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显微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对策
□姜显微
(齐齐哈尔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适应与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不良情绪障碍、就业压力障碍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日俱增。高校需要从构建心理健康管理模式、完善心理健康机构、注重心理健康的文化引领等方面入手来避免和治愈大学生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对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当步入校园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落差。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地域差异以及不同的沟通方式,导致很多大学生与当前的环境难以融为一体,缺乏社会交往经验,不愿意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长期下来产生黯淡、抑郁的心理。再加上大学生是一种群体性生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室友关系以及异性关系等等,班级活动和社团组织活动比较多,大学生在沟通技巧掌握不够的情况下常常会造成人际交往不畅,关系不融洽,与同学、室友、甚至是老师之间存在隔阂,一旦产生矛盾就会加重心理负担,出现自闭和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再与他人接触,有时甚至产生多疑、恐惧的心理。
当代大学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对自身认识不切合实际,对自身的缺点和优点认识不足,过度放大缺点或优点,要么自我感觉非常优秀,要么自我感觉差距较大,出现两个极端化现象。由于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教育水平等使得优越感较强的人表现得自负、高傲、不可一世;而自卑感较强的人则会自惭形秽,有的时候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嫉妒、怨恨的心理。一方面,由于对自身定位不理性,大多数学生所进入的院校并不是自己理想的院校,因此容易将一种失落的情绪带入校园,对课程和同学都不感兴趣,逐渐消极怠惰、孤僻、放纵自己。另一方面,受到社会多种不良风气的侵害,大学生容易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爱慕虚荣,导致价值观念扭曲,产生孤傲、偏执、嫉妒等多种心理问题。
大学生不良情绪障碍是其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但同时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而又无法与自己关系较近的人进行交流时,很多时候无法进行自我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就会产生并压抑在内心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良情绪会愈演愈烈,尤其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同学,产生心理问题的机率较大,常常表现的焦虑、烦躁、多疑、暴怒、神经症等等。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开始面临着择业和就业的问题。在校大学生常常对自身的定位比较高,因此在选择岗位时会选择一些与自身现有能力不匹配的职位和薪酬待遇,因此会遭到拒绝,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存在抵触心理。再加上就业时要考虑家庭背景、恋爱情况、社会关系、专业需求、薪酬待遇、工作性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就业难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因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是找不到工作而情绪低落、过度焦虑、对生活失去方向、逃避就业等。
高校要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师资力量、硬件水平等构建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管理模式。一方面要制定心理健康机制,包括发现、分析、解决心理问题机制、心理测评与评价机制、心理监管机制。建立大学生心理预案机制和等级,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预案并划分等级,采用记名和不记名方式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健全心理健康数据库,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程度和种类进行划分,并采用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反馈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在高校心理咨询师配比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现有教师、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力量,制定师资管理制度,严格师资认证门槛,增加师资力量的培训,创造更多校内和校际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这种心理健康机构的完善主要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机构、就业指导中心和家校互动平台。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是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高校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性来组织设置层级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设立一级综合咨询室和二级分诊断室,二级分诊断室根据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可分为情感类、情绪类、压力类、综合类等等,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要以服务最大化原则,制定心理咨询诊断流程,根据其一级综合咨询室的诊断结果将学生送到相应的二级分诊室,并最终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就业指导中心是帮助学生找到理想工作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加强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搭建强有力的就业平台和提供大量就业信息,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平台,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减轻或避免因就业压力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家校互动平台是缓解学生心理疾病的助推器。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及时反馈心理动态,学校与家长共同合作加快治疗进度和提高治疗效果。
高校需将当前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引入教育教学,首先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将其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或将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融合。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可因学校的现实情况开设类似于心理健康操作性方案选修课,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自助进行治愈。其次编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根据本校的学校环境、学生特点、经费情况等等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心理辅导的教科书。再次定期召开专业性心理讲座、交流会、座谈会等等,增强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度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校园和校外活动,如心理知识竞赛、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趣味运动会等等,对学生当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整合,并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工作。
[1]葛迎超,马连霞,陈丽清,冀艳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个案研究及对策初探 [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2]杨斌芳,李梅,侯彦斌,王晓丽.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之一[J].河西学院学报,2016(05).
[3]高刚,马忆南.家庭环境因素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6(11).
1004-7026(2017)14-0113-02
G44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4.073
齐齐哈尔大学2014年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雅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有效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14059。
姜显微(1987-),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