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华
(淮阴商业学校 江苏 淮安 223003)
浅谈如何提高中职PS课程的教学质量
□何春华
(淮阴商业学校 江苏 淮安 2230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图片处理技术作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软件图片处理方式,在当前社会个各个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PS作为人们公认的图片处理软件,有着强大的图片处理功能。在中职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学生的PS图片的处理能力,这对学生的的职业生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中职院校作为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以及技术性人才的主要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技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的主要教学职能和最终教学木目标。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学工作者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加强中职PS课程的教学。以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优化中职院校的PS课程教学质量。
中职课程;phot oshop;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PS图像处理软件性能比较稳定,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在平面设计、图片优化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掌握一门好的办公技能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为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时期教育的要求。
PS课程的应用面比较广泛,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有区别的PS课程教学,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进行PS课程的重点学习,从而使PS课程的学习能够满足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学习需要。这主要是因为PS软件中有大量的工具和任务命令,在具备强大功能的同时,需要用以学习的精力和时间也是非常多的。而中职学生通常底子薄、学习能力较差,如果在教学中进行广泛地教学,势必会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广而不精的教学方式不精不能够增强学生的PS应用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掌握不好PS课程的精髓,对自己的学习起不了作用,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要针对学生的专业进行乡音的PS课程教学,让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比如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这个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取向是VI设计、品牌设计以及书籍装帧或是视觉传达等方面的工作的。除了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硬件或是其它方面的应用能力之外,还要求学生要掌握一款比较优秀的图片处理软件,满足工作的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PS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侧重与学生VI设计中需要应用到的工具进行教学。还有对常见的卡片、包装等等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PS教学质量。犹如在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中,PS课程的教学应该倾向于如何进行效果图的后期处理,着重教学图像的调整命令以及下阶段比较流行的PS后期处理基础,报货颜色的搭配,艺术风格的渲染等等。
PS课程最主要的是要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理论。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应用中掌握PS相关技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基于PS课程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很多,包括工具和滤镜的使用都需要在前期准备素材。所以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开展主题性质的教学,实现PS技术的综合利用。比如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广告设计教学。首先教师要对这一主题进行构思,包括主色调的应用以及相关素材的搜集等等都有血神过来完成,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主动地根据主题的需要和要求开展PS的学习。比如在PS应用中应该用到安歇工具,仿制图章、钢笔工具、移动工具以及橡皮擦工具等等,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对颜色的提取、对素材的应用以及建立选取方便设计等等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不断加加强中职学生PS技术的教学,提高学生PS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因为就中职学生而言,由于年龄较小,而且本身的学习能力也不高,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就是兴趣的激发。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是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积极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加强中职院校学生PS课程的教学。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PS处理相片,在整的同班同学的同意下,用同或是要好朋友的图片进行实践处理,在PS中有很多好玩的工具,将其应用到自己好朋友或是同学的身上就会显得特别有意思,比如用仿制图章,将图片和一些有趣的图片P在一起,从而加强教学的娱乐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带领学生用PS制作出自己的一副作品,学生在成就感的驱使下就会加大学习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1]吕苗苗.浅谈职业院校如何提高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质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3:6543-6544.
[2]尹明.中职PS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上),2014,12:126-128.
[3]陆洋.网络微课环境下的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16,23:287+286.
1004-7026(2017)03-0117-01
TP317.4-4;G712.4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