±0.61)3.9±0.71)1131.8±0.81)4.5±1.61)人工压迫组23319412.5±3.58.5±2.63924.5±5.89.5±3.2 与人工压迫组比较,1)P<0.01。
2.2 两组止血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见表2) 血管封堵组假性动脉瘤、腹股沟血肿、迷走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人工压迫组,且腹股沟血肿及迷走反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止血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即刻止血成功358例,失败1例,人工压迫组止血成功231例,失败2例,两组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管封堵组易于止血。血管封堵组于术后第3天活动时出现2例腹股沟血肿,人工压迫组术后6 h内出现9例腹股沟血肿,均予再次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好转,血管封堵组优于人工压迫组,两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止血时间、下肢活动时间及迷走反射发生率,血管封堵组低于人工压迫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经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介入诊疗穿刺部位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等,尤以出血最为常见。对于脑血管介入诊疗术后,手术后动脉止血和制动是手术的关键,在行动脉支架植入手术中动脉止血和制动显得更为重要。股动脉途径行脑血管介入诊疗中往往有出血现象。常见的止血方法通过手工压迫后用绷带和医用棉进行包扎止血,使用这种止血方式有可能因压迫力度和其他外界原因导致伤口发炎或止血效果不好,甚至一些重量级病人使用压迫止血,容易使病人血压下降、心跳缓慢,严重者使病人陷入休克。当然有些医务人员的压迫止血手法技巧都很到位,及时止血成功后,病人仍然需要卧床休息1 d~2 d,病情稍有延误都会影响身体恢复时间。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操作简单,易掌握,国内外近年应用较多[2-3]。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术后立即拔除动脉鞘,行血管封堵治疗,使病人压迫时间及制动时间明显缩短。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和压迫止血相比,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病人平卧休息4 h~6 h;不仅减少医疗人员护理压力,也缓解病人术后疼痛[4-7],且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的安全性较高[8];但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动脉远端栓塞及锚块局部血栓形成等的存在使得其使用的安全性仍有争议[9-10],可能与股动脉局部血管情况及穿刺有关。
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时,对病人的股动脉穿刺要求较高。在腹股沟的韧带下边(1~2)cm是最佳皮肤穿刺位置,并且血管穿刺点应当在股动脉分叉上方的0.5 cm左右位置的血管正中,穿刺角度不能太小,穿刺角度点太小会影响原胶海绵的推送。建议封堵前行穿刺侧股动脉造影,观察穿刺点位置及相关血管条件,由于Angio-Sea锚头状聚合体容易引起股动脉血栓,所以股动脉穿刺位置有硬化斑块和股动脉过于狭窄的病人,为避免术后出现不良反应,医务人员一般不建议采用该止血方式。 对身体消瘦病人,尤其穿刺部位消瘦者不宜行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本研究中两例病人术后第3天活动时出现血肿,予再次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好转,考虑病人均体瘦,股动脉表浅,剪线靠近结头,而术后活动时动作过剧,所打线结松脱致锚板不能紧贴血管内壁甚至脱落所致。止血时操作人员的左手需一直压迫穿刺位置,以免在止血过程中再次出血。操作过程中于拉线打结时操作人员左手应将塑料管往里推,右手保持拉紧拉线进行缝合,使缝合力度适中。用力过大过猛会拉断锚板或将抛锚拉出股动脉,均导致封堵失败,本研究中一例封堵失败,穿刺处出血,予徒手压迫止血,系用力过猛所致。有报道应用Angio-seal封堵后出现严重迷走反射导致心跳骤停者[11],虽然我科病人未有发生,仍建议在进行操作时应注意力量适当,不能粗暴操作。 胶原本身存在过敏可能,但在本组病例中均未出现。故可见其致敏性较低,但还需在今后的使用中继续观察。
另需注意对于已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病人且未超过3个月,不能再次采用该止血方式止血,因为Angio-Seal锚钩状聚合体在人体90 d后才能被吸收。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动脉穿刺口可以大大缩短病人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提高术后的舒适程度,增加了行介入诊疗的依从性;同时腹股沟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方法安全、有效,尤其适宜使用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病人。
[1] Kapadia SR,Raymond R,Knopf W,et al.The 6Fr Angio-Seal arterial closure device:results from a multimember prospective registry[J].Am J Cardiol,2001,87:789-791.
[2] Shamems NW,Rajendran VR,Alidredge SG,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VasoSeal and AngioSeal closure device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angioplasty[J].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2,55:421-425.
[3] 洪彪,叶猛,王炜,等.比较血管闭合装置与人工压迫止血在股动脉穿刺止血中的作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1,20(6):447-450.
[4] 田军,Grollier G.经股动脉心导管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徒手压迫两种止血方法的随机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9:1299-1301.
[5] 李雪芬,成月花.应用血管封堵器对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12-14.
[6] 李雪.冠心病介入治疗书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并发症及舒适度的临床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8):591-592.
[7] 常玉梅.冠脉介入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护理观察及卧床时间与患者舒适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231-232.
[8] 刘博,丁仲如,秦永文.股动脉封堵装置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9):564-567.
[9] Siani A,Accrocca F,Gabrielli R,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 associated with the Angio-Seal arterial puncture closing device[J].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2011,12(3):400-403.
[10] 林兆恒.血管闭合装置在心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止血中的应用: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发生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710-713.
[11] 乔志强,张敏州,李松,等.应用股动脉血管封堵器后严重血管迷走反射一例[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6,14:60.
(本文编辑王雅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南京 211100),E-mail:sX20060419@163.com
引用信息:沈鑫,李军荣,李圣华.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与人工压迫止血在脑血管介入诊疗术中的作用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6):736-738.
R815 R743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06.031
1672-1349(2017)06-0736-03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