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研究现状

2017-04-13 20:15:04刘振优
山西农经 2017年4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刘振优

(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研究现状

□刘振优

(赣南医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社会责任意识就是人或团体组织在行使社会责任的过程自觉产生,没有附带条件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反射,是人们对社会应当承担责任的一种自觉意识形态。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是国家的未来,其社会责任意识将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汇总概括了近年来广大学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更好更深入的研究提供方便。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研究

1 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

社会责任意识是由意识、责任和社会组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原始社会,祖先就已经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大家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寻找食物,抵御毒虫猛兽的侵袭,这是原始的社会责任意识。在这种朦胧的、自觉的意识作用下,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劳动工具的改善,慢慢地形成了一整套不成文规范,约束着人们的行动和思想,这就是道德意识,或者责任意识。

1.1 意识的涵义

我国古代对意识这一词汇就有使用,汉代王充在《论衡·实知》写到:“众人阔略,寡所意识,见贤圣之名物,则谓之神。”《北齐书·文宣帝纪》写到:“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高祖是之。”这里所述的意识是“见识,认识”之意,是说明一个人的知识、阅历程度。南宋著名史学家王明清认为意识有“先入之见”之意,即对某事物早就有见解之意;他在《挥麈后录》卷二中写到“子之所陈,心存意识,或欲周知,何从皆得?”另外意识还有“察觉、感觉,具体的认识、目的,某种思想的集合,思维活动”之意,如“我意识到天快要下雨了”,“发现他时,已经没有生命意识了”,“他独自一个在大街上闲逛,完全没有意识”,“我们要尽快改变那种小农意识”等等。在英语中意识一词为“consciousness”,来源于拉丁文“consciencia”,即“认识”之意。综上所述,意识可作见识,认识,察觉、感觉,具体的认识、目的,思想等,是人们对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一种反应,感知和认识,通常是种心理活动。

1.2 责任的内涵

有一种红蜘蛛每年产一次卵,约100只左右,一个月后开始孵化,母蜘蛛日夜守候,牺牲自己,甘愿当“子女”的第一个食物,教会孩子捕食。假如没有母蜘蛛无私的奉献,这种红蜘蛛可能早就消亡了。世界上的物种要得以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责任,人类也是一样的,面对多样的自然环境,适者生存。责任就是为了自身或者团队的发展,而要付出的体力或者智力劳动,或者应尽的义务。责任既是付出,也是回报,在担当责任时,也分享了别人担当责任的成果,利于自身发展,是双赢的。

1.3 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原始的耕种、制造已不再适应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的现代化,但沙尘暴、雾霾、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南极臭氧空洞对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产生了极大地破坏,因此每个人有责任维护好地球的生态,自觉地增强意识,时刻绷紧社会责任这根弦。从目前对社会责任意识的研究来看,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社会的依存、亲情的感召、文化的积淀。社会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进而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社会离不开人和家庭,人必须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社会必须保护个人的利益;家庭是具有血肉关系组成的社会细胞,通过基因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宗族的产生,亲人间的亲密无间关心和关怀,是社会责任的一种特殊体现;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责任,不断地被强化,由于生活的不同、地域的差异,产生了不同事物或个人的崇拜,慢慢有了不同社会规范、习俗,也就是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综上所述,社会责任就是人、家庭、组织团体对社会所要承担的责任,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社会责任意识就是人或团体组织在行使社会责任的过程自觉产生,没有附带条件的一种反射,是发自内心的,属精神范畴。通过社会责任的承担,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指引人们担当社会责任。

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研究现状

2.1 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出

查阅相关文献,社会责任意识的概念可以追述到陆军恒同志发表在2002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的《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论文。陆军恒在解读党的十六大报告“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时,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指出了社会责任意识的涵义及建设途径。他认为“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他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明确了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是区别于自身责任的另外一种责任。同时指出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要从加强为人民服务意识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四个方面进行培养。

2.2 社会责任意识的一些表现

2.2.1 组织、集体、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出现弱化。

1991年王展、陈富权发表在苏州大学学报第一期的论文《一个重要的课题: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指出党政机关一些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表现,值得借鉴和引起大家注意。他指出有些机关、单位存在“无所事事,有职无责;本位主义,不顾大局;只顾眼前,不思未来;自私自利,危害社会。”等现象,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同时也指出了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途径,即忧患意识教育,个人素质提高,明确个体与社会、集体、国家及与他人之间关系,同时指出教育应当全方位、多层次,在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提高组织、集体、单位的社会责任意识。

2.2.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表现。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相关论文的收集整理,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学生失能现象比较严重,无法承担社会责任。夏忠臣同志专门对90后失能大学生责任意识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有一部分大学生身体、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自小处于父母的溺爱中,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上大学后不能够独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很难融入集体生活,甚至无法独立完成大学学业。在高中阶段,有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同时学业比较繁重,没有多少闲余时间,上大学后,由于管理和教育模式的改变,学生不能够自治,很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上课,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玩游戏。这种失能现象,学生自己尚不能够自理,就谈不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或者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大学生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愿意付出,在社会公益活动面前,不是“毫无怨言”,而是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利。董伟,高杰通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认为“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神;重视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重视自我责任,忽视社会责任。”是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

第三,参与公共意愿强,但社会情感相对淡漠。夏雅敏同志通过对上海交通大学等9所大学2000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情况进行调查,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主体为“爱国、积极、向上”,但相当大学生社会角色定位失当,公民意识弱化,大部分学生仍认同“学生”角色,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在助人意愿的相关调查发现,对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岗位,助人不影响自身或影响较少的能够积极参与,而风险较大的如献血、捐骨髓等参与意识明显降低。

第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处在增强与减弱的双向中,需加以正确引导。刘微微、盖元臣在“论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中认为,现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与减弱是辩证的,在某些方面呈增强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国家民族、国富民强、多难兴邦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盛行,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是非,不忘国耻,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在私利面前存在减弱现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增强方面,应当加以鼓励,维持强盛势态,而对于减弱方面应当查找原因,做出正确引导。

3 培养大学生良好社会责任意识的方法和手段

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与国家的意识形态、个人的生活成长经历,与环境、家庭的引导、个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与个人社交圈、接触的人等关系密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社会责任意识的养成,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总结近年社会责任意识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以下方法和手段。

3.1 重视德育教育,强化德育教育手段

2004年李富生在第一届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他从当前社会责任意识的现状出发,研究产生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指出要重视德育教育,强化德育教育手段。首先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等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氛围,起到主流地驱动作用;其次抓好思想文化阵地和精神文化产品引导,大力宣传德育教育与建设的意义;第三注重增强公民的道德自律意识,培养公民的道德情感,主动配合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第四通过各种措施有力地保障公民道德建设开展。

3.2 深化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同教育

当前国际社会风云变化,科技高速发展,日新月异,但真理是永远不会变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关键是要让大学生们认同社会责任意识,懂得社会责任意识对社会、国家、家庭及至于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潜意识的接受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姬广凯对如何深化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意识的认同进行了研究,认为,首先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清晰,社会责任感缺乏,进取心不强,不但影响学生个人的成长,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必须加强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引导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其次,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的无缝性,快捷性,易接受性。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广为青年一代接收,也是使用群体最大的,在这些新媒体中引入社会责任的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积极宣传社会责任意识正面作用,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强弱对将来岗位的胜任和个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必将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获得更多的帮助,在事业上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更容易得到社会和国家的认同。

3.3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和培养

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是相互促进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和持续。冯霞同志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的表现进行了探究,剖析了产生的原因,同时从“丰富和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构建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协作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三个路径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帮助学生对其理解有助于树立学生正解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绝对的权力。

[1]陆军恒.培养社会责任意识[N].人民日报,2002-12-19.

[2]王展,陈富权.一个重要的课题:提高社会责任意识[D].苏州大学学报,1991(1):26-28.

[3]夏忠臣.90后失能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策略探究[J].教育探索,2013(11):144-145.

[4]董伟,高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及对策试析[D].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11):73-75.

[5]夏雅敏.基于系统思维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11):77-80.

[6]刘微微,盖元臣.论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学术交流,2014(4):193-196.

[7]李富生.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86-192.

[8]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09(2):185-189.

1004-7026(2017)04-0105-03

G71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4.078

刘振优(1971.6-),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0:46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期望嘱托责任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
中国火炬(2011年12期)2011-07-24 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