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这段歌词中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如今成了和顺县义兴镇串村幼儿园中城市孩子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共同拥有的真实写照。
如何让近3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留守儿童和近100名城市里的孩子共享幸福的生活?串村幼儿园以半托、日托、全托三种模式相融,成功解决了农民工子女入园难问题,此举在当地独树一帜,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及家长的认可。
走进我们幼儿园,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一幢集办公、教学、活动、住宿于一体的三层“U”形楼,配以红瓦鹅黄墙壁显得活泼、新颖,颇谙孩子心理;教学楼走廊里左右墙壁上的“小巧手”“小画家”等展示着孩子成长的足迹。特别是住宿孩子的生活区,干净的饭桌、整齐的床铺、梦幻的窗帘,构成了一个完美的童幻世界,孩子梦想从这里起步。
在园中,除了听到孩子们不时传来的笑声外,单是墙壁上醒目的“心的教育,爱的成长”标语就能给人以无限的亲切感与温馨感。走廊里,孩子、教师、家长合作游戏的照片和孩子的作品,使得孩子的兴趣、需要、社会交往等方面在环境上得到了满足与发展。串村幼儿园是目前全市唯一一个有住宿孩子的全托管园,始终以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培养目标,开展多样而活泼的娱乐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动手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在幼儿园得到与父母一样甚至超越父母的关爱。
在一间活动室里,30多个五六岁的孩子,或在取书阅读、或在画画、或在制作手工……他们率性自然、无拘无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这里的一切为了孩子",只完成教育任务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孩子在幼儿园全面快乐地成长。我园虽然地处山区,但我们在提升幼教质量上做了许多努力。以环境为平台,以全托为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幼儿园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串村幼儿园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附属于和顺县义兴镇串村小学。2007年,由串村村委投资兴建,2009年投入使用后与小学分离独立并面向全县招生。该园占地20余亩,办公、教学、活动、住宿设施设备齐全。面对大多数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乡下全托孩子家庭经济困难的状况,串村幼儿园采取贫困家庭享受半价学费服务,特殊贫困家庭全免费入园,坚决不让一名孩子失学。
“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都能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串村幼儿园在办园理念和实际行动上都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孩子习惯好,吃饭不挑食了,能自理了,老师比父母还细心呢……”中(1)班苗全丰小朋友的妈妈对孩子的变化非常满意。
串村幼儿园近75%的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或留守儿童,而本村孩子不足五分之一,他们或半托或全托,对做好这部分孩子的教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不少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工作,留守的孩子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学习和生活成了教师们心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尽最大的努力,给留守儿童无微不至的关心,给每个孩子家一般的温暖。
让每个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串村幼儿园多年从事幼儿教育总结出的成功经验。
徐子烯小朋友是来自福建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顽皮好动,行为习惯很不好。刚入园时爱打小伙伴、爱乱扔东西、爱说脏话,甚至会把自己吃剩的饭菜倒进别的孩子碗中。保教主任王艳红跟踪观察,交心交情、对症下药,并把他安排在习惯好的孩子身边,通过以情动人、榜样示范等方式,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指导,徐子烯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2009年9月招收全托孩子以来,串村幼儿园就不断在全托教育模式上进行深入地探索和探究,总结并开展了以“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我是好行为好习惯的好孩子”“我是爱父母爱他人的好孩子”等教育活动,在全园中兴起了“爱心温暖留守儿童”的强热“爱心”教育之风,搭建起亲情平台,将幼儿园打造成留守儿童温暖的家。针对留守孩子亲情饥渴的“情困”、孤独寂寞的“心困”等实际情况,我们实施了亲情规划:通过周一至周五,班主任教师亲情谈心鼓励、带班教师多联系关怀、保育教师全天候关照、孩子间亲密关系、督促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燃起了留守儿童亲情之灯;周末,确定专人组织观看视频、集体游戏等实践活动,指导孩子洗衣服、叠被子、整理物品等,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也照亮孩子孤独的心;假期,通过教师走访、家长代管、集体帮助等形式,填补亲情的空白。
“全托育人是幼教界普遍认为的‘难题’,在和顺也是第一次尝试。面对挑战,串村幼儿园上下齐心,经过不断尝试,创出了‘生活育人’管理模式,为全县幼教工作增添了亮点。”镇幼教办主任李赛飞如此评价。
5岁的李月红是家里的宠儿,父母打工在外,一直与爷爷奶奶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全托后,李月红吃饭都要保育员喂才吃,她说:“我在家就是奶奶喂的。”一开始保育教师马秀娥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但一周后,李月红不用教师喂饭了,还主动给别的小朋友喂饭吃,她说:“我长大了也要帮助别人。”
“生活育人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辛苦的工作。”我园保教主任王艳红说:“在这一工作环节中,保育教师以充满母爱的最大热忱抚育着每一个全托孩子,吃、喝、拉、撒、睡一天全程细致入微地精心关怀、照顾着每一位孩子。”在太原打工半年后返乡看孩子的家长刘景反映:“孩子原先吃饭挑食,不会穿衣服。这次回来,孩子吃饭不挑食了,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我放心了,老师比父母还细心呢……”
保育教师的一席话道破天机:“干的就是这行,要干就干好,别人的孩子就是咱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区了解到,串村幼儿保育教师每天早上5点起床,中午不休息,晚上不休息,一天24小时在园工作,每天吃剩饭,顾不上回家,给孩子清理大小便、清洗衣裤鞋袜等都是家常便饭。
周鑫小朋友在一次午休后大便在裤子里,保育教师易海珍把他的身体洗干净,给他换上干净的裤子,把脏裤子洗掉,待晒干后给他叠整齐放在包里。家长感谢道:”你们真不容易呀,工作做得真好!太谢谢你们了。”
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王嘉荣小朋友突发高烧,家长手机关机,保育教师雇车到县院,把已经休息了的曹海鸿医生请到幼儿园,直到王嘉荣退烧,大家才放下心来。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面对领导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串村幼儿园立足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力求办出“政府满意、群众认可、童年幸福”的特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