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四川遂宁629000)
探析当代文学生成过程中的“潜规则”
夏金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播系,四川遂宁629000)
文学创作的过程可以引发一个思考:当代文学作品的社会体系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的?他存在一种潜规则吗?如果存在潜规则,其构成的机理是什么?它又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影响作者的创作活动的?这种潜规则会给文学活动的创作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以文学生成的环境、文学生成的形式、文学生成的机制来说明文学潜规则的形成及突破。
当代文学;文学生成;文学形式;文学机制
文学活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活动。以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来说,当文学创作者从脑中构思了一段作品,并用文学作品的方法表述出来时,这部文学作品就要面临着社会的批判,无论这部作品是被社会接受,还是被社会否定,它是在社会批判的过程中宣告了一部作品的诞生,于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根源虽然来源于作者,可是它与社会批判有紧密的关系。
迪基曾用艺术的角度看待文学活动。他在《艺术惯例》一书中谈到文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文学活动创作艺术是“具有欣赏对象资格的地位”。他认为艺术活动是依照艺术世界来创作的,他指出“每一门类系统为了使该门类所属的艺术作品能够作为艺术作品来呈现的一种框架结构”。他谈到的艺术世界,就是由人构成的世界,人们内心的活动构成一种“潜规则”[1]。
为了说明文学生成的环境带来的潜规则,现用文学批评的发展来说明。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出现文学作品传播、消费、接受以后,就开始出现了文学批评这种文学活动,它是文学创作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促进了文学活动的创造、影响了文学活动的创作、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我国的文学批评范式可以以三十年为一个阶段,目前共走过三个阶段。以政治化的文学批评为主的阶段。在1978年以前,我国的文学批评以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文艺理论家邵葵麟在1948年的论文中提到了开展文学批评活动的正确方法。他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一件事物的时候,会用客观的态度看待一件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阶级关系是否符合于历史现实。如果它暴露了社会真实状态,那么就应挖掘出一部作品的政治立场。他认为文艺批评应是无产阶级斗争活动的一部分。[2]邵荃麟的观点代表当时文学批评的主流态度。
在1978年《文学评论》组织撰写了《拔乱反正,开展创造性的文学研究与文学评论工作》一文中,提出了文学评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创新文学研究和评论,评论的研究范围要超越前人的理解;要解放学术问题和文艺问题的思想,允许文艺批评犯错误及改正错误;要从艺术形式进行创新,把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分开[3]。这一篇论文指出了1978年文学批评的关键问题,从此文艺批评范式走出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以文学艺术为基础,向多元化的方式发展。在这一阶段,文学批评范式的发展方向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促进文学艺术发展发展文学批评范式;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发生,文学热、美学热、西学热逐渐升温,文学批评向着文学审美的方式发展;西学逐渐渗透,新的文化思潮形成,“纯文学”思朝与文学观改变着文学批评范式。此时文学批评已经不再是文学作品的依附品,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1998年以后,文学批评范式从形式化的发展转向思想化的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哲学与文化的思潮对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思潮逐渐渗透,启蒙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弗洛依德主义、存在主义……各种思潮给予文学批评影响,大量的文学批评作品是以哲学的角度展开文学思考。第二个方面,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也给予我国文学批评影响。俄国的形式主义批评理论、英美新批评理论及结构主义到各种符号学理论均给予我国文学批判影响,此时我国的文学批评已经不再停留在文学的角度开展评论,而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开展文学评论。第三个方面,文学批评又开始回归文学批评与政治关系的思考,这种文学批评区别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思想,而是试图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文学作品,说明文学作品本身的思想阶值。
从文学批评范式的转换,可以看到社会环境给予文学批评范式影响,文学批评范式在社会环境的制约下创作、成长、思考、突破,当社会环境改变时,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范式会被社会环境接受,它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范本,从而也形成一种新的制约。
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的图书出版社由“单纯生产型”变成“生产经营型”,出版社为了促进销售量,必须深入的研究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需要的文学形式生产图书。199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部经过商讨,推出了“布老虎”系列从书,它的销售对象为都市白领,文学生成的理念、主题、风格都以迎合都市白领的需求而创设。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安舜波曾经提出过商业图书生成的理念。他说,过去的文学形式过于粗放化,成人不能获得需要的图书、儿童不能获得他们需要的图书,为了让每一个群体都能获得需要的图书,于是提出了按需创作的文学生成形式理念。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商业图书创作理念迅速被各大图书商接受。[4]
在这种理念下,青春文学形式开始形成。青春文学是描写青春期“80”年后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甜蜜与心酸,青春文学形式迎合了当时孩子们的需求。80年代的学生有自己的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他们在读初中的时候,就设定了读大学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既是当时的孩子主动接受的,也是被动接受的,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能考上大学就不能获得通向幸福的“敲门砖”。80年的学生受着经济环境的影响,从小就了解到贫富差距的差异,他们过早的承受了经济带来的精神负荷,过早失去了少年人应用的天真和浪漫,这种经历是70年代及70年代以前的人没有的。80年代孩子精神的不安与消费能力成为一个对比,许多80年代的孩子不担心温饱问题,部分孩子的父母还拥有汽车、房地产等,80年代的孩子消费能力极强[6]。
80年代文学形式的行成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作者向着明星化的方向发展。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17岁的韩寒第一部作品《三重门》,之后,韩寒作为明星出现在青少年的视野中。韩寒在他的作品《就这么漂来漂去》里放眩了自己曾经作为赛车手的照片,韩寒的作品、他本人、他本人的带来的商业价值共同作为一个整体。80年代的青少年消费的是自己崇拜的一个偶像,而非消费的一部文学作品,此时,文学生成形式的艺术性已经不是创作的重点,出版商需要的是“量身订造”的文学形式。第二个方面,文学形式需求被进一步细化:以青春文学作品体裁为例,出版商推出青少年作品有多重商业目的:80年代的孩子与同年代的孩子共同成长,他们有共同的烦恼与忧愁,即文学形式的价值观能满足80年代孩子的需求;80年的青少年带着些许青涩、些许张扬、些许叛逆,他们把独特的个性展现在青春文学中,引起同龄青少年的共鸣[6]。青春文学以消费对象为中心,细化文学作品的创作类型,同类型作品的内容、表达形式、文学思想都是极为相近的;第三个方面,由于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出版商要求文学创作者保证写作速度,而非写作质量,文学作品的文学形式已经不再被特别强调。比如青春文学派的作者张悦然自2003年6月开始,共计出版了5本书籍85万多字,据作者自己宣称,长篇小说《钢轨上的爱青》从构思到完稿仅花了十天的时间,快餐式的文学作品令文学作品的思想深度难以保证[7]。
在80年后,也有沉寂书写文学作品的。以舟卉为代表。邱华栋曾说“在80年后出身的作者中,很少有像舟卉这样沉寂的,她以沉寂的心态致力于写作,应用少年老练的态度沉着织缀着文学作品,她以文艺的态度对待文学作品,若能沉淀十数年,以舟卉为代表的人能成为80年代文学创作者中的骄傲[8]。”舟卉目前共发表过的长短篇作品共有五部,代表作为《好好活着》,她用一双冷静、客观的眼睛看待社会,用文字写下社会中的人世沧桑。
从青春文学的诞生,可以看到文学形式的制约,当市场认可某种文学形式时,与之相似的作品会批量产生,形成一种文学潮流,尽管这种潮流可能仅仅只影响文学创作者几年、十几年,然而只要这种文学形式还被人们接受,就会有大量的文学创作者接受文学形式的制约。必须看到,总有一些个性独立、思考独立的作者跳出制约,创作个性化的作品。他们让文学形式以多元化的方式发展。
当文学形式成为一种市场需求以后,就会诞生出迎合该文学形式生成的机制,该机制以多种形式创造着文学潜规则。文学网站的诞生是因为网络文学的需求而诞生的。
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产生娱乐的渴望。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都向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网络文学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人们希望应用信息工作阅读文学,获得娱乐的感受。文学市场的需求带来商机,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市场需求意味着产业化的发展。1999年,台湾英业达集团投资的鲜网在网上聚集了三十万名网友,鲜网应用一边出售网络文学、一面签约出版平面书籍的方式营利。中国大陆的企业集团也紧随其后,挖掘网络文学商机[9]。2004年,上海盛大集团花巨资收购了玄幻文学门户网站起点中文网,其后,较大的网络文学网站也纷纷被收购。与传统的文学创作机制相比,网络文学有一套独特的机制:一,网站积极挖掘具有潜力的写手、积极包装写手。文学网站的编辑会给文学创作者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从中挖掘较有潜力的文学创作者,与文学创作者主动签约,文学创作者的版权归文学网站所有,以《鬼吹灯》的文学创作为例,网友公认《鬼吹灯》系列为“天下霸唱”创作,后来网友们了解,《鬼吹灯》系列的1~8部,天下霸唱为主要创作者,9~13部为其它文学创作者代写,网站出于经济利益,模糊了文学创作者;二,网站要求文学创作者能创造高点击率,吸引网友阅读文章,在这套机制下,即使一部文学作品具有艺术性、具有深度,但是缺少点击率,对网站来说,该文学作品依旧没有价值;三,网站文学为了挖掘出更多的作者、吸引网友阅读作品,会创建文学创作者与网友沟通的平台,文学创作者为了确保点击率,有时创作思路会受到网友的影响。由于网络文学的运行机制,令网络文学只能成为商品化的文学、娱乐化的文学、快餐化的文学。只有《鬼吹灯》、《星辰变》等少量作品既能兼顾作品的商业价值,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这是极少量的网络作者在现有的机制中尝试做出的努力[10]。
乔治·迪基(George D ic k ie)是一名艺术学家,他的论点文学活动是基于潜规则的环境下诞生的。迪基的观点被大量的文艺学者认同。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文学创作者本身对潜规则的理解。本次研究从文学生成的环境、形式、机制这三个方面说明了一部文学作品是基于文学创作者对潜规则的理解而创作的作品,它可能可以突破潜规则,也可能可以巩固潜规则。而无论文学作品是基于哪种动机而创作,它最终构成了文学审美观的一部分,即本身即构成一种潜规则。
[1][美]J.迪基.何为艺术[C].//李普曼.当代美学.邓鹏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09-111.
[2]邵荃麟.论马恩的文艺批评[M].香港:大众文艺丛刊社,1948:22-23.
[3]周柯.拔乱反正,开展创造性的文学研究与文学评论工作[J].文学评论,1978,(3).
[4]韩忠良.打造中国文学图书第一品牌——对“布老虎”丛书品牌运作的几点认识[J].出版发行研究,2002,(10).
[5]贺绍俊.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J].文艺研究,2005,(3).
[6]朱向前.1993:卷入市场以后的文学演变——从“王朔现象”说开去[J].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3,(2).
[7]申霞艳.消费时代的焦虑[J].文艺争鸣,2005,(1).
[8]于可训.时尚:文学的双刃剑[J].文艺报,2003,(1).
[9]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度[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28.
[10]黄坚.《鬼吹灯》旋风劲吹盛大开辟网络文学研“起点”[N].解放日报,2008-06-10.
责任编辑:周哲良
I206.7
A
1672-2094(2017)01-0032-03
2016-11-15
夏金兰(1979-),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