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 安徽 亳州 236800)
理论培训与实践育人:探索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有效方法
周玉
(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 安徽 亳州 236800)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和模范引领的作用。提高学生干部整体素质,对于提升团学工作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应兼顾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可以从开展“青马工程”专题培训班、搭建交流平台、运用实践育人手段等方面去实施。
学生干部;理论培训;实践育人
一直以来,学生干部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力量,在高校团学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当前高校班、院(系)、学校的各种组织及社团中的学生干部占比为34%”。各级学生干部在做好班级管理、院系学生工作的具体组织、学校大型活动的策划等方面,既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也发挥了学生骨干的生力军作用。然而,对于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在院系层面、在学校层面,缺乏系统规划,重视程度往往还不够。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理论培训,搭建适应学生特点的新媒体交流平台,探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育人手段,将其统筹到高校学生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模式中去,应该能够成为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1.1 培养学生干部是提高团学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
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班干部对于班级日常纪律、班风学风的作用突出,他们带动了专业班级的学习气氛、形成了班级整体的性格,建立集体荣誉感、形成了集体凝聚力。学团干部、社团干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是发挥了主导作用。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团工作的主要载体,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干部工作的重要舞台。如此重要的活动安排,一方面需要学校各部门进行统筹策划,另一方面,在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最终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全程参与。在这样层面可以说,学生干部的思想素质与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团学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因此,高校注重校风学风建设,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注重精神文明创建,就应该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
1.2 培养学生干部可以发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示范作用
2012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实施。《意见》提出要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意见》提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近年来,很多高校都提出了优秀人才的培养计划,也形成相关的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干部往往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素质较强。笔者认为,参考成功的经验,如果把学生干部群体列入专题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形成相应的模式,建立相应机制,对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1.3 培养学生干部,可以较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高校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明传承和社会服务。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只有立足于社会的广袤土壤中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大学生只有把专业学习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才能学以致用、学有所为,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品性和修养。近年来我们看到,在大学生西部支教、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形成规模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都是学生干部在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学生干部社会服务结束,返回母校所作各类先进事迹报告会更是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因此,高校应重视学生干部在社会服务方面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力,重视社会服务对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巨大意义,发挥两方面结合带来的互动作用,为输送优秀人才建立顺畅的通道。
2.1 高校学生干部常见的选拔途径
高校学生干部选拔途径一般有两种:民主选举和老师指定。民主选举的形式一般广泛存在于各个高校班级,老师指定一般存在于校、系学生会或者社团干部的选拔中。民主选举中,投票人更加注重被选举人和自己的关系,往往根据亲密程度来选择投票,学生干部所需要的能力往往不是第一位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选出来的干部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上级投票的选拔机制,往往是上级根据工作绩效、演讲的发挥、下属跟自己的关系而做出的评价,这样选拔出来的干部往往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可能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可能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遇到困难,甚而影响到学生干部对于自己能力的评价。
2.2 高校学生干部常见的培养方法
(1)通过活动来锻炼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文体活动是锻炼学生干部的主要途径。比如举办文艺晚会,从主题策划到节目遴选,从节目排练到正式演出,甚至观众安排、宣传报道以及紧急情况处理等等,都可以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其次还有体育比赛、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等。学生干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的多少,一方面取决于老师的工作能力、投入的精力,一方面取决于学生干部的悟性、主动性。
(2)通过业余党校学习来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各高校、各位辅导员在开展团组织推优工作中,往往把推荐学生参加业余党校学习、发展党员的机会侧重于留给学生干部。这一方面是对于学生干部为班级付出劳动的奖赏,也表达了辅导员对于学生干部工作的肯定。业余党校侧重于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训,但是对于学生干部的业务能力如活动方案的策划、人际关系的协调、各种的矛盾的解决则较少涉及。
(3)以会代训。高校辅导员、团学组织,一般习惯于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同时对学生干部提出各种要求,使得学生干部在接受任务的同时,初步掌握了老师的主要意图,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以会代训的缺点是,会议一般是不定期的,培训也是无组织的、无意识、不具有连续性。
3.1 理论培训:开展“青马工程”等专题培训班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是团中央于2007年5月15日在北京倡导成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这一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青马工程”的培训是系统性、指导性、示范性的。“青马工程”的特点在于,“理论学习是学生干部培养的坚实基础”,“实践培养是学生干部培养的主干环节”,“课题研究是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内容”。
由于“青马工程”的示范作用,很多高校开始组织开展校级层面的“青马工程”培训班,由此解决了本校庞大的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问题。通过“青马工程”的系统培训,学生干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得以充实;通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学生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通过实践育人的手段,学生干部的团队协作意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得以提高。以此为启发,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分类指导,分层次(本科生或研究生)、分类别(培养内容)甚至分年级或分学科的培训实践得以应用。
3.2 平台交流:发挥博客、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作为新媒体近年来发展很快,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通过电脑、手机进行即时性的网络交流。博客、微博、微信、QQ聊天软件的普遍使用,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网络交流平台的建设可以集学生学习交流平台和教师网络思政阵地为一体,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和培养工作中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从而为学生干部成长成才提供探索性途径。
一是博客的使用。如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围绕建设“学习研究型组织”的目标,积极开展团组织制度创新和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着重从文学创作和文化品牌建设、学生干部能力体系构建、素质拓展体系规划和网络学习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创建,具体形式有读书报告博客、团学部门工作博客、班级博客和个人博客等。
二是微博的运用。微博的特点很多,如信息获取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微博宣传的影响力巨大弹性,短小精悍内容以及便捷迅速信息共享,都使得微博在学生中间越来越受欢迎。而近两年来,一些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开始推行使用微博。如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学联于2011年9月发出了 《关于在全省高校共青团和学生干部中开设使用微博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团组织、学生组织要高度重视微博开设工作,要利用微博,积极宣传党政中心工作、团的知识,加强与团员青年的交流互动,积极使用微博开展相关活动。
三是QQ群的使用。QQ群的特点有稳定性好、易操作、效率高(文件传输、新闻发布等)。利用QQ(群)做学生干部工作,能让学生心态平和、说出真实感受:譬如:学习,恋爱,就业压力等等方面。另外交流具有隐蔽性、自由空间大。学生干部可以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地点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这种的咨询方式更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干部免去由于害怕别人知道秘密的担忧。还可以随时随地给老师留言,请老师来帮助解答。因此,用QQ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3.3 实践育人:拓展挂职、实践基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生干部
对于学生的干部培训与培养,关键在于实践锻炼。近年来,很多高校探索了多样的实践锻炼方式,如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团、西部地区支教团、企业挂职等形式,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的锻炼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可惜的是,仍然有很多高校没有高度重视。“选派优秀学生干部到政府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为大学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平台,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的有效措施”。同时高校学生干部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运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不仅理论知识得到加强,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够切身体会社会实践的酸甜苦辣,增强对基层民众的深厚感情,对于完善学生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一些高校还与地方组织部门合作,建立学生干部“人才库”,进行有梯队的培养。如安排校内外挂职锻炼、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举行专题培训会等,以提升工作能力、塑造团队精神,进行重点培养。也有一些高校开始探索实施“学生干部导师制”或“团学工作课题制”,即聘请高校的基层党团组织负责人为学生干部的指导老师,为优秀学生干部指定培养计划;或者为团学干部设置专项课题,由师生配合开展实践调研,既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理论知识,也提升学生干部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
学生干部的能力、觉悟和工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学生干部在某种程度上、某种场合下承担了学校代言人的角色。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角色引领,认真研究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严格落实制度,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由此,学生干部队伍的健康长足发展,将会有效带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1]袁明锋,钟永淑.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09):42-44.
[2]胡晓丽.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高教学刊,2016(06):222-223.
[3]辛立章,周国桥.基于“青马工程”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0):69-70.
[4]魏芳,焦人杰.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保障机制初探[J].文教资料,2007(06):30-31.
[5]韩豫,何军.在青马工程视阈内探究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6-19.
G647
A
2095-7327(2017)-04-0090-02
周玉(1984—),男,安徽阜阳人,硕士,讲师,就职于亳州学院中文与传媒系,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