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蓉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275)
科技期刊查重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王海蓉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275)
分析了抄袭、重复发表问题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结合期刊查重环节,对抄袭、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以及分拆发表等self-plagiarism行为的判定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查重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通过提升查重系统的功能、完善期刊采稿规则和查重流程等措施,以避免一稿多投和变相重复发表的现象.
论文查重;一稿多投;变相重复发表
在科技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应该是某一学科领域创新性成果,其内容不能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1].但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论文数量飞速递增的同时,因对学术不端问题认识的松懈、受浮躁的学风和以论文为导向的考核机制的影响,论文抄袭、重复发表事件层出不穷.科技期刊也纷纷开始借助文献检测系统来甄别和遏制这种现象.最近,人大经济论坛学术道德监督版却发表了“查重事与愿违:毕业生花千元避雷,反抄袭却助长了抄袭风”的文章.其中,有专家认为:“查重系统不过是帮助学生快速精确地定位重复语句,然后迅速修改调整.”[2]确实,有些作者一方面不愿意背上抄袭、剽窃的罪名,另一方面却因课题评估、个人升迁的压力或诱惑采用各种变通的手段,比如改头换面的重复、分拆发表等来达到多发文章的目的.因此,“怎样查重”也成为了期刊编辑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就如何利用“查重”解决一稿多投、分拆发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抑制更为隐蔽的论文抄袭、重复发表问题.
1.1 检测系统应对抄袭的局限性
通过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查重,依据的一个重要指标“查重率”,即文字复制比.因此,当论文照搬他人的图、表以及公式时,检测系统是无法精准显示的.而学术论文研究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常用公式、图表等来进行说明、示意以及论证,这就给“投机取巧”者改投换面、照搬照抄的机会.同时,目前文献资源涵盖最广泛的论文抄袭自查系统资源库涵盖中文期刊库、Tonda论文库(包括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部分高校特色论文库、重要外文期刊数据库如Emerald、HeinOnline、JSTOR等),共享资源库等.系统资源库中外文文献的涵盖范围不大,也仅可检测中文、英文两种语言,在识别、检测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后,必须要提的是:名言名著、经典理论等的引用会被检测系统机械、刻板地认定为“抄袭”,造成“表面”抄袭率偏高的现象,会使得一些优秀论文被排除在期刊之外.以上种种都说明论文自查系统只是一种手段,还有必要加大人工“查重”的力度.
1.2 一稿多投、重复发表
利用现有的网上数据库进行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前的查重,根本无法发现各期刊编辑部在审稿、待刊印等阶段的稿件是否与其他期刊的稿件有重复,会出现一篇论文先后或同时发表的现象,即一稿多投[3].一稿多投难以绝迹的关键原因在于期刊论文从拟用到发表、上网有8个月到1年左右的发表周期,这个阶段往往成为了“查重”的真空期.科技期刊杂志现在都有投稿平台,可以方便地投送论文电子版.为了满足学业答辩、项目结题或聘期考核、职称晋升的要求,高校的研究生或是老师都有在一定时间内发表多少论文的压力.另一方面,期刊资源特别是好的期刊有限,论文作者除非所学所研非常占优,一般都不敢判定自己的论文能否一定被录用.所以,一稿多投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稿多投”分为几种情况:(1)先投一个刊,没得到确切的消息就又投另一个刊;(2)论文完成后同时向多个刊物投稿,有刊物接受稿件之后就向其他期刊撤稿;(3)论文完成后稍作修改同时向多个刊物投稿,重复发表.一稿多投现象虽然可能扰乱编辑部的工作流程,浪费了编辑部的人力、物力.但是,只要没有涉及重复发表,特别是第一种情况,期刊编辑站在作者的立场,都是理解的,下次不会拒稿.但,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不仅浪费了期刊的版面资源,分散了读者的精力,对投稿者的学术道德声誉也有不好的影响.
1.3 分拆发表、变相重复发表
学术不端行为检索系统的开发及使用,还是使得同一或内容基本相同的论文重复发表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抑制.大量新形式的、变相的重复发表现象却蹦发出来.分拆发表是一种变相的重复发表形式.曾有外刊统计了3种医学外科类期刊中的660篇文章,发现有92篇属变相重复发表[4].这种变相重复发表往往是将一项系统、完整的试验或科研成果分成若干个论文单元,分别投向不同的期刊.而论文的作者、研究的对象、理论方法或实验手段相同,结论等部分“故意”地各有侧重、部分交叉.作者曾发现一批次的类似实验样品在实验条件和方法不变的情况下,经过“变换”,可以分期、分批地发表几篇甚至十几篇论文.这种“自我剽窃”(self-plagiarism)[5]手段,通过简单的论文“查重”很难被发现.在学术领域,自我剽窃不仅判定困难,而且有限的合理使用无论伦理还是法律上都是可接受的[6].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分拆发表是可以侥幸逃脱“抄袭”的道德风险的,但却明显违背论文“有所创造,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的原则,应该在刊物的“查重”过程中予以考虑、严格加以界定、加强把关.
2.1 抽查查重加人工“比对”克服“查重”系统的局限性
第三军医大学报曾实施过分阶段二次查重制度[7]:送审时进行1次抽查查重,拟刊用的稿件发表前进行第2次查重.与之不同的是,笔者认为:第一步由审稿人审稿时用英文关键词抽查查重.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重要信息,也是一篇文章的检索点.相对熟知该领域的专家审稿人经常查阅研究领域的外文文献,熟悉高水平期刊的文献,能将其中专业领域的理论讲解翻译成中文,进行有效比对,判断一篇论文的试验方案前人有没有做过.即便是不同语言、翻译习惯或是语言组织形式的论文,审稿人也能凭借专业素养精准地找出共同点.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作者将英文或其他语言的论文里翻译出来,将结构进行修改后顺利躲过查重.第二步,在整篇上传进行论文检测的基础上,由编辑用中文关键词查重并进行人工比对.关键词圈定了比对的领域;人工比对可以防止作者将同领域它人论文里的文字,截成图片放进自己的论文,变相抄袭论文,克服知网等查重系统目前只能查文字,而不能查图片和表格的局限性,防止“投机取巧”躲过查重.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遇到作者过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逃避检测.这些伎俩可以躲过“机器”对比,一般不会被检测出来,却很难逃过“人工比对”.因此,抽查查重加人工比对很有必要.抽查查重虽然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但也在不断强化编辑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2.2 借鉴外刊经验,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避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
为了杜绝一稿多投、可能的重复发表,国际期刊界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一篇论文被SCI期刊录用,刊出时间往往也会排到第二年.但,很多论文接受刊用之后1个月左右就会在期刊官网online发表.与中文期刊类似SCI期刊的论文除了作者、出版商、学科类别等基本信息,还有IDS号、ISSN和DOI等.国内多数高校承认DOI号,有DOI号就可以作为科研成果.这是因为:即便论文还没有发表.只要编辑早点把版面排好,送到出版社,就能拿到DOI号.而拿到DOI号的文章可以在网络环境下,比如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System专业网站http://www.doi.org/index.html进行准确提取.若有了DOI号和相应的数据库,实际上从根本上杜绝了发表前的真空阶段,建立了准备刊发论文的查重数据库.编辑可以利用这个数据库进行在处理稿件的查重,以防止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且应当采取在一定期限内拒绝作者继续投稿;或在一定范围内通告该作者一稿多投的信息.如此,根据版权法规,制定严格、详细的来稿须知和撤稿机制可大大降低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的现象.
2.3 严格预防、制止变相重复发表
南澳大学两位学者随机调查了269篇文章的作者.抽样发现:在2003-2006年期间,60%作者有过至少一次self-plagiarism的行为[8].国外的期刊或学术团体非常重视防止自我剽窃行为.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变相重复发表、“自我剽窃”还没有引起学术研究和文字出版者的足够重视.无论是实际管理得不健全、还是没有确切的评判标准,都会导致变相重复发表、self-plagiarism风气的漫延.因此,首先应严格制定变相重复发表、self-plagiarism的标准,确定投稿道德准则,并保留事后追究作者责任的权利.Roig就曾将自我剽窃行为分为了4种类型:在不同的期刊一稿多投、重复发表;把同一个研究分割为多篇文章分拆发表,以及不加标注的自我引用、重复等文本再循环利用行为和在非正式刊物和正式文献上重复发表等版权侵犯行为[9].同时,要求作者投稿时,提供各种相关的(包括送投他刊待审,或待发表,正式宣读或张贴)的文稿复印件,消除学者的侥幸心理,树立认真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自律精神;最后,还应该学习国外的经验,不断提高“查重”检测的手段和技巧.比如:最近相关机构就推出多语种论文检测软件CrossCheck数据库追查抄袭、变相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8].并,采用专门软件(如Glatt、SPlaT)等工具辅助判断自我剽窃的程度,打击变相重复发表行为[4].
纵观国内外,杜绝一稿多投,抄袭,可能的、变相的重复发表,仍需借助于不断完善的数据库和辅助手段“查重”.除了不断提高检测的手段和途径,期刊也要提升规则和流程,比如及时告知作者稿件的状态,不要等到排版时方才告知作者论文已经接收;并制定严格、详细的来稿须知、撤稿机制和道德规则,保留声讨和追诉机制,从学术风气、法规制度、道德准则多方面入手应对抄袭和重复发表,保障查重的效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2]宋晁星.论文查重事与愿违:毕业生花千元“避雷”,反抄袭却助长了抄袭风[EB/OL].(2017-04-11)[2017-04-21].http://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549681&page=1.
[3]宋素梅,马少怡,冷希岗.科技期刊一稿多投现象及遏制措施[J].天津科技,2010,37(1):100-101.
[4]李万春.变相重复发表: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J].编辑学报,2004,10(6):445-447.
[5]Hexham I.Academic Plagiarism Defined[EB/OL].(2017-04-11)[2009-08-24].http://www.ucalgary.ca/~hexham/study/plag.html.
[6]王应宽.什么是自我剽窃?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N].光明日报,2014-11-03.
[7]冷怀明,刘洪娥,栾嘉,等.避免科技论文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的机制与实践[J].编辑学报,2007,19(6):457-458.
[8]Rebecca Attwood.Allow me to rephrase,and boost my tally of articles:Scholars are passing off old work as new to drive up publications counts[EB/OL].[2008-07-03].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story.asp?sectioncode=26&storycode=402598&c=2.
[9]Roig M.Re-using text from one’s own previously published papers:An exploratory study of potential self-plagiarism[J].Psychological Reports,2005,97(1):43-49.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i-tech Periodicals'P aperpass
WANG Hai-rong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Guangdong,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auses of self-plagiarism and repeated publication.According to the paperpass links of periodicals,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judgment of plagiarism,self-plagiarism,multiple publication,repeated publication and spin off.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paperpass system,some measures such as updating the paperpass system,improving the rules of periodical manuscript collection and the link of paperpass are put forward to avoid the repeated publication and self-plagiarism.
paperpass;self-plagiarism;repeated publication
G23
A
1007-5348(2017)09-0102-03
2017-04-13
2013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60200002).
王海蓉(1974-),女,湖北仙桃人,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期刊学.
(责任编辑:邵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