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2017-04-13 12:36韦联桂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转型理念绿色

韦联桂 韦 熠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考

韦联桂 韦 熠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3)

绿色发展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逐渐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及时转型升级,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本文试图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思考与探索从转变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平台、教育实践模式等方面来深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发展。

大学生;绿色发展;创业创新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最强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到空前的战略高度,把绿色发展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作为指导国家“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这就表明绿色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方向。在现如今以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发展理念愈发得到全社会认同和重视的时代大背景下,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及时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以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求。

1.教育理念:向绿色创业教育转变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基于现实社会就业的压力,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给广大毕业生多谋就业出路而出现的一种教育观念与模式。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只停留在学生就业、创新创业技能培养的层面,其在高校中仅作为就业指导课或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有一些高校将它作为一个门面工程,口号提得多、表面形式多、真抓实干少,尚未形成长效机制,致使传统创新创业教育难以得到长足发展。绿色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高校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而提出的,以绿色生态理念与效益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以培养具有绿色发展观、绿色创新创业精神及其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它的理念是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即将绿色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具有社会责任感、绿色创新创业理念、精神意识及其素质能力的新生代大学生。高校开展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局意识,与当前社会经济新常态发展接轨,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的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绿色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聚焦点,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提出通过开展绿色创业教育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宁波工程学院提出实施大学生绿色创业教育“1234”实践体系、浙江农林大学坚持绿色生态理念,努力打造生态创业型大学。

2.教育对象:向全体学生转型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只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或想法的个别大学生开展,指导他们在校期间或毕业后能直接创办自己的公司。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及其素质能力,它能准确把握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的新趋向及其模式改革的新任务。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由面向个别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型,是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集中体现,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的积极回应。尤其是在当前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机会,增强他们绿色创新创业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创新创业价值观并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当前该学校就对五大专业学生群体分类进行不同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

3.教育方式:向导师式转变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以举行报告会、开设公选课、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开展,但举行的创新创业报告会,往往成为企业家个人辛酸史回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实质性指导;开设一两门创新创业类公选课,大部分学生接受不到创新创业教育,且创新创业实践性指导缺乏;举办的创新创业比赛,仅为丰富团学活动来开展,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比赛形式单一,大多以策划书来评判,这就不利于重新买创业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及其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向导师式转变,是旨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于创新创业实践经历丰富的师导拥有创新创业项目与科研产品。导师们可与学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创业、学生参与导师的创新创业科研实践、导师“一对一”指导学生自主创新创业项目。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在“师导式”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做很好的尝试。学校成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团,聘请经验丰富的校内外知名企业家“一对一”指导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全面实施极具财经特色的“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公司制形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效培养广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科研和创业能力。

4.教育途径:向第一课堂转变

当前多数高校只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学团系统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活动来推行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很少在第一课堂有效开展,致使在高校中难以推进或见成效。在“众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背景下,高校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就必须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原来的第二课堂转向第一课堂,促进可持续的发展,形成绿色生态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广西财经学院就在此方面做一些尝试:率先在广西高校中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以培养广大学生创意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本领,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为目标,开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与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建设创业楼,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园区,实施极具财经特色的“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公司制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园计划,强化“创新基础+创新创业能力+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特色教材以及创新创业文化环境建设,推进通识与专业并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教学课程体系,对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化教育与培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第二课堂向第一课堂转变作出有效探索。

5.教育平台:转向集约化管理

大多数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成立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与资源平台有很多种形式,双方共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实训基地比较多,但这些有形的基地与平台大多数都是粗放式的管理,没有专门的专业人员负责管理或者建设,甚至是将这些有形的基地与平台作为门面工程来应付,没有建立借助这些基地与平台建设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期有效机制。当前,高校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就必须将粗放式的基地与平台管理向集约化转变,充分利用这些有形基地与平台优势,发挥其应有效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如广西财经学院就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园、大学生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三级联动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学校免费提供水电、网络、实践场地和基本办公家具及设备,鼓励引导广大学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整合开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区内外资源,建立“创想家”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北部湾伴你飞翔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形成合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集教育与技能培训、资金帮扶、项目孵化、导师结对、信息咨询等服务一体、功能完备、便捷高效-“一站式”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大平台。学校都安排专职的教师来负责管理、指导,以发挥这些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基地的作用。

6.实践模式:向技术应用转型

当前国内各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存有两种极端:一是学生大多数从事着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创业项目,如卖日用品、卖水果、做校园代理等项目。由于没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及其竞争力,这种“赚中间价”的创业难以成长为企业;二是教师的科学研究实力极强,拥有很多极具核心的科研项目,但这些技术和项目大多数都停留在实验室,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很好地应用。高校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就必需转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将从“低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向“技术应用含量高”转型,才能保障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将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提供给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是其中的一个有效途径。就如广西财经学院,该校立足于自身专业特色,以经济管理科研优势为切入点,实施“教师+学生团队+社会企业+基地‘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将教师的科研技术成果提供给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收到很好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就必须要牢固树立绿色理念,向绿色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培养具有绿色发展观、绿色创新创业精神及其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改变教育对象,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绿色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方式,采用导师“一对一”式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改变创新创业教育途径,逐步将其转向第一课堂;转变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向集约化管理转变;改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向技术应用转型。

[1]邹良影.论绿色创业教育实践[J].教育评论,2011(05):33-35.

[2]谢志远,刘元禄,任雪.大学生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6):98-101.

[3]王健,崔泽田.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亚大教育,2015(35):21.

G642.0

A

2095-7327(2017)-04-0076-02

猜你喜欢
转型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转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沣芝转型记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